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0439046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9月9日,第五章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学院肿瘤学系 李金平 副教授,化学因素遗传素质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免疫状态 DNA损伤修复 致癌物代谢 机体 DNA损伤 基因突变 基因异常改变积累 正常细胞 恶性转化细胞,第一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原癌基因的概念和癌基因的概念 抑癌基因 凋亡调控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 端粒、端粒酶和肿瘤,1976年对Rous肉瘤病毒的研究导致Src癌基因序列的发现,同年,用Src基因序列为探针, 对正常小鸡细胞进行杂交试验,发现正常细胞也有类似的基因 此后的研究发现,与Src类似的DNA序列不仅存在于正常小鸡细胞内,而且广泛地存在于脊

2、椎动物中,在正常的细胞中表达。后来,发现在果蝇中,酵母细胞中也存在与脊椎动物癌基因同源的DNA序列。这说明生物进化过程的保守性,因而认为这些基因在八至十亿年前已有共同的祖先。,一、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这些序列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多为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蛋白。 Bishop JM 和Varmus HE 由于70年代发现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的存在而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当原癌基因发生异常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时,这些基因称为细胞癌基因 原癌基因转变为细胞癌基因的过程称为原癌基

3、因激活,原癌基因激活方式,点突变(point mutation) 例如T24人类膀胱癌细胞的研究显示 Ras基因(调控生长分化),GGC GTC,甘氨酸 缬氨酸,12,12,GTP GDP,(Ras肿瘤蛋白),无活性Ras-GDP 活化Ras-GTP,X,X,MAP激酶通路,转录激活,激活,细胞周期进行,Myc蛋白,生长因子受体,GTP,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 -基因的拷贝数增加 染色体重排(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包括易位(translocation)和倒转(inversion) * 易位使原癌基因被置于很强的启动子控制下而过度表达

4、例:Burkitt淋巴瘤 c-myc的激活 * 易位致基因融合,产生具致癌能力的融合蛋白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费城染色体,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编码Bcr/Abl融合蛋白 启动子插入 使原癌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并能促进细胞生长的蛋白,原癌基因激活方式,二、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肿瘤抑制基因的产物限制细胞生长增殖,其功能丧失可导致细胞转化 Rb基因 定位于13q14,其纯合型丢失见于所有的视网膜母细胞瘤 把正常的Rb基因引入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可逆转其肿瘤特性。 Rb基因的丢失或失活见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膀胱癌、肺癌、乳腺癌等,转录因子E2F

5、,p,p,E2F位点,S期基因,转录阻断,低磷酸化pRb,转录因子E2F,p,p,高磷酸化pRb,p,p,p,p,S期基因,转录激活,E2F位点,Rb蛋白在控制G1/S期转换中起重要作用,cyclin / CDK,生长因子 生长抑制因子,p53基因,当细胞DNA损伤时 P53活化- 抑制增殖 促进修复 诱导凋亡 防止肿瘤发生 P53突变或丢失- 错误传代、积累 导致细胞转化,三、凋亡调节基因与DNA修复基因,凋亡调控基因 例 * 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滤泡型淋巴瘤发生有关(bcl-2蛋白抑制凋亡) * bax-促进细胞凋亡 DNA修复调节基因 * 着色性干皮病患者有遗传性DNA修复基因异常

6、,易患皮肤癌,四、端粒、端粒酶和肿瘤,端粒(telomeres) 正常细胞分裂一定次数后就进入老化阶段,失去了分裂的能力,而这种控制细胞DNA复制次数的DNA重复序列则位于染色体末端,故称其为端粒。 细胞的生命计时器 端粒酶(telomerase) 端粒酶可使缩短的端粒得以恢复 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细胞都含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并与其恶性程度有关。,第二节 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遗传因素 肿瘤免疫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一、遗传因素,肿瘤病因中遗传因素的证实:,肿瘤发病存在种族和群体差异 肿瘤发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肿瘤发病率的种族差异,新加坡的中国人 马来西亚人 印度人,鼻咽癌发病率的

7、比例为13.3 : 3 : 0.4,移居到美国的华人鼻咽癌的发病率美国白人,高34倍 黑人很少患母羊骨瘤、睾丸癌、皮肤癌; 日本妇女患乳腺癌白人,松果体瘤其它民族10多倍,1913年,Warthin报道的癌家族,又称G家族.,1.肿瘤发生率高;2.某种肿瘤发病率高; 3.肿瘤有多发性;4.发病年龄早; 5.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1.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癌RB),遗传性肿瘤,2.家族性结肠息肉( FPC )-遗传性癌前病变,3.I型神经纤维瘤(NF1),4. Wilms瘤(肾母细胞瘤),二、肿瘤免疫,肿瘤抗原是指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新抗原以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肿瘤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

8、抗肿瘤免疫应答,是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的分子基础。,(一)肿瘤抗原,基因突变、重排,细胞癌变过程中不表达基因的激活,抗原合成过程的某些环节发生异常,胚胎时期抗原的异常、异位表达,基因产物的过度表达,外源性基因的表达(病毒基因),1、,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正常细胞或其它瘤细胞表面的新抗原。 结肠癌 结肠粘膜 乳腺癌 结肠癌的TSA + - - 这个结论的得出是用肿瘤移植试验来证实的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 前列腺癌细胞,2、肿瘤抗原的分类,证实: 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存在; 肿瘤

9、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具有抗肿瘤作用。,2)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或其它瘤细胞表面也有,但在细胞癌变时含量明显增加的抗原。 胚胎肝细胞 畸胎瘤 肝癌 甲胎蛋白(AFP) + + + 肿瘤胚胎抗原:在正常情况下出现在发育中的胚胎组织而不出现在成熟组织,但可出现在癌变组织中。胚胎期合成的正常成份,出生后可逐渐消失,细胞癌变后可再度出现,它可以存在于癌细胞的表面,也可从细胞表面脱落进入血液中,成为分泌性抗原。 肿瘤分化抗原:肿瘤细胞具有与分化程度相关的某些抗原,(二)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1. 细胞免疫效应 1)T细胞 CD

10、4+T细胞: 活化后分泌IL-2、IL-4、IL-5、IL-6、IFN-和TNF细胞因子增强CTL的功能,并可激活巨噬细胞或其它APC,从而参与抗肿瘤作用。 例如:IL-2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化所必需 IL-2和IFN-激活和增强CTL、NK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杀瘤效应 IFN-促进肿瘤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类分子(MHC-1) IL-2,4,5,6可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CD4+CT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CD8+ T细胞: 一是通过抗原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并在Th细胞的辅助下活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二是活化CTL可分泌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Killin

11、g of tumor cells by CTL,Direct CTL attack,TUMOUR CELL,Fas (CD95),FasL,TCR,Class I + Ag,Perforin Granzyme B,+ T细胞 多分布在全身各处上皮组织内 不受经典MHC分子限制 杀伤对NK细胞不敏感的靶细胞 免疫监视功能的第一道防线,2)NK细胞 能直接非特异性地杀伤瘤细胞,抗瘤谱广,不需要抗原预先致敏,不受MHC制约而先于CTL发挥作用,对白血病这类分散的肿瘤效果最佳,对实体瘤作用效果差,在早期,瘤细胞少时,效果好;反之,效果差,它的作用机制是: NKR+瘤细胞抗原直接地杀伤瘤细胞 NK细胞释

12、放的自然细胞杀伤因子,溶解瘤细胞 FcR+接合有IgG的瘤细胞通过ADCC效应杀伤瘤细胞,3)巨噬细胞 活化的巨噬细胞与瘤细胞结合,通过释放溶酶体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处理和呈递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 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介导ADCC效应,杀伤瘤细胞 活化的巨噬细胞释放TNF能直接、间接地杀伤瘤细胞。,二体液免疫效应 激活补体溶解瘤细胞 激活NK、M、中性粒细胞 通过FcR,而发挥ADCC效应, 杀伤瘤细胞 Ab+瘤细胞 通过吞噬细胞,发挥调理作用, 增加对瘤细胞的吞噬 通过改变瘤细胞的结构,而抑 制粘附,不利于瘤细胞的生长 和扩散。,三、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

13、,细胞信号转导的存在及其过程是近年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直接相关。 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及效应的全过程称为信号转导。信号转导是通过多种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有序反应,将来自细胞外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各种效应分子的过程。,(一)细胞内信号分子,小分子第二信使 :cAMP cGMP DAG IP3 PIP3 Ca2+等 酶:蛋白激酶(丝/苏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 催化第二信使生成和转化的酶(腺苷酸环化酶,鸟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磷脂酶D等) 调节蛋白:G蛋白,衔接蛋白,支架蛋白,(二)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

14、转导方式,细胞内受体通过分子迁移传送信号 细胞外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受体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G蛋白和小分子信使介导信号转导、酶偶联受体主要通过蛋白质修饰或互相作用传递信号,* Hedgehog信号通路 * Wnt信号通路 * 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 * 转化生长因子-通路 * 核因子-B信号通路 * 整合素转导通路,(三)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几条主要信号通路,1.Hedgehog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调控胚胎发育的信号转导途径,而且与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紧密相关。 Hedgehog 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以导致多种肿瘤的形成,如基底细胞癌、

15、胰腺癌、前列腺癌、胃肠道恶性肿瘤等。 Hedgehog 信号通路主要由3 部分组成:Hh信号肽、跨膜受体和下游转录因子。 在正常状态下,Hh 蛋白由其经过自我裂解产生的N末端裂解物 与胆固醇或脂酰基结合,附着于细胞模表面。Hh信号通路的激活是通过配体Hh 与跨膜蛋白Ptch结合,进而解除Ptch 对另一跨膜蛋白Smo 的抑制作用,Smo再通过下游转录因子Gli 来调控基因转录。Hedgehog 信号通路可能在部分消化道肿瘤细胞中被活化。原发性肝癌中Hedgehog 信号转导通路是活化的,并且环靶明有阻断Hedgehog 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2.Wnt信号通路,Wnt 信号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途径,在胚胎发育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可调控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分化。目前研究表明,在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黑色素瘤及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中都存在Wnt 信号通路异常 Wnt 信号通路主要分为3 种类型: (1) 经典的Wnt 信号途径:通过2连环蛋白核易位,激活靶基因的转录活性。 (2) 细胞平面极性途径:此途径涉及RhoA 蛋白和J un 激酶,主要控制胚胎的发育时间和空间。在细胞水平上,此途径通过重排细胞骨架来调控细胞极性。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