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供求理论与均衡理论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435143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28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供求理论与均衡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供求理论与均衡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供求理论与均衡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供求理论与均衡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供求理论与均衡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供求理论与均衡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供求理论与均衡理论(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货币供求理论与均衡理论,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均衡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2,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数量学派的货币需求 货币数量学派产生于17世纪重商主义向古典学派发展的“价格革命”过程中,其理论是古典学派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货币数量学派尤其是传统货币数量学派坚持以货币数量变动来解释绝对物价的变动,并据此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故其货币需求理论的核心就是要论证货币是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3,1、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1911年埃尔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MV=PT的公式,后引入存款货币公式MV+MV=PT。 费雪区别了通货和货币,货币是交换时被人们接

2、受的商品,通货是财产的总称,货币包括基本货币和信用货币,基本货币是金银货币,信用货币如银行券、政府纸币、辅币等。通货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包括存款货币。 费雪方程式侧重于货币流通手段的发挥。公式揭示了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指出货币流通总量与商品交易总额在一定期限内必相等,而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V和商品总量T是近似的常量,所以货币量M与物价P之间就是同比的关系。,4,2、马歇尔的现金余额方程式,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在1923年的货币、信用和商业一书中系统提出了余额说,也叫剑桥方程式。 其基本公式为 Md=KPY。K为以货币形式保持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值;P为平均物价;Y表示

3、总财富或总收入,一般可用GNP表示。 公式源于庇古的理论,其推导过程如下:庇古公式(币值)=KY/Ms,则Ms=KY/,但Ms与有相互相生的关系,故Ms不能直接引入,既然P=1/,那么在价格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公式表达为:Md=KPY。,5,系数K被称为“马歇尔的K”,根源在于马歇尔将货币分成“计算单位的货币”和“所需现金的货币”。 马歇尔认为,人们往往将财富(一定时段内表现为收入)分成三部分,消费、投资和持币,持币即保持货币形态,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形成了现金余额,现金余额就是“所需现金的货币”,因此现金余额才是货币需求的关键因素。 K主要受资产收益率和预期的影响,短期内主要受收入和支付习惯等

4、的影响,这些因素一般都可保持较稳定的状态,故系数本身也可保持一种较稳定的数值。 Y在较长时间内也是具有稳定趋势的。故从公式中也可得出货币量与物价间的同比关系。,6,3、弗雷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雷德曼在1956年货币数量论之重申中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阐明“货币最重要”的观点,提倡经济自由和货币杠杆作用的发挥。 其货币需求理论既承袭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基本结论,又受凯恩斯影响而包含了不同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内容。如也承认货币是资产,并将货币需求表述为函数式,但不从持币动机出发,从持币行为出发。 他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三方面的影响,即收入和财富的变化、持币的机会成本、持币带来的效用。其公式为 M

5、d/P=fY、W、Rm、Rb、Re、(1/P)(dp/dt)、U ,7,Md为个人财富持有者保存的货币量(名义货币量);P为平均物价水平;Md/P为持有者手中的货币能支配的实物量(实际货币需求量); Y表示总财富,恒久收入,多年国民收入的均值;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值。财富可分成两类:人力财富指人们求生的能力,由这种才能和技术可带来对货币收入的要求。而非人力财富是指物质性财富,包括房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等等,这也能带来对货币的需求。一般说来非人力财富较稳定,因而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较大; Rm是货币的名义报酬率;Rb是预期固定收益的报酬率;Re是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1/P)(dp/dt)是

6、物价变动率; U表示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和兴趣。 Y和W是收入变化因素;Rm、Rb、Re和(1/P) (dp/dt)是持币机会成本因素;U是持币效用因素。,8,公式着重分析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则货币管理在于货币供给,从而提出“单一规则”。稳定性在于: 影响Ms和Md的因素是相互独立的,故Ms(主要受制度影响)不会对Md产生影响; 实证分析表明各函数变量对Md影响是稳定的:利率对Md不灵敏,其相关度只有0.155。而机会成本因素长期看可总结为平均利率,故具稳定性;U毫无疑问是稳定的因素;W在一定的经济阶段也变化不大;Y在短期内的影响力是较大的,其弹性系数为1.394,但若引入“恒久收入”的概念则

7、可使其趋于稳定。 实证也说明Md的倒数即货币流通速度也具有稳定性和规则性,并与收入保持正相关,反论Md也稳定。,9,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1、经典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对剑桥学派的继承和发展,认为货币也是一种资产,人们出于对流动性的动机而持有货币资产而非选择证券等资产的偏好就是流动性偏好,它是构成货币需求的根本原因。 流动性偏好包括三方面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分别是为日常支付而持币的愿望、为应付可能的紧急情况而持币的愿望和为等待更好投资机会而持币的愿望。 前二者与收入呈正比,后者与利率呈反比,因此货币需求是一个以收入和利率为自变量的二元函数,用公式可以表达为: M

8、d=L1(y)+L2(r)=L(y、r) 投机性动机是凯恩斯的发展,强调它对利率的弹性,实际上就为“管理通货”的积极干预主义奠定了基础。不过,在经济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用处可能不同。,10,11,“管理通货”对经济的影响在于能否通过Ms引起利率变化,然后引起Md变化并进而导致实体经济变动。 由图可知,在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干预政策的效应不同,故用利率调节经济要灵活。 在中间区域,随着Ms的增加,利率降低,Md也增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综合起作用; 在凯恩斯区域,经济一般处于萧条阶段,利率降到一定低点后,Md趋于无穷大,掉入“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政策将失效,但财政政策可以发挥作用;

9、在所谓古典区域即经济高涨阶段,Md弹性为零,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产业周期性Md理论为凯恩斯“逆风向调节”以熨平经济周期的思想及相机抉择理论奠定基础。,12,周期性Md理论也可用IS-LM曲线表示:LM曲线代表货币政策的影响,IS曲线代表财政政策的影响,则可明显看出在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而古典区域货币政策有效。,13,2、对凯恩斯需求理论的发展,A、鲍莫尔模型: 运用了管理学中最佳存货控制技术,讨论和计量了凯恩斯货币需求中交易动机对利率的相关性,提出了“平方根定律”。 他认为,所有经济个体都会趋向于利益的最大化,而交易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是非盈利的,所以人们在对比盈利性资产的预期收

10、益与现金转换成该资产的费用后(前者显然高于后者),会尽可能地减少现金持有,到需要交易时再将盈利性资产转化成现金。 由于利率是资产收益率的一般标准,故利率与交易动机是呈反比的。至于保持现金的最佳存货量,则可由“平方根定律”确定。,14,定律前提:定期获得收入并连续性地进行支出;以短期政府债券为盈利性资产的代表;出售债券的时间间隔和数量(C)每次都相等。 推导:最佳持币量取决于持币成本。成本包括债券转化为现金的费用和持币的机会成本(损失的利息)。 若每笔转化手续费为b,一定期限内转化总量为T,每次转化额为C,则转化次数为T/C,转化费用总额=bT/C 平均持币余额为C/2,利率为r,则持币成本=r

11、C/2 故总成本K=bT/CrC/2,能使总成本最低的C就是最佳持币量。对K求C的偏导并整理,可得C的极值C= 2bT/r 。每次转化现金量为C时总成本最小,即C为最佳持币量。,15,B、托宾资产组合理论:,托宾认为凯恩斯对投机性动机的概括不全面,他提出除利率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风险。 按托宾解释,人们在进行资产选择时,不会如凯般要么持有货币,要么持有证券尤其是债券,而是都持有。至于持有的多项资产的比例,则取决于边际证券投资收益的正效用与风险的负效用之间的均衡点。处于均衡点的组合的总效用最大。 故最佳投资原理是按收益和风险的变动率进行有效组合。,16,C、惠伦模型:,继上述修正后,惠伦

12、、米勒和欧尔等人更进一步提出预防性动机也应该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并经过与鲍莫尔大致相似的分析,得出最佳预防持币为C=3 2T2b/r 综合各类发展,或将凯恩斯公式拓展为: Md=L1(y.r)+L2(r.v) v表示风险(Venture),17,D、新剑桥学派七动机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的三动机没有充分反映Md的内容,于是将其拓展为七动机,可归纳为商业性动机、投机动机和公共权力动机,公共权力动机指政府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所产生的扩张性Md,解释了政府干预下Md的变化。 该动机取决于政府如何分配由扩张政策产生的额外货币:投向商品则物价上涨,投向金融市场则证券价格上涨,最终都会影响公共权力动机。

13、,18,第二节 货币供给理论,一、信用理论的发展(信用媒介理论 信用创造理论) 1、信用媒介论主要观点有: 货币只是简单的交换媒介和一种便利交换的工具,这是信用媒介论的全部理论的基础; 信用是转移和再分配现有资本的工具,并不能创造出新的资本; 银行的作用在于媒介信用而不是创造信用。 代表人物主要是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等。,19,2、信用创造理论主要观点:,凡是能尽货币职能之物就是货币,纸币是一种理想的货币,这是信用创造论的出发点。 信用就是货币,就是资本,就是财富,信用能够形成资本。 银行的本质在于创造信用,这是信用创造论的中心命题 信用能促进生产,繁荣经济。 理论先驱是重

14、商主义的约翰劳,代表人物有麦克鲁德、熊彼得及韩(哈恩) 等。,20,*二、货币供给一般理论模式,1、货币供给理论探讨货币供给量由哪些因素决定。 2、货币供给的主体: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3、供给方式:央行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存款派生过程将基础货币进行倍数扩张。 4、货币供给模型:Ms=Bm 5、供给途径:央行提供现金通过商业银行投放经济中,一部分形成流通中现金,其余部分则回流到商业银行形成原始存款;同时央行还通过再贷款或再贴现等方式对商业银行融资,扩大其原始存款规模。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进行存款派生,派生出比原始存款多得多的派生存款。流通中现金、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总和就是货币供给

15、总量。,21,货币供给途径,22,6、基础货币。,1、定义:也称高能货币,从内容上讲是中央银行提供的货币,从功能上讲是能通过银行体系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2、理论量:B=C+R+E。另有财政性存款。如实行差别准备制度,则要对R进行划分。 3、特点:始终处于银行体系的控制中,尤其是中央银行。具有倍数扩张或缩小的能力。总量可控,分量不可控。即R、E可控,C不可控。,23,7、货币乘数,1、定义:指每个基础货币创造更多货币的最大能力,也就是最大倍数。 2、一般公式的确定:m=Ms/B=(C+D)/(C+R)=(1+C)/(C+r)(1+C)/(C+r+e)。 如果实行差别准备率,则要补充其它存款的

16、准备率。 C表示C/D,称为现金漏损率,在中央银行它可用于考察货币结构,衡量央行对货币的控制力度,进而反映货币流通的正常与否;在商业银行它可用于考察提现率,从而制订相应的准备金策略。 对于m的公式,不同学派的具体观点不同。,24,8、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过程,存款派生的前提条件: 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 不断扩大的贷款需求 转账结算制度的存在 现金漏损率较低 存款派生倍数 n=全部存款/原始存款 =1/r1/(c+r+e),25,存款派生倍数:设定r=10%,26,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所谓经济的外生性是指某个经济量对经济能产生全面的影响但自身却几乎不受经济其它量的影响,而只受相对独立于经济系统的外部部门的独力影响和控制。内生性则是指广泛受到系统内其它经济量的影响和制约。 在数学分析中,可以将一个函数式的自变量视为外生变量,而将因变量视为内生变量。 金属货币流通时期,货币供给是一个纯粹的内生变量。进入信用货币时期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货币供给被认为具有完全的外生性,但随着七十年代金融危机的出现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