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毛泽东词二首练习方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30945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毛泽东词二首练习方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 毛泽东词二首练习方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毛泽东词二首练习方案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毛泽东词二首练习方案 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毛泽东词二首练习方案http:/www.DearEDU.com课内同步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漫江: 击: 翔: 霜天: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做此题不能望文生义,不能认为“漫江”就是“漫漫长江”,“霜天”就是“挂霜的天空”,“击”就是“击打”,“翔”就是“飞翔”。从上下文看,“漫江”当解为“满江”才合题意,“击”当解为鹰飞得矫健有力,“翔”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才合情理。“万山红遍”指的是枫叶,枫叶经霜变红,自然在秋天,所以“霜天”即“秋天”。【答案】满江 鹰飞得矫健

2、有力 鱼游得轻快自由 秋天2.“看”字引出的意象有、 。【解析】此题考查上下文的关系。这一段文字写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等景物。这些意象都是“看”的内容,也就是说,“看”与描写这些景物的文字是一种领起与被领起的关系。【答案】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鹰鱼 万类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解析】此题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总括能力。这段文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万物都在秋光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正是对上文“山、林、江、舸、鹰、鱼”等景物活动情况的一个总括。它是总括句,自然也是中心句。【答案】万类霜天竞自由二、阅读下文,完成12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怅”的

3、原意是 ,这里用来表达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查辞源,“怅”的原意是“失意、恼恨”,但是在这里,它不能作这样的解释。上文写到祖国的河山美丽可爱,可遭受战火的蹂躏,这自然引起诗人深深地思考,思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恐怕无论哪一个热血男儿,都会激昂慷慨起来的。【答案】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2.“沉浮”同意思相近,这里指。【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同义现象和语境义。查辞海,“沉浮”有两义:在水面上出没,比喻盛衰、消长。前一问是从词语的本义上着眼,“沉浮”当与“升沉”“起落”意思相近。后一问是着眼于语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实际上是问“美丽

4、的祖国,谁来掌握你的命运”。这样一来,“沉浮”一词是对“国家命运”而言,所以这个词用的应是它的比喻义。【答案】升沉 盛衰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万户侯”本义是,这里指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查辞海:“汉代制度,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万户侯”即食邑万户的侯。但在这里不能作这样的解释。诗人写这首词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那是一个军阀割据混战的时期,大军阀、大官僚弄得国势衰微,生灵涂炭。所以这个“万户侯”当指的是大军阀、大官僚。【答案】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大军阀、大

5、官僚2.“粪土”的意思是,用法是。【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与活用情况。“粪土”有本义,有比喻义,显然在这里用的是比喻义,是把“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粪土”一词本是名词,在这里用作了动词,具有主观上认为的意思,是名词的意动用法。【答案】视为粪土 名词的意动用法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解析】此题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概括能力。“恰同学少年”一句,交代了时间是年轻时候,“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的是年轻时候的革命活动。这是诗人对以往生活的回忆。【答案】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四、阅读下文,完成2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中流”的意思是;“遏”的意思是 。【解析】此题考

6、查词语的语境义。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望文生义,认为“中流”就是“河中流水”就错了。查辞源,“遏”有两义:阻止;断绝。因为“遏”的宾语是“飞舟”,所以“遏”当作“阻止”讲。【答案】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阻止2.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解析】此题考查前后文的照应问题。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激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上文“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答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五、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7、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整体认知能力。上阕以黄花为喻表现战斗者的喜悦之情,下阕以秋风为喻,赞美蓬勃发展的工农革命运动,表现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答案】B课外延伸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

8、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B.三四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阁之静。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解析】此题考查词的语境义。不能望文生义,认为“潭”就是深潭,其实,结合整首诗来

9、看,当指长江。【答案】C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次第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有总有分,首尾照应。B.“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尤为工整和自然。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解析】此题考查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诗歌的第七句是议论,第八句是写景。诗歌以写景收尾。【答案】A一、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4题。(甲词)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

10、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像,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月)(乙词)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年夏)【注】幽燕:指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南部一带,古称幽州,春秋战国时属燕国,所以称“幽燕”。魏武挥鞭:曹操跃马扬鞭。魏武即魏武帝,就是

11、曹操。东临碣(ji)石有遗篇:(曹操)东征乌桓来到碣石山,曾经写过诗篇留传下来。诗中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名句。萧瑟:风声,常用来形容秋风。1.甲乙两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从表现的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写景;下阕都是_,而重在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与写法的理解。沁园春 雪这首词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句句写景,句句又都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上文写景与下文抒情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此多娇”以承上为主,总括了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启下为主,总领下文抒情。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

12、一体,成为有机的整体。下阕先是选取了五位有代表性的帝王进行评论,历数他们的不足,突出了成吉思汗的形象,使人感到非常鲜明、生动“评古”。最后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论今”。浪淘沙 北戴河由上阕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通过自然联想使人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评古之后就是论今:“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两首词的思路都是:(上阕)写景(下阕)评古论今。而重心都在最后。【答案】评古论今 论今2.两词都有点睛之笔。表示甲词主旨的句子是“_”;表示乙词主旨的句子是“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心内容的把握。

13、本题与上一题有内在联系。参见上一题的解析。【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3.甲词描写雪景的三幅画面中,以“_”领起的第二幅画面具体描写了_的实景;两词各有一幅画面是诗人想象或联想而来的,即甲词中的第_幅画面和乙词中由“(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展现出的历史画面。【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甲词的三幅画是:一、长城内外;二、大河上下;三、山舞原驰。这“山舞原驰”就是诗人的想象。【答案】望 北国风光 三4.在写景方法的运用上,两词各具特色。甲词中有动景描写,也有静景描写,“冰封”是_景,“雪飘”是_景;也有化动为静的,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诗句即是。在写景方法的运用上,两词各具特色。乙词上阕寓情于景,其中“秦皇岛外打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