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单元能力提升测试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29158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单元能力提升测试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单元能力提升测试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单元能力提升测试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单元能力提升测试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单元能力提升测试题http:/www.DearEDU.com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A瞩(zh)目撰(zhun)写阳光明媚(mi)B嬉(x)笑雏(ch)菊布热金卡(k)C拎(ln)着说(shu)客生杀予(y)夺D揩(ki)油骷(k)髅亘(gn)古未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噩梦迟顿人事沧桑豁然开朗B脚趾磕睡扭转乾坤安分守己C老茧废墟翻箱到柜津津乐道D黯然汽艇金碧辉煌绿树成荫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句是( )(3分)A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B 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

2、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C 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D 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看着这种 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鸦捕鱼的事了。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 :“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要写劳模还有人看吗?”火箭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大气层,在人们的 中消失。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纸的 表,这

3、可真令人深思。A喂养 黯然 视觉 勘误B饲养 黯然 视野 勘误C饲养 暗然 视野 刊误 D喂养 暗然 视觉 刊误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在访问这里之后, 不说些什么 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这里遇难的人们。 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 来得比哪年都早。A如果 或 对于 可能B只要 或 对 可能C只要 和 对于 或许D如果 和 对 或许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正太路的路轨窄,敌人把平汉路的车头无法移用到这里。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这首交

4、响乐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互换后不影响表达效果的一组是( )(3分)请贵宾参观泰和殿后到鹂馆用膳。赶快吃饭别磨蹭。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在所不惜!你再不老实,小心我敲你的脑袋瓜!正是在这种氛围里,品茗之妙达到了极致。今儿没事儿也是闲着,哥儿几个喝茶去!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的字词的意思也起了变化。美好的景色,我不知在作文里用什么字眼儿来描写。8读下面两份调查表,扩展“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向多元化方面发展的趋向”的具体内容(不超过50个字)。(4分)中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种类统计表阶段小 说诗 歌散 文人物传记其 他高中332人65%62

5、人12%109人29%149人29%37人7%初中434人23%79人11%172人25%190人27%206人30%中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种类统计表阶段政治历史类文学艺术类科普类军事类其他高中137人26%205人57%187人37%45人9%160人31%初中157人23%337人49%261人38%37人5%190人27%扩展句,从表中可以看出: 二、阅读探究(45分)(一)课内选文(2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

6、,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9第一段的前半部

7、分列了大量的数据,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揭露。B 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C 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D 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10对第一段中加横线句子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8、( )(3分)A 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B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C 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D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11对第二段文字表达效果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3分)A 这是一段整

9、句,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B 这是一段散句,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C 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D 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

10、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12上段文字选自包身工,作者 ,原名 ,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剧本有 、 、 等。这是一篇 (体裁),这种作品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它反映生活迅速及时,是文学创作中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和 。(9分)13阅读新闻类的作品要善于快速、准确地提取主要信息。请根据下列信息的内容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要包括清华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形成这一形势的原因)。(5分)近日,300 家北京地区用人单位陆续走进清华大学,在 2000 届毕业生中招揽人才。许多公司除许诺年薪 万到 10 万元的优厚待遇外,还承诺提供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机会,但清华大学最优

11、秀的学生仍难以招到。清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忠诚介绍:“截至月初,就有 950 家单位向清华要人。由于清华有相当多的学生将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继续深造,4850 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就业的只有 1400 人,供需比达 1:10。”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今天,为什么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供不应求?除一流学校的信誉和一流人才的质量外,现代化的学生就业服务计算机系统也功不可没。(二)课外选文(22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听雨的奢侈林如求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

12、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鼓掌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

13、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头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长大

14、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空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