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同步优化训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28549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同步优化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五单元 同步优化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同步优化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同步优化训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同步优化训练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军B.达其士,洁其居洁:使洁净。C.朝服衣冠衣:读(y),在这儿是“戴”的意思。D.日食饮得无衰乎日:每天。解析:衣:名词,衣服。答案:C2.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夫晋,何厌之有A.两个“微”字不同,两个“夫”字完全相同。B.两个“微”字基本相同,两个“夫”字完全不同。C.两个“微”字完全相同,两个“夫”字不同。D.两个“微”字不同,两个“夫”

2、字也不同。解析:两个“微”字都表否定,两个“夫”字都是发语词。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A.如;假如。B.懂得;执掌,管理。C.作为,D.朝廷;早晨。答案:C4.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夫晋,何厌之有?C.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解析:B项“何厌之有”,即“有何厌”。答案:B5.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 解析:A项与例句的“济”均为“渡河”义。B、C两项均为“救济”。D项,(对事情)有益。答案

3、:A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勾践灭吴就是选自国语。C.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的纪传体史书。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主要记载孔子言行。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解析:C.战国策是国别体。答案:C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王羲之字逸之,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

4、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

5、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

6、赡 赡:丰富。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待。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正确理解能力。解释词语的关键在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尤其要注意不能混淆现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B项中的“目”应解释为“认为、品评”。答案:B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正确理解能力。解析词语的关键在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根据原文的语言环境,A项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项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C项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第二人称;D项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7、。答案:D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骨鲠称B.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C.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D.而羲之竟不顾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A项中的“骨鲠”,古今意思相同,都是“耿直”的意思;B项中的“同志”,文中指“志趣相投的人”,现在多用于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C项中的“名誉”,文中的意思是“声望”“声誉”,即好的名声,现在的意思是“名声”,泛指社会评价或指“名义上的”;D项中的“不顾”,文中的意思是“不去看望”,现在的意思是“不照顾”或“不考虑”。答案:A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

8、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解析:此题考查对整体内容与主题的理解、把握和分析能力。D项中“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

9、世,回会稽治丧”。答案:D第卷(共70分)三、(8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解析:此题考查对浅近文言文的翻译能力。(1)句要注意“雅”“焉”两词,分别翻译为“平常”“在这里”。(2)句要注意“后”的用法。答案:(1)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的念头。(2)如果别人能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3分)溪 兴 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时无人呼,流到前溪也不知

10、。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孤寂无奈的情绪,你认为如何?请说明其理由。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只要抓住诗中的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到诗的思想况味,即可作答。答案:这首诗表面上看似表现了闲适的心情,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孤寂无奈的心情。诗中的钓者是在“山雨溪风”的凄凉氛围中垂钓的,他使用着粗陋的“瓦瓯”,独斟独饮,形单影只,百无聊赖,只好以酒为伴,借酒浇愁,“醉来睡着”“无人呼”醒,只好听任小舟在山溪中漂流。这些无不表现出钓者的孤寂和凄苦。1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3分)(1)_,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臣诚知不

11、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_,_。解析:此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一些重要的课文,即使教材的课后题中或者教学大纲中没有要求背诵,但其中一些重要的句子最好能够熟读成诵。答案:(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四、(16分)(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

12、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注:牸牛:母牛。夷吾:即管仲。咎繇:人名,法官。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以臣名之( )(2)臣故畜牸牛( )(3)公诚愚矣( )(4)管仲正衿再拜曰( )答案:(1)命名 (2)养 (3)确实(或:真) (4)使正(或:整理好)15.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1分)( )

13、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之C.以臣为愚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解析:A、C、D三项中的“为”都是动词,B项中“何为”就是“为何”,“为”是介词。答案:B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解析:(1)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2)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局。答案:(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事呢?(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17.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C

14、.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解析:一位聪明的老人故意假托解释地名,讲了一个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讽刺齐国司法的废乱。然而齐桓公没有参透老人的真正目的,认为他愚。名相管仲理解并接受了老人的劝谏,改进治理,下大力气解决司法公正问题。答案:C18.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修政”的内容是_。(2分)答案:狱讼不正 完善法制(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丙寅,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及暮,二虏退屯北原,丁卯,复至城下。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回纥在城西,子仪使牙将李光瓒等往说之,欲与之共击吐蕃。回纥不信,曰:“郭公固在此乎?汝绐我耳。若果在此,可得见乎?”光瓒还报,子仪曰:“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昔与回纥契约甚厚,不若挺身往说之,可不战而下也。”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卫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郭晞(x)扣马谏曰:“彼,虎狼也。大人,国之元帅,奈何以身为虏饵!”子仪曰:“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以鞭击其手曰:“去!”遂与数骑开门而出,使人传呼曰:“令公来!”回纥大惊。其大帅合胡禄都督药葛罗,可汗之弟也,执弓注矢立于陈(z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