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五课药 人教试验修订本.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28347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第五课药 人教试验修订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单元 第五课药 人教试验修订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第五课药 人教试验修订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第五课药 人教试验修订本.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第五课药http:/www.DearEDU.com【背景资料】 一、鲁迅有关药的论述 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狂人日记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

2、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呐喊自序 既不是直接对于“文学革命”的热情,又为什么提笔的呢?想起来,大半倒是为了对于热情者们的同感。这些战士,我想,虽在寂寞中,想头是不错的,也来喊几声助助威罢。首先,就

3、是为此。自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但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那就是后来结集起来的呐喊,一共有十四篇。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 (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 坟娜拉走后怎样 二、关于药的写作背景 1关于徐锡麟、秋瑾和夏瑜 徐锡麟(18721907年)和秋瑾(18751907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4、家。他们都是浙江绍兴人,并都曾经留学日本,进行革命活动。1906年春,徐锡麟、秋瑾回国。徐锡麟集资捐了候补道,秋天去安徽任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暗中准备起义工作。秋瑾先在浙江吴兴浔溪女校任教,不久去上海办中国女报,提倡男女平等。后来回绍兴,与徐锡麟办大通学堂,并主持大通学堂工作。秋瑾与徐锡麟组织光复军,徐锡麟任首领,秋瑾为协领,暗中联络革命力量。后来他们约定于1907年7月19日,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但因徐锡麟的活动已被清政府觉察,随时有被破获的危险,徐锡麟乃于7月6日乘学堂毕业大操之际起事,枪杀安徽巡抚恩铭,攻据军械所,因弹尽被捕,当天被害。徐死后被挖了心,给清兵炒食净尽。接着,秋瑾被人告

5、发,清兵于7月13日从杭入绍,包围大通学堂,秋瑾奋战力尽被捕,7月15日被杀害于绍兴城内轩亭口。 鲁迅和徐锡麟、秋瑾是熟悉的,对于他们的遇难很激愤。他在范爱农中谈到他们当时在东京听到这些消息的情况时说:“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他们一面派人去接徐锡麟的家属,一面开会“吊烈士”,发电报,痛斥清政府惨无人道的暴行。1909年,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时,还时常讲起清政府怎样残杀革命者,徐锡麟、秋瑾怎样进行革命

6、斗争等等,“发起议论来是十分激烈的”。 夏瑜是药中的人物,但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夏瑜来影射秋瑾的。“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而且都从玉旁;夏瑜被杀害的地方是有四个暗淡金字“古口亭口”的破匾下的丁字街头,显然是暗指秋瑾就义之处古轩亭口。用夏瑜影射秋瑾表示了作家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对他们所从事的革命的惋惜与同情,但并不意味着小说中所描写的全是秋瑾的事迹。夏瑜是艺术形象,他的身上必然概括了其他革命者的某些方面,例如徐锡麟,他的心是被清朝士兵挖出来炒了吃的,这当然是残暴,而夏瑜的血却是被愚昧的群众蘸了当药吃下去的,就更令人悲痛。两者表面上虽无联系,但不能说鲁迅在创作夏瑜这个形象时没有想到徐

7、锡麟生前死后的种种遭遇,如在狂人日记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对于革命者的死难,鲁迅是记忆犹新的。秋瑾是献身民主革命的著名女英雄,而夏瑜则是出身贫寒之家的热血男儿,这种安排就说明了夏瑜是从现实中概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薛绥之、柳尚彭药的教学难点试析,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关于齿痛山和工人与白手人 鲁迅曾经谈到,当他构思药时曾从两篇外国作品中得到启示和触发,这就是俄国作家安特莱夫的短篇小说齿痛和屠格

8、涅夫的散文诗工人与白手人。齿痛描写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那天,耶路撒冷的一个商人般妥别忒正患齿痛,他虽看到耶稣背着十字架和被钉死,却始终无动于衷,毫不关心,而是不绝地谈论自己的齿痛,觉得自己的疾病比起耶稣的冤死重要得多。工人与白手人这篇以对话形式写成的散文诗,描写一个革命者为谋求工人幸福而进行斗争,结果被捕坐牢,他的手因为“整整带了六年的手铐”而没有血色,成了白手,工人们却又因他的手白净而认为“不是我们一伙的”;两年以后,这位革命者要被反动统治者绞死了,那个工人却想去弄一节刑架上的绳索回来,因为据说“那东西会给家里带来最好的运气”。我们看到,这两篇作品都同时展开两个方面的描写:一方面是

9、革命者、改革者的奋斗和牺牲,另一方面是群众的愚昧和冷漠;而齿痛的商人看自己的疾病比革命者的牺牲更重要,工人与白手人中以一段绞绳把革命者的牺牲和群众的愚昧联系起来,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鲁迅构思药时所得到的触发的若干痕迹。 (曾华鹏、范伯群论药,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三、对药的一种追问式阅读(晋泉) 药对革命者的脱离民众、民众的愚昧及由此导致的两者的疏离及这种疏离所造成的革命的失败、民众解放的无望的深刻揭示多被论者所述及,但我们似乎还应再深究一下造成这一切的那更为复杂的原因所在。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华老栓一家的痛苦,是基于直接的实际的切身的生活的,那就是华小栓

10、的肺病。是华小栓的肺病给华小栓带来的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肉体痛苦,是华小栓的肺病给华老栓夫妇的亲情折磨,是华小栓的肺病给华老栓夫妇延续香火的威胁。所以,作者要写华小栓的多次咳嗽,要写“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贴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一皱展开的眉心”;要写“他的旁边,一面立着他的父亲,一面立着他的母亲,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里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要写华老栓抱着人血馒头“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如此等等。就是说,华老栓的痛苦及他所关注的中心,是他直接的实际的切身的生活,至于国家政体的变迁、国势的兴亡衰败是他

11、所不大关心的。国家这个概念,在他这样的小民百姓头脑中是不存在的。封建皇权也好,共和政体也好,只有实际地影响到了他个人、家庭的实在具体的生活,才能引起他的关注与评价,否则,于他就是外在的事情。虽然在最根本最长远上,这些“外在于他的”事情是与他的个人、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但在根本与具体、长远与眼前、间接与直接之间,是有着一系列环节及这些环节所形成的长长的距离的。正是这个距离,造成了华老栓与夏瑜的疏离。夏瑜为之所献身的,正是国家的安危、命运与前途,所以,作者写道,他在监狱里还要劝牢头造反,还要宣传“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但是,“大清”是谁的,国家是谁的,是华老栓这样的小民百姓所不关心的,只有夏

12、瑜的所作所为与治疗华小栓的肺病直接相关,才能引起华老栓对夏瑜所作所为的关注。而夏瑜所最为关心的,却恰恰是国家的安危与命运。 何以至于如此呢? 历史的车轮进入近现代之后,中国传统社会的生命力已经枯竭,对现代文明的汲取成为中国历史向前行进的必然要求,但这一汲取,却首先是由知识分子和有知识分子色彩的现代官员来完成的,他们与下层小民百姓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之处在于,国家的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始终是以国家的主人公自居的,又由于只有他们这样有一定经济、物质基础作保证的人,才有能力、有可能首先从文化、科技、思想、政治等层面接受现代文明,他们对下层小民百姓的直接的切身的实际生存困境缺乏个人的生命

13、体认与认同,所以,类似夏瑜这样的先驱者的悲剧之所以不能避免,还有着另外的原因。 在近现代,对现代文明的汲取,不是从固有的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而主要地是从西方汲取,最初又主要地、必然地是从观念这一层面上汲取,这种观念层面上的内容,在西方,是发生于、扎根于其社会历史现实生活的深厚土壤之上的,但对我们来说,这种汲取是移植,首先表现为从观念层面移植到观念层面,缺乏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并且与原有的存在于自身社会现实生活土壤上的观念相冲突,所以,夏瑜这样的先驱者的悲剧的发生就是必然的了。你看,当刽子手康大叔在转述夏瑜的话“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时,所有的茶客不都惊诧莫名么?因为这种移植的观念在我们

14、的传统生活中,实在是没有供其生长的土壤。 但悲剧还不仅仅止于此,即使夏瑜的所作所为与华老栓一家的直接利益诉求即与治疗华小栓的肺病直接相关又如何呢?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与治疗华小栓的肺病直接相关的最大可能只能是夏瑜作为医生为华小栓来注射青链霉素这类的药物。这又会出现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华老栓一家根本不接受这种新式疗法,因为按照传统生活的方式,治疗肺病的最好办法就是吃人血馒头:“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如此一来,夏瑜这样的先驱者与下层民众疏远的悲剧仍在以另一种形式发生。第二种可能,是华老栓一家接受了这种新式疗法,治好了肺病,但再健壮的身躯,如果精神愚昧,也仍

15、然逃不脱被充作炮灰的命运,也仍然只能重演鲁迅在日本所经历的“幻灯事件”的一幕。而值得引起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这是以夏瑜用“青链霉素”代替了“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以夏瑜放弃了“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为代价的,如此一来,夏瑜就在打破与华老栓一家的疏离状态中,在与华老栓一家的沟通中,放弃了自己先驱者的立场与身份,这是对先驱者更根本的扼杀,是先驱者更大的悲剧,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人血馒头”。 这是先驱者无法逃脱的悲剧的宿命。 如果我们以华小栓的肺病象征着小民百姓的困苦生活,以华老栓一家希望治好华小栓肺病象征着小民百姓的利益诉求,以“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象征着国家意识,以夏瑜的努力象征着观念层面上的变革,以人血馒头象征着这几方的联系纽带,我们或许会对药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或许会觉得药的丰富意蕴实在是值得回味咀嚼的。【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