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26912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

2、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

3、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

4、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应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摘编自20

5、16年第10期艺术科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书法时技艺过于精熟,就会千篇一律,表现出一种“匠气”。B今人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导致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C楷书临习如缺乏工匠精神,韵致就会受损,因而准确性大打折扣。D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需要讲究精准,仔细慢临和推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什么是“匠气”,为什么会产生“匠气”,如何避免“匠气”的结构论证。B文章论证方式多样,主要有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C文章第二段以“馆阁体”为了论证临写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导致“匠气”。D文章的第三段通过古今对比

6、论述“个人自身修养”匮乏会使书法产生“匠气”。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一法师的书法让人心生平静、安宁,是因其积淀的丰富学养。B工匠精神不仅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民族文化传统。C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强调书法临习的工匠精神。D书法艺术在锤炼技法时避免千篇一律,就可以避除“匠气”。D“中国历史传统”只是理解历史中国的“内”与“外”的其中一个视角。(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炉 火 丁肃清一瘦一胖两个老人,坐在公路旁边的一截矮墙上,看来来往往的汽车,两张脸随着往来的汽车扭过来,扭过去。他们的面前,是一个燃烧着

7、的火炉子,上面烧着一排水壶,他们脸上的笑、脸上的颜色,也像他们身边火炉子里燃烧着的火焰。有妇女小孩儿来提开水,或者把冷水坐在炉子上。瘦老头从矮墙上下来,捅火,捅出一大簇跳跃的火焰。人们陆陆续续来提水,烧水,他们大都是公路两边做生意的乡亲,和两个老人不生分,也不多客气。一辆大卡车停下来,司机说:“给弄点开水。”说着端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老人把开水倒在他的茶杯里,用嘴一边吹凉着一边喝,喝足了,拍拍屁股站起来,又让胖老人给他续上,拧上茶杯盖,然后扔给胖老人一张毛票儿。胖老人说“不要钱。”说着就给司机塞了回去。司机纳闷儿:“你们不是卖水的吗?”胖老人说,“不是。我们是打铁的。”“哎呦我的天!”司机拍着脑

8、门儿呵呵地笑了,“我还当你们是卖水的呢,什么年月了,还打铁?能赚多少钱?”瘦老头说:“不赚钱,赔钱。”把司机说愣了。老人向他解释:“没有活儿,白烧着碳呀。”他又默默地像对自己说:“要说也不能算白烧碳,给乡亲们烧烧水。这不,碳又没有了,凑吧。”他说着从口袋里掏着,掏出一张十元,胖老头也掏出了一模一样的一张,交给他。“我说,你们这是图什么呀?”司机干脆又坐了下来,他对这俩老人感兴趣,他说:“你们收她们的水费呀。”胖老人说:“咳,乡里乡亲的,这火,闲着也是闲着。”司机说:“那你们不如不干。”胖老人说:“咳,这人哪,闲着也是闲着。”司机说:“真是有意思,有意思,赔钱赔工夫做生意,有意思。”胖老人把眼睛

9、瞪得很大:“过去,我们赚钱。”司机说“是吗?”老人说:“是,那会儿,我们的钱赚海了,问问,十里八乡谁家的家伙儿,不是我们打得呀,铁锹犁耙、牛鼻环、烧开水的水汆子,都是。”瘦老头说:“还有县城大门的铁门环。”他炫耀地问胖老头:“是吧,是我打的吧?”胖老头说:“那是我淬的火。”两个人一争,额头、脖子上都冒出了筋疙瘩,他们说话时挥动的手上,筋疙瘩更是密密麻麻的,像蚯蚓。西天边上的云霞退了,蒙上了暮色。司机笑呵呵的脸,慢慢地不笑了,一脸的凝重。他站起来说:“我有点活儿,你们干不干?打个车挂钩。”两个老人高兴得不得了。风箱呼呼地拉了起来,炉子里的火苗跳跃了起来,铁锤有节奏地响了起来,叮当、叮叮当、叮当胖

10、老人抡着大锤,叮当、叮叮当、叮当铁砧上的火花,在暮色中四溅着,一层儿、又一层儿瘦老人说:“让我来一会儿!”他把大锤要过来,赤裸的臂膀抡成了一个椭圆,叮当、叮叮当、叮当铁块燃烧着淬在火里,吱弥漫起浓浓的浪烟。车挂钩打好了,在满月的照耀下,跳跃着一簇一簇蓝色的光亮。“给钱。”司机把一百元的新币递过来。“免了。”胖老人说。“不要了。”瘦老人也说。他们流着汗水、红彤彤的脸,在炉火的映照里奕奕发亮。他们帮着把那个挂钩抬在了汽车上。汽车隆隆地发动,缓慢地开了。原本,司机打这个车挂钩没有用,只是他愿意。两个老人也并不想挣司机的钱,他们只是觉得痛快。真痛快!两个老人拾掇了摊子回家去,一边走一边唱起来,他们唱的

11、是晋剧老调,在夜幕里,清亮地痛快淋漓地荡漾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透过司机不理解两个老人做不赚钱还赔钱的打铁生意这个细节,折射出只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追求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引人思考。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闲着也是闲着”,既说出了两个老人现在的无奈处境,同时也展现出了两个老人热心肠的一面。C小说的环境描写虽然不多,却恰到好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温馨的氛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司机并不需要打车挂钩,和老人不收司机的钱这个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达到这种效果的原因是在前面埋下了大量的伏笔。5小说反复使用“叮当、叮叮当、叮当”的

12、声音来描述打铁的过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为什么要以“炉火”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汉字是“历史的活化石”。人们通过一个个静态的汉字不断破译着千年的历史密码,步入动态的历史文化圈。人们从数千年前造字者的逻辑里发现当下生活的相似面貌,并就此形成中华文明的自我延续性。“中日韩三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在数千年的汉字文化历史长河中,通过汉字沟通交流,构筑了深厚的东亚文化底蕴。”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韩梅说,首部中日韩公用汉字词典已完成词条确认和释义整合,这将促进汉字发展,加深三国相

13、互理解。其实,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在历史上曾传播到东亚许多邻国,形成汉字文化圈。“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字产生浓厚兴趣,中国也积极地把汉字介绍给世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说。汉字正逐渐成为促进中外民间友好交流的使者。(摘编自汉字之美抒写文化自信,2017年9月20日新华网)材料二:汉字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汉字的相对稳定,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独特贡献。汉字具有象形与表意的特点,在表达人文精

14、神以及人与物关系方面简明扼要。即使时过境迁,后来者在阅读古籍时同样可以由文辞而把握其智慧,将积累的优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摘编自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2016年9月2日人民日报)材料三:最近,浙江卫视汉字风云会在众多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位列卫视综艺节目关注度排行前茅,受到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汉字风云会的选手以小学五年级左右的孩子为主,所涉内容大多是常用字词。这些并不冷僻的字词成年人也容易弄错,因此很有普及价值。节目聚焦低年龄萌娃、覆盖全家庭范围的收视群体。饭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收看节目,学习汉字,是很温馨的预设场景。普及汉字的正确写法,让人们在一笔一画中抚摸汉字的体温,把

15、汉字写得方方正正,既是保证汉字书写规范的现实需求,也是捍卫汉字文化纯粹性的重大问题。(摘编自在一笔一画中抚摸汉字的体温,2017年8月6日光明日报)材料四:电子设备在较大范围内长时间使用,手写汉字场景不断减少,直接导致汉字渐渐疏于书写练习;同时,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拼音输入法应用较多,对字形识记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当问及忘字错字的原因,最多可选3项的情况下,认为原因是日常书写较少、疏于练习的占824,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等的占520。人们对“提笔忘字”现象有着不同的态度。对“提笔忘字”现象有关观点的态度关于“提笔忘字”的观点表述同意不同意不清楚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92.2%3.9%3.9%“提笔忘字”应引起高度重视86.3%7.8%5.9%“提笔忘字”不利于汉字的传承与使用65.7%22.5%11.8%“提笔忘字”对文化传承没有影响13.7%73.5%12.8%汉字结构复杂、书写困难24.5%68.6%6.9%“提笔忘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37.2%51.0%11.8%(摘编自书写中国汉字延续中华文脉“提笔忘字”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