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第4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421172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52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第4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第4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第4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第4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第4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第4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第4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1,核心概念 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2.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初步具有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3.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本方法。 4.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其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编写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2,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概览,3,现代教育技术,目录,教学设计概述,第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及案

2、例,第三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第四节,4,现代教育技术,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实例研读,实例分析,学习问题,语文教学设计风筝,该案例是基于初中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的教学设计。,1、从风筝的教学过程,你如何理解教师备课和教学设计? 2、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设计?,5,现代教育技术,一、什么是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范畴中,教学设计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对整个教育科学领域具有最大理论贡献的一个范畴”,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我国对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

3、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不仅对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系统设计在教育教学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各个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作为指导,教师在设计和开发多媒体教材、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进行多媒体教学评价等方面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学的真正优化。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比较多,各个定义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我们这里给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供大家参考。,6,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

4、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乌美娜,1994)。,7,现代教育技术,

5、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20

6、02)。,8,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虽然是多样的,但各种定义有共同的认识:首先,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教学,否则,教学设计的整个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其次,教学设计运用的是系统方法;第三,教学设计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设计包括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实施解决方案,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并对以上步骤进行修正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9,现代教育技术,二、教学设计的必要性,教学设计的必要性,3、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2、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走向科

7、学化,1、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10,现代教育技术,三、教学设计的层次,教学设计的层次,3、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1、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11,现代教育技术,四、教学设计的一般特征,教学的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上的。虽然在执行时它们似乎是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但实质上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是非线性的,其中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是它们的核心。 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系统环境分析上,即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形成教学目的。 学习目标使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使师生双方对学习产生的结果都很清楚,便于学

8、习者主动参与学习以及教师准确对学习是否发生进行判断,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提供测量标准。 对学习者的了解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正是教学设计了解学习者和关心学习活动的表现。 教学设计研究的工作重点在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材料的选择与开发上。 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教学系统设计根据科学原理制定的策略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试行和修正的过程才能达到最优化效果。所以,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是教学设计的重要调控信息。,12,现代教育技术,五、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13,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部分,14,现代教育技术,1、学

9、习需要分析,2、学习内容分析,3、学习者分析,(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15,现代教育技术,1、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是指学习期望达到的状况和学习现实现状之间的差距。在这里,期望来自于社会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是社会和学生自己对其能力素质及其发展的要求。目前的状况是指学生群体和个体在能力素质方面已达到的水平。期望的状况和目前状况之间的差距揭示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问题的存在也说明了通过教学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内部参照分析

10、法(常模参照测验分析法)和外部参照分析法(标准参照测验分析法)。,16,现代教育技术,2、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学习内容分析也称教学内容分析,是指对学生从起始能力(教学之前已具备的知识、技能等)转化为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终点能力(满足学习需要后学生所形成的知识、技能等)所需要学习的从属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及其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学习内容分析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是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总的教学目标,为了完成这个总的教学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哪些相应的具体知识、技能以及形成什么样的态度。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17,现代教育技术,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又称教学对象分析。分析学习者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能力、特征以及风格,为教学外部条件适应学生内部条件提供重要依据。 第一,初始能力的分析。初始能力是指学生从事特定学习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 第二,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具有的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 第三,学习风格的分析。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

12、综合。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18,现代教育技术,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的分类,3、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19,现代教育技术,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虽然目的和目标都是指某种行为活动的指向,但两者是有差别的。一般而言,目的比较抽象,是某种行为活动普遍性、同一性的宗旨或方针;目标则比较具体,是指对某种行为活动的个别化、特殊化、阶段性的追求。,20,现代教育技术,3、教学目

13、标的编写方法,(1)ABCD法 ABCD编写方法基本上反映了行为主义的观点,强调用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下面是依据ABCD法编写的实例,并用符号标明了它的构成要素:ABCD 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察各种云的图片时,应能将卷云、层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21,现代教育技术,2、教学目标的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loom B S)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是教育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领域。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六类: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详细内容不再阐述) 情感领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表

14、现为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22,现代教育技术,ABCD法,对象A(Audience) 即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习者或教学对象。如上例中的“初中二年级学生”。 行为B(Behavior) 描述行为及其结果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表述行为的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用来说明学生的行为结果或学生所做的事情。上面例子中“将卷云、层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中的“标记”就是动宾结构短语中的行为动词,而“卷云、层云和雨云”则是动宾结构短语中的宾语。 条件C(Condition) 学生在证实其相应的行为及其结果时,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学生证实其终点行为时,我们常提出相应

15、的限制条件。例如“可以借助字典”、“通过小组讨论”等都包含有相关条件。行为的条件一般包括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和问题明确性的因素等。 行为的标准D(Degree) 行为的标准是指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在教学目标编写时采用什么程度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之后都能做到的事情作为行为的标准。行为的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描述。例如“在5分钟以内”、“误差在1mm以内”、“准确率达90%”都包含了教学目标中的有关标准。,23,现代教育技术,(2)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编写方法 教育心理学家格朗伦(Gronlund

16、N. E.)1978年就指出,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首先明确陈述如理解、记忆、欣赏、掌握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列举反映这些内部变化的行为表现样例。 例如:理解杠杆的原理: 能举出三种生活中采用杠杆原理的实例。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写出杠杆实例中的力臂和力矩的关系式。,24,现代教育技术,1、教学媒体的设计,2、教学策略的制定,(三)教学过程设计,25,现代教育技术,1、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媒体选择工作程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媒体使用目标的确定 媒体使用目标是指媒体在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中,将要完成的职能。按其职能分类,可把使用目标分为事实性、情景性、示范性、原理性、探究性等几类。 第二,媒体类型的选择 媒体类型的选择,是根据学习类型与媒体功能关系二维矩阵中的功能大小进行选择的。 对于不同科目内容,不同的学习习惯类型,不同媒体所产生的功能大小是不同的。这必须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试验,探索其规律。 第三,媒体内容的选择 媒体内容的选择通常包括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