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41233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14 届高三 2 月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注意】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卷 ( 阅读题 共 66 分)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 ;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

2、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古人认为, “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 , “徒歌谓之谣” 。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 ”(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

3、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

4、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 “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

5、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2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6、。(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 )1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B谣谶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一观点的认可等原因。C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D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第段先阐释了谣谶有两种表现形式,然后举例说明了谣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歌谣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B第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

7、战国初期就出现了,甚至可能更早。C第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谶产生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这种思维的系统化,进而谈到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D第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B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C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

8、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谶纬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二、 (3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李光传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改京东西学事司管

9、勾文字。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号“精拣军” 。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千斛。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 ”于是秋毫无犯。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

10、 ”乃掠北岸而去。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 ”遂用之。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桧恶之。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 ”桧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3“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 ”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

11、宫。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琼州。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逾八十,笔力精健。又三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3 分)A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 籍:登记B和不可恃,备不可彻 彻:撤除C光于榻前面折之 折:告发D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 阴:暗中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其兴吾门乎 择其

12、健武者B有致赙者,悉辞之 及守城之日C统以土豪 始以郊恩D朕退而叹息 至江州而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李光年少时就知礼知节,考取功名后更是不畏权贵。他先后触怒了朱冲、秦桧等人,后来屡遭告发而被贬谪,直至死前才复官任左朝奉大夫。B李光在担任宣州知州时,将应该按年交到县里的苗租全都送到州里。开始人们纷纷指责不方便,最终却依靠这项措施补充了赡养军民的开销。C李光对邵青招抚劝说,并送给他粮食,邵青很高兴。后来邵青的船队经过繁昌时,有人骗他是在李光管辖的宣州境内,他就沿着北岸离开了。D秦桧在张榜公告时借助李光的名望来压制人们对和谈的非议,李光发现真相后极力陈

13、述戎狄的狼子野心,与秦桧在皇帝面前辩论,秦桧很生气。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 (3 分)(2)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 (4 分)(3)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 (3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山路梅花冯山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注:冯山,字允南,四川安岳龙台人,北宋中期诗人。此诗为作者旅途即兴之作。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 分

14、)9指出本诗描绘梅花的手法并加以赏析。 (4 分)410 补 写 出 下 列 名 篇 名 句 中 的 空 缺 部 分 。( 甲 、 乙 两 题 任 选 一 题 作 答 ; 如 果 两 题 都 答 , 则 按 甲 题 计 分 。 ) ( 6 分 )甲: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1) , (2) 。(3) , (4) 。 (5) , (6) 。(王勃滕王阁序 )乙:(1)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闻道有先后, 。 (韩愈师说 )(4) ,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李清照声声慢 )(6)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 (2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 题。江 南 岸陈志宏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以绵绵诗意,把岸这一稚拙的江南风物,深深地烙进人们的心里。江南文人王安石对“绿”字的斟酌,历来为人颂扬。无心插柳的闲来之笔,不经意间,把江南岸的美名四下里传播了开来。江南水沛。有水便有岸,诗曰:“淇则有岸。 ”有岸之水,清泠映天,人来人往,心生留恋意;无岸约束,水就成了灾患,驱人逃离,害人不浅。江南水美,岸功不可没。或宽或窄的一段,或绿或黄的一圈,或曲或直的一条,江南岸从水边延展开来,将碧绿的柔波,暖暖且软软地拥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