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蜀道难教案1苏教版必修4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89607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蜀道难教案1苏教版必修4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蜀道难教案1苏教版必修4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蜀道难教案1苏教版必修4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蜀道难教案1苏教版必修4 (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道难课题蜀道难(一)总课时数第 节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寓意。2、鉴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寓意。2、鉴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参考语文教学参考书 鼎尖教案授课方法诵读法 赏析法 点拨法教学辅助手段多 媒 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导入李白,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他以吞吐宇宙的豪气让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二、作者及背景介绍见非常学案P23页三、诵读课文诵读提示:(1)、“噫吁唏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回

3、顾李白的有关诗句诵读课文1、 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和句子节奏2、 学生自由朗读3、 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和句子节奏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3)、“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

4、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4)、“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

5、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四、整体感知蜀道难乐府古题。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魄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这首诗,要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5)“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课外作业 1、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2、背诵课文教 学 小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