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59700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础。我指的博爱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这也是圣经里提到的一种爱的方式:爱他人应如爱己。博爱是对所有人的爱,其特点是这种爱没有独占性。如果我具有爱的能力,我就会去爱我周围的人。在博爱中凝聚着同所有人的结合,人的团结和统一。博爱的 基础是认识到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同人共有的核心相比,人与人之间在才能、智力和知识上的差别微不足道。要了解这种人共有的核心,必须要深入了解人,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如果我只看到一个人的表面,那我

2、看到的主要是使我和他分开的差别。如果我了解到他的本质,我就会看到我们的共性,我们是兄弟这一事实。这样的一种核心对核心的关系用来取代表面对表面的关系是一种“中心关系”。西莫尔魏尔曾经很优美地表达过这种关系:“同样的话可以是很一般的,也可以非同一般,这要按说这些话的方式而定。说话的方式则取决于这些话发自内心的深度,而不取决于个人意志。在双方息息相通的情况下,这些话会触动对方相等的内心深度。所以一个有能力区别的人就会听得出来这些话的分量究竟有多大!”博爱是同等人之间的爱。但虽然我们是同等的,事实上也往往不完全“同等”,因为我们是人,所以需要帮助。今天是我需要帮助,明天也许是你。有这种要求并不意味着一

3、个人弱小,另一个人强大。弱小是一种暂时状态,而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的能力是普遍的持续 状态。对需要帮助的人,对穷人和陌生人的爱是博爱的基础。爱自己的骨肉不足为奇。每个动物都爱自己的后代并照料他们。软弱的人爱自己的主子,因为他靠主子为生;孩子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他需要他们。只有当我爱那些与我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在旧约中,穷人是人爱的中心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不仅是穷人,还有陌生人、寡妇、孤儿、民族的敌人、埃及人和伊多姆人。在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产生同情的过程中,人开始发展他的博爱。在爱自己的同时,他也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爱那些虚弱和惶恐不安的生命。同情包含着了解和认识的因素。在旧约

4、里这么写道:“因为你们了解异乡人的心,因为你们也曾在埃及当过异乡人所以你们也应该热爱异乡人!”(摘编自弗罗姆爱的艺术)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础,博爱则是以对需要帮助的人,对穷人和陌生人的爱为基础的。B. 弗罗姆认为,人与人的共性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而要了解这种本质,就必须深入了解人。C. 虽然每个人一生的路要靠自己走,但并非没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求助不代表自己弱小。D. 深入了解人,就是既认识到人人平等,也要清楚人与人之间事实上存在着的多方面的差别。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定义“博爱”的概念、特点,然后从

5、主体具有“爱的能力”延伸出博爱的基础、前提和内在必然性。B. 本文以每段的起首句为该段的核心论点,层次清晰;全文围绕着“博爱”这个中心话题进行论证。C. 本文作者在写作中需要加强自己的论证力时,也要引经据典,圣经就多次被拿来当做道理论据。D. 例证法中的事例可以是较为具体的故事,也可以列举若干事实,第三段中的举例形式就是后者。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爱护动物,爱护一花一草,爱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都体现着文中“博爱”的理念。B. 雷雨中周朴园的那句极具分量的话“谁指使你来的”,正好可以给西莫尔魏尔的表述作注脚。C. 一个人拥有了“博爱”的情怀,做到“老吾老,以及

6、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不难了。D. 中国民族魂鲁迅“俯首付为孺子牛”的情怀,与文中旧约所倡导的“博爱”观完全一致。【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要清楚人与人之间事实上存在着的多方面的差别”扭曲原意,作者恰恰是让我们忽略人与人在才能、智力和知识上的差别,认为它们是“不足道”的。故选D。【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7、。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分析错误。第一段的首句起到引出博爱的作用;第二段的首句不是本段的核心论点,本段的核心论点是:人人都需要帮助。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本文中“博爱”的对象是“人”,不包含动物、花

8、草、环境、地球。B项,周朴园这句话是极具分量,但对照西莫尔魏尔的表达就会发现,周朴园说话时恰恰是取决于自己的意志而且当时周朴园和鲁侍萍更不存在“息息相通”,因此不能给西莫尔魏尔的表达作注脚。D项,西方的“博爱”观中有爱自己的敌人一说,但鲁迅既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的一面也有“横眉冷对千大指”的憎的一面,显然理解有误。故选C。【点睛】议论类文本阅读新高考强调要整体感知,题目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整体把握思路,筛选整合信息,不断章取义非常重要。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做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捉鳖朱树元纪伟回乡下看

9、望父亲,给父亲捎了两条好烟。父亲说:“这烟老贵了。”纪伟说:“您只管抽,反正不要我花钱。”父亲又叨叨起来:“你走到今天不容易,得处处小心哪!”“我还是那句话,现金购物卡什么的一律谢绝。”纪伟说,“至于收两条烟孝敬您”“先不谈这个。”父亲打断纪伟,拿起一根木棍状的工具,“走,咱捉鳖去,捉那只逃跑了的鳖。”纪伟年纪尚小的时候,屋后的小河里生活着一只小鳖。纪伟瞅见过它,就缠着父亲给他捉。父亲用猪肝钓,鳖就是不咬钩。父亲埋伏在河边,用鱼叉戳,可是鳖迅速下潜,鱼叉仅擦伤了它的背壳。后来,鳖转移到附近一条宽阔的大河里,把远在鱼叉射程之外的河心作为透气点,平安地生活着,年复一年,长成了老鳖。父子俩来到了大河

10、边。纪伟望着水面:“鳖呢?”父亲说:“别急.它马上就会现身。”过了 一会儿,河心果然浮出一只如小斗篷般的背壳带有伤痕的老鳖。“好大的鳖啊。”纪伟说,“可是它离我们有四五十米呢,怎么捉啊? ”父亲没有作答,而是捡起一颗石子,瞄了瞄老鳖。“别砸。”纪伟说,“会把它吓跑的。”父亲还是挥动了胳臂。扑通一声,石子落在老鳖附近。老鳖竟然没有逃跑。纪伟说:“咦,它咋不跑呢?它咋不怕呢?”父亲说:“刚开始砸,它跑,砸多了,它就不怕了。”纪体说:“您总砸它干啥?”“它个头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我站在岸边时也敢大摇大摆出来透气,好像知道我拿它没辙似的。”父亲说我嫌它碍眼,招我生气,就用石子砸它,想把它赶走。”

11、“石子没什么威力,伤不了它;石块砖块扔不出那么远,碰不着它。”纪伟说,“它这是公然向您挑衅呢。”“但是,我现在有了捉它的办法。”父亲扬了杨手中木棍状的家伙,“用我新制的鳖枪。” 鳖枪长约一米五,最前端有一个小滑轮.后半端有一个绕着鱼线的大轮子。鱼线从大 轮子上引出,顺着木棍,从小滑轮中穿出。鱼线顶端,挂着一个鹌鹑蛋似的铅坠,铅坠和小滑轮之间的鱼线上系着一串带有例刺的鱼钩。父亲抡起木棍,让铅坠垂在身后,然后瞄好方向,猛地向前挥去。木棍画出一个半圆,甩出了铅坠。铅坠嗖嗖往前飞,越过老鳖上方落在水里。接着,父亲飞速转动大轮子,往回收鱼线,老鳖就被鱼钩钩了个正着。父亲把老鳖拽上岸,装进网兜。“您先麻痹

12、它,然后攻其不备。”纪伟感叹道,“这一招真是厉害!”回家后,父亲进屋取出一盒烟,抽出一支抛向纪伟。纪伟麻利地接住,叼到嘴上。父亲说:“别急,你先看看这烟能不能抽。”纪伟捏着烟,看到烟卷中装的不像是烟丝,就将它撕开,把里面的东西抽了出来,一看,居然是两张卷着的百元大钞。“上次你捎回一条烟,里面全是钱。”父亲把手中的烟盒抛向纪伟,“这是其中的一盒,你自己瞧瞧吧。”纪伟没有接烟,而是惊叫一声,侧身让开,像是躲避来袭的利器。父亲又把老鳖拎到纪体眼前:“你好好看看它!”纪伟看到了老鳖的眼睛。老鳖的眼睛亮晶晶的,如一面小小的凸面镜,纪伟从老鳖眼里看到了自己的模样,恍惚中觉得自己被关在一道栅栏里,不由得出了

13、一身冷汗。父亲拿开老鳖:“现在,你有什么想法没有?”“烟里的钱要么退掸,要么汇进廉政账户。”纪纬回过神来,“还有,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不是我的,我绝不能沾手。”“这就对了。”父亲说,“你一定要清清白白做官,坦坦荡荡做人。”纪伟认真地说:“我记住您的话了。”父亲说:“咱怎么处理这只老鳖呢?”纪伟想了想:“让我把它养起来,让它成为我的镜子,行吗?”“嗯,这个主意好,我看行。”父亲欣慰地笑了。(选自2016年第2期稻河)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表现反腐倡廉主题微型小说,父亲通过独特的“捉鳖”方式,提醒、教育了自己的儿子,构思巧妙

14、,主题鲜明,正能量满满。B. 父亲让儿子看那只鳖,就是要让儿子从鳖的眼睛里“看出”自己如果不能幡然醒悟,迟早有触犯法律的那一天,儿子果然明白了父亲的用意。C. 父亲带儿子捉鳖,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事件,因此,以“捉鳖”为标题,精准概括了这一事件;除此之外,这样命题还能吸引读者,寓托主题。D. 这只鳖自觉着安全,但是在“父亲”的不断戏弄下渐渐放松了警惕,最终被捉;暗示了一个人面对诱惑如果麻痹大意,最终必将落人法网。5. 小说中的儿子“纪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分条概括和分析。6. 小说中,父亲“捉瞥”对儿子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儿子刚回家,父亲就带着他外出“捉鳖”,你认为父亲的这次活动是时间巧合

15、还是临时起意,抑或事先安排?请结合文中内容 选定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答案】4. B 5. 有孝心。每次回家,都给父亲带礼物。尽管他认识糊涂,这些礼物也来路不正,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他的心意。廉政观念不强。他也知道不能收受贿赂,但是觉得收两条烟不算什么,没有筑牢思想防线。知错能改。经过父亲的教育,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生怕自己走上犯罪道路,决心行动痛改前非。性格上有些许任性妄为。小时候非要缠着父亲给他捉鳖;父亲委婉提醒他不要收礼时,他不以为意,都能反映出他性格上的弱点。 6. 第一种答案:时间巧合。父亲未必知道儿子何时到家,儿子也未必告知了自己到家的准确时间,于是儿子回家与父亲要去“捉鳖”时间正好巧合。从父亲的一句“先不谈这个”,“走,咱捉鳖去”,再结合文中展现父亲为捉鳖所作的充分准备可知,父亲是急于捉到这只鳖的。后文中父亲让儿子看老鳖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为父亲在捉鳖过程中或是捉到老鳖后的猛然感悟,觉得以此来教育儿子或许能收到效果。儿子的这句“您先麻痹它,然后攻其不备”,客观上也对父亲的意识起到了促醒的作用。第二种答案:临时起意。人物语言上:父亲的一句“先不谈这个”,明显是打断原有的对话内容,即父子之间的亲情相叙和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引导。事件本身看:“捉鳖”并非当务之急,而且这只鳖已经在原地生活了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