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58331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3).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程度深的C.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比得上【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C。做这种题时,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B项,“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故选B。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B. 哙拜谢

2、,起,立而饮之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C. 然则将军之仇报 不然,籍何以至此D. 大行不顾细谨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实词的多种意思,然后根据句意语境进行筛选。A项,前一个“度”为“估计,揣测”;后一个“度”为“常态”; B项,前一个“立”为“站立”,后一个“立”为“立刻”;C项,两个“然”都为代词,“这样”; D项,前一个“行”为“作为”,后一个“行”为“行动,出发”。故选C。3.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不如

3、因善遇之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C。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可以通过词性差异、位置不同来判断虚词意思。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中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助词“的”;“之”,代词“他”。故选A。4.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安与项伯有故 项王曰:“沛公安在?”B. 以其无礼于晋 寿毕,请以剑舞C.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4、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吾属今为之虏矣【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C。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可以通过词性差异、位置不同来判断虚词意思。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A项,前一个“安”为疑问副词,“哪里,怎么”,后一个“安”为疑问代词,“哪里,哪儿”;B项,前一个“以”为介词,“因为”,后一个“以”为介词,“用”;C项,前一个“而”为连词,表修饰,后一个“而”为连词,表转折;D,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故选D。5.下列加点字与“项伯杀人,

5、臣活之”的“活”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根据加点字在句中的成分判断活用类型。例句中“活”为使动用法,“使活下来”;A项,“封”意为“把作为疆界”,使动用法;B项“阙”为“使受损”,使动用法;D项,“从”为“使跟从”,使动用法;ABD和例句相同。C项,“迟”意为“认为晚”,是意动用法。故选C。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沛公军霸上 B. 沛

6、公已去,间至军C. 常以身翼蔽沛公 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根据加点字在句中的成分判断活用类型。例句中“兄”意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A项,“军”意为“驻军”,名词作动词;B项,“间”意为“从小路,秘密地”,名词作状语;C项,“翼”意为“像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D项,“夜”意为“当夜”,名词作状语。故选A。7.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C. 山峦为晴雪所洗,鲜妍明媚。 D. 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D【解

7、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所以解答本题,首选要明确四大句式特点,然后根据语法结构去判断。例句,“何厌之有”是典型的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A项,“马之千里者”为定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C项,“为晴雪所洗”,被动句;D项,“吾谁与归”为宾语前置句。故选D。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B. 战国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

8、重要典籍。C.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独体字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汉语文言常识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求考生在调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关注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用词上出现的瑕疵和陷阱。B项,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不是战国策,而是国语。

9、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

10、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

11、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9.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B.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

12、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 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C.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D.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B.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C. 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D.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11. 下列对原文

13、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B.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C.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D.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左手把其

14、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答案】9. C 10. C 11. A 12. (1)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2)凭借他人的力量却伤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是不符合武德的。【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同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取之百金”为省略句“以百金取之”,后面应断开,排除AD;“濡缕”为动词,它的主语为“血”,所以前面应断开,排除B。故选C。【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既要求考生回到原文,确定答题区间,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也要联系平时的积累。祖:临行祭路神,而不是“祖先”。故选C。【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对比。A项,“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不得志、走投无路”的意思。故选A。【1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