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56503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仅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

2、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

3、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

4、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B.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C.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D.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

5、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B.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C.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D.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C.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

6、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D.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题,考生需要快而准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项, “

7、应当避免西式改编”说法错误。原文说“在再创作的过程中,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可见否定的是 “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的机械做法,否定生搬硬套,并不是否定“西式改编”。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

8、果、条件、假设、目的、对比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的表述。C项, “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做比较”逻辑关系解读错误,原文说 “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通过数字化手段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可见并非“作比较”而是并列、类比关系,指明的都是错误点。这些所谓的保护只是保存,都有问题,并非真正意义的保护。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

9、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很难获得成功”表述错误,违背文本意思。原文只是说“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意即雅化有成功处也有弊端、缺憾、不足,可见并非难以取得成功。B项,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各种”过度解读,扩展了范围,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 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可见并

10、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错误,违背原文意思。原文第四段明确指出“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可见并非没有价值。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

11、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

12、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

13、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

14、,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

15、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智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工程建设者的感知等能力B. 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工程建设的安全C. 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网络层数据层D. 数据层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数据融合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的社

16、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B. 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C.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D. 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6. 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D 5. B 6. 港珠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