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327395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工作报告-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工作报告-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工作报告-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工作报告-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一: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去年底,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了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联合有关民主党派和县(市)政协开展调研。6月份以来,先后听取市旅游局、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情况介绍,召开部分县(市)旅游部门座谈会,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旅游支柱产业的新目标,根据国际化、品牌化、标准化要求,重点针对如何培

2、育旅游业高端市场、延伸产业链、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集思广益,形成调研建议。现综合汇报如下: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成效令人瞩目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旅游名城、旅游强市目标,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高。 1、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扬州的城市定位和比较优势,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紧紧把握旅游产业转型的要求和发展趋势,以大旅游的理念,推动旅游业部门联手、产业融合、市县联动发展,加快我市传统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游转变,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旅委会主任,强化了旅委会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职能。2007

3、年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并制订旅游名城建设行动计划;去年以来,先后编制扬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扬州市旅游产业(2010-2012)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用三年时间打造“旅游产业强市”,进而成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新目标。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加快了核心景区的资源整合和开发建设;成立瘦西湖旅发集团公司、名城公司、扬子江集团等国有龙头企业,将古城复兴、景区建设、旅游服务推向市场,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景点资源,为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探索了新路。 2、城市环

4、境和旅游景点更加精致。近年来,我市坚持高强度、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优化,先后建成城东和城北客运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等大型公共设施,启动苏中江都机场、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等重点交通工程,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实施旅游名城建设规划,大幅度扩容提升瘦西湖景区,建成万花园、傍花村、宋夹城遗址公园等亮点项目;完善了古运河水上游览线,完成东关街历史街区二期保护整治,修缮了阮家祠堂、小盘谷、冬荣园、逸圃等文保建筑,建成南门遗址展示馆、北门遗址公园、崔致远纪念馆等文博场所,进一步展示出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中新增多处沿街、滨河公共绿地,街景全面美化亮化,河道全面综合整治,环古城的沿

5、河健身步道系统全部打通,重现出“绿杨城廓”的秀美风貌。“精致扬州”的城市魅力进一步凸显,城市功能、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3、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影响力日臻强大。每年举办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和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等国际性的活动,构建了富有魅力的国际性交流平台,放大了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品牌效应。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国“”期间,接受中央主流媒体采访,向全国和世界宣传推介扬州;带队赴北京、上海、杭州和境外一些重要城市举办“扬州日”活动,掀起宣传促销攻势,扩大扬州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和网络、短信、数字宽频等新兴时尚媒体的作用,形

6、成立体宣传阵势。积极推介“烟花三月下扬州”、“追寻大运河源头”、“绿杨城郭、宜居扬州”、“精致的盐商生活”等精品旅游线路,拓展国内和日、韩、东南亚、美加等境外客源市场,扬州的城市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 4、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和提升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旅游业佳音频传。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游览面积3年扩大5倍,形成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等称号;宋夹城遗址公园成为国内首家考古遗址公园;东关街创成“全国十大历史名街”。这些“国字号”成为扬州旅游的响亮名片。迎宾馆升级为五星级宾馆,汇金玄武、扬州金陵大饭店等一

7、批高档饭店和长乐客栈、逸圃等精品酒店相继对外营业,提升了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精心打造的天沐温泉、京华城4A级休闲旅游区、1912新型旅游商业休闲街区和县域生态旅游片区的建成,形成城乡互动,拓宽了全市休闲度假旅游的支撑面。旅游业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由2005年的1136.91万人次提高到2009年的23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104.6亿元增长到253.2亿元,占GDP比重由4.34%上升到5.58%,在省内排名第5位。 二、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照国务院意见提出的要求,结合我市“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规划目标,我市作为旅游资源十

8、分丰厚的历史名城,加快发展旅游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高端客源较少,消费档次较低。作为拥有一流旅游资源的城市,旅游业绩却屈居二流,反映了旅游产业发展层次还不高。从客源构成看,境外游客较少,去年我市入境游客50万人,仅占旅游总人数的2.12%,远低于同期苏州169万人和南京113万人水平;从消费水平看,去年来扬国内游客人均消费942元,低于同期省内平均1160元的水平。高端客源少,消费层次低,主要是对目标客源的定位和高端市场的培育还停留在被动状态。 2、旅游产业链关联度不高,旅游配套功能有待完善。我市旅游业仍未走出“门票经济”阶段,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产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的

9、带动力还不强。特色休闲服务、特色餐饮服务、特产商场均与旅游线路脱钩,未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适应需求的集聚区。高档宾馆、高档休闲项目发展相对滞后,服务大型活动、接待高端游客的能力不足。城市的旅游配套功能和整体服务水平与一流旅游城市的标准差距较大,“国字号”品牌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双东历史街区,配套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 3、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我市旅游业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但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中改革不到位的部分,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束缚。一方面,旅游业宏观统筹协调力度有待强化,相关部门职能交叉、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尚未形成高起点联动、专业化开发、综合管理的合力

10、。另一方面,国有旅游龙头企业缺乏自主开发的权限,自主营运的动力不足,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景区、保护古城的高额负债得不到合理补偿,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市场开放度不够,重要旅游产品的专业策划和项目建设仍依赖政府投入,外资、民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营销宣传还抓在政府手里,经营主体的活力没有充分激发出来。 三、加快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建议篇二: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供稿时间:2010-3-22 为促进我市生态旅游整体水平的提升,推进“汕头生态滨海旅游示范区”建设,从四月下旬开始,市政协副主席宋汉杰、许瑞明带领市政协城市建

11、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与澄海区政协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就汕头市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市旅游局关于我市生态旅游情况的通报,实地察看了澄海东里镇的红树林、盐鸿镇原钨矿采掘区、樟林古港、新兴街等地。调研组还组成小分队,先后到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等区(县)调研,听取当地旅游部门的情况介绍,察看了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景点,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座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我市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独特的条件和优势 汕头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城市中心区域既有内海,又有外海,这在全国中别具特色。这里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北回归线从市区北部穿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

12、空气质量优良,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较为均匀,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经过努力奋斗开拓,旅游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1、具有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独特的资源优势。我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民俗风情独具韵味,潮汕古建筑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以海湾、海滩、湿地和岩洞为主,金平区的牛田洋湿地;濠江区的礐石风景区和海山资源;澄海的红树林湿地、莲花山和陈慈黉故居;潮阳区的莲花峰、灵山、大峰风景区;潮南区的雷岭温泉、大南山;南澳生态海岛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依托。经济的蓬勃发展,

13、为我市旅游资源增添无穷活力。传统民俗文化的感染,积极的人文精神,将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知识和智力的支持。 2、具有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濒临南海。西南往广州、深圳,东北往福建省,都有高速公路相通;西北部有铁路通往江西省和湖南省;汕头空港与国内40多个城市以及香港、泰国、马来西亚等通航;汕头与香港的海上距离仅195海里,与台湾高雄相距仅180海里,交通非常便利。区位十分优越便捷。上述交通所连结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是旅游消费增长的地区。 3、具备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的产业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市旅游基础设施有所发展,旅游服务质量有所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较强,有了一定

14、产业基础。到目前为止,现已开发景区(点)40多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各1处。全市旅行社已发展到60家,星级饭店42家。旅游交通得到改善,餐饮娱乐供应较充足,购物场所不断增加,旅游要素逐步健全,具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二、制约我市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1、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景区(点)。从各地发展旅游的经验来看,没有精品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市场。虽然我市旅游业起步不能算晚,但至今没有整合出有自己独特精品来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我市拥有较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南澳岛、礐石风景

15、区、北回归线标志塔、海关博物馆、英领事馆旧址等,但由于规划设计和开发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景区(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思路不太清晰,一些景区建设存在随意性强,不经市规划就开发,很不规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宣传促销力度不强,参与者数量较少,还没有形成旅游热点。生态旅游业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目前尚处于成长期,除了必须加大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外,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旅游者的旅游趣向,因而宣传促销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全市由于产品规模小、精品少、缺乏吸引力,加上城市形象宣传经费不足,对省内、国内宣传促销不足,汕头知名度下降,致使我

16、市在旅游大格局中竞争力不强,很难进入游客的视野,对游客出行去向决策影响力不大,产生不了吸引力,影响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3、交通不便,无旅游专线,成为制约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虽然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景区(点)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给游客造成诸多不便。生态旅游的参与者主要是收入较为稳定、可以享受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的城镇居民,许多景区、景点有许多人想去,但由于没有旅游专线车,又缺乏方便游客出游的公交车,乘公交车则耗时耗力,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毕竟是少数,本地居民参与人数较少很难开展“一日游”,而外地来汕过夜但又不参加旅行团的游客,没有了便捷的公共交通,景区点又没列入公交车路牌名,就减少了到景点游览的兴趣和动力,限制了我市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发展。 4、我市的旅游业目前还停留在单纯的旅游景点观光上。“购”和“娱”是我市旅游业“六要素”中最薄弱的环节,游客参观游览往往是“走马观花”,滞留时间短,无综合性旅游购物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