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03211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何谓“风骨”?“风”最早出现于毛诗序中:“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此处所言“风”含有教化教育之义。文心雕龙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在刘勰的阐释中,“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

2、入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为一种是续下来的“传统”,构成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和主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杨四平说:“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因此,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新。古语云:“诗者,天地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

3、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本应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感叹,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标避崇高”“崇俗”“崇私”“

4、祛魅”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与道德,出现很多垃圾写作。食指相信木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李少君的诗句“我会日复一日自我修炼”中那种慎独自省,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罗小风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含有道德修养、人

5、格气质的“风骨”,成为诗歌的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崇尚与延续。B. 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批量生产媚俗之作。C. 部分现代诗人诗作中流露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是中国古代风骨的延续。D. 坚定信念,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慎独自省等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引用毛诗序文心雕龙,对“风骨”作出合理的阐释。B. 文章引用杨四平的话,运用比喻,形象论证了新诗亟需重构“风骨”的观点。C. 文章三、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指出了新诗重新建构风骨的方法。D. 全文先提出什么是“风骨”,按着揭示了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

6、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缺少深刻的教化和启迫作用的新时代诗歌创作,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才能构建中国风骨。B. 新时代的诗歌需要延续汉魏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C. 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首先需要现代诗人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也需要现代诗歌具有深刻教化和启迪作用。D.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诗人把个人生活写入诗歌,诗歌失去了思想、内涵和意义,因此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

7、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B项,“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错误,范围扩大,由原文第3段“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可知,是“很多诗人沉溺”而非“都沉溺”。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D项,“接着揭示了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原因”错误,由原文第2段“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因此,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

8、歌气韵”可知,接着指出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A项,“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错误,由材料“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可知,文中没有关于“诗歌形式”的论述。B项,“汉魏风骨”错误,由材料“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可知。D项,“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错误,由材料“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

9、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可知,新诗创作不是应远离日常生活,而是不应过于琐碎,应有大情怀大境界,有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故选C。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屋顶朱成玉我来自人间,我是一团善良的骨肉,我手持艾蒿,我爬上屋顶。我把浩然之气做成一支簪子,插在家的发髻上。屋顶,是我最好的安放月光的地方。思念的月光,总是很滑,顺着你的脊背,一不留神就溜进心里去。我循环反复地播放一首思乡曲,今夜,我的屋顶,定是月光皑皑。我没有其他浪漫的法子,只能带着心爱的人,爬上

10、屋顶。我的美好都是假设的,把月光载剪,为她做一件婚纱;把星星打捞,为她串一条项链,这些虚设的美好,竟然也会让她流出泪水。她说,她爱这屋顶。父亲打来电话说,屋顶上的瓦碎了一块,他正准备爬上屋顶,把那块碎瓦换掉,不然下雨天屋子该漏雨了。我担心他的安危,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我让他挺过这两天,过几天我请假回去弄。他说他听了天气预报,这两天有雨,漏雨的屋子可要不得,弄不好就哗啦啦地把好日子都给漏掉了。父亲有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喜欢对每天的天气了如指掌,我不明白他为何要如此执着,他说一个人,难道不应该关心天气吗?天气就是老天的脾气啊,咱得随时留意着,不然他哪天发了牌气,你们都还蒙在鼓里呢!对自然的敬畏,让父

11、亲的骨头里,又多了一样钙质。父亲担心着一块碎瓦,我担心着父亲的身子,他再也无法直起的腰身,爬上屋顶,会是一种怎样的艰难!可是,我在想象这个画面的时候,除了担心,还有一种骄傲的情怀,我仿佛看到一面旗帜的冉冉升起,是的,我可以把父亲比喻成旗帜,他并不伟大,他只是让我降生,让我长高,让我善待世界,这便足够。父亲执拗地在我回家之前,把那块碎瓦换掉了。还好,他安然无恙。我命中的旗安然无恙,屋顶安然无恙。顾城说:人的责任是照顾一块屋顶,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屋顶有烟,我就知道尘世安稳,就能想到亲人们安详的睡姿,能听见一会拢起一会散开的鼾声,能想到多年前养过的一只狗,怀抱一只充满脚气的棉拖,摊卧如泥。看吧,这

12、就是我们的尘俗,那里有我们想要的暖。哪怕是生了草的屋顶,也不妨碍那暖,在屋子的任何一个角落流转。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屋顶。那里离星星很近,即便乌云遮天,我也喜欢抬头仰望。在我所有的漂泊里,屋顶是我忠实的岸。是我出发之地,也是我最终要赶回的地方。有生之年,我只想照顾好一块屋顶,让屋顶有烟。屋顶有烟,烟里有菜香,有父母的味道,那一丝看不清的缠绕,裹挟着我的灵魂,径直地扎下根去。屋顶有烟,眼里有泪。屋顶有烟,不管它是笔直的,还是被风吹得左右摇晃。只要有烟,它就是活着的。西风凛冽,父亲凌乱的白发招摇开来,像屋顶上干枯的草。我急忙给父亲带上一顶帽子,好像给屋顶换了一片新瓦。(摘自新青年)4. 下列对文章

13、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段“插在家的发髻上”运用比喻手法,把屋顶比作“发髻”,表达了我对家的热爱、思念之情。B. 文章引用顾城的诗句,表明作者追求简单心安的生活,承接上文父亲换瓦,引出下文写“我”对家的守护。C. 文章联想多年前小狗抱鞋摊卧的情景,用富有温情的笔触侧面写出亲人安详、生活安稳的状况。D. 文章最后一段与上文父亲给屋顶换瓦形成呼应,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关心爱护,升华了文章主题。5. 依据文章,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6. 文章以“屋顶”为题,请探究“屋顶”的丰富意蕴。【答案】4. B 5. 执着;敬畏自然;有责任心 6. 屋顶指家,可以遮风挡雨,带来好日子;屋顶

14、指父亲,他守护着家和家人;屋顶指精神家园,是我的出发地和归宿。【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B项,“追求简单心安的生活”错误,划线句“人的责任是照顾一块屋顶,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中的“屋顶”指家庭,表明人要承担照应好家庭的责任,让这个家有烟火气,有温暖。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特点,首先分析事件,理清情节,然后从文中找出有关人物的

15、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由原文“我担心他的安危,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我让他挺过这两天,过几天我请假回去弄。他说他听了天气预报,这两天有雨,漏雨的屋子可要不得,弄不好就哗啦啦地把好日子都给漏掉了。父亲有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喜欢对每天的天气了如指掌,我不明白他为何要如此执着”“ 父亲执拗地在我回家之前,把那块碎瓦换掉了”可知,父亲是一个执着的人;由原文“他说一个人,难道不应该关心天气吗?天气就是老天的脾气啊,咱得随时留意着,不然他哪天发了脾气,你们都还蒙在鼓里呢!对自然的敬畏,让父亲的骨头里,又多了一样钙质。”可以看出父亲对自然的敬畏;由原文“他说他听了天气预报,这两天有雨,漏雨的屋子可要不得,弄不好就哗啦啦地把好日子都给漏掉了。”可知,父亲是一个爱家、有责任心的人。【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分析深层含义的时候还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由原文 “屋顶有烟,我就知道尘世安稳,就能想到亲人们安详的睡姿,能听见一会拢起一会散开的鼾声,能想到多年前养过的一只狗,怀抱一只充满脚气的棉拖,摊卧如泥。看吧,这就是我们的尘俗,那里有我们想要的暖。哪怕是生了草的屋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