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92249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案卷上。第一卷(44分)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军汜南(fn) 戮力而攻秦(chu) 目眦尽裂(c) 少仲尼之闻(sho)B泾流之大(jng) 数目项(sh) 则殆矣(di) 樊哙(hu)C不阙秦(ju) 刎颈之交(wn jng) 杨孙戍之(sh) 嗔目(chn)D人为刀俎(j) 旦日飨士卒(xing) 攘人犬豕(nng) 正身黜恶(ch)2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

2、 B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C 距关,毋内诸侯 D 秦伯说,与郑人盟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缶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4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A大王来何操 B蔺相如者,赵人也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君何以知燕王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A且庸人尚羞之 B军惊而坏都舍C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下面是一位同学编制的两张文言词语卡片:焉Lyn_J 相当于“之:草木无知,叩焉何益?(马中锡中山狼传) 什么,哪里:

3、不阙秦,将焉取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怎么,为什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相当于“于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 用于句末,表陈述或疑问语气。了,啊;呢: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用于句中,表停顿: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相当于“然“的样子“地:盘盘焉,(杜牧阿房宫赋) 6对这张卡片内容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错误 B有错误 C有错误 D全部正确之LzhJ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则弗知非,从而誉之。(墨子非攻)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不知将

4、军宽之至此。(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至;到去:相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司马迁鸿门宴)7对这张卡片内容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错误 B有错误 C有错误 D全部正确8下面这一段对话出自庄子秋水,画线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

5、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A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B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C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D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9对烛之武退秦师,古人有不少评点,如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烛之武退秦师乃)千古辞命之祖。(郑)得势全

6、在“秦晋围郑,郑既知亡二语。此是第一篇反间文字。(烛之武)代他(秦穆公)体贴,代他估量,带他不平,代他计较,代他抱屈。对上面的评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度评价了烛之武退秦师语言艺术的成就。B高度评价烛之武在游说中善于利用秦晋矛盾。C肯定烛之武游说之辞的显著作用。D赞扬烛之武在游说中善于攻心。10对下面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A第一句隐含了“勾践灭吴”的典故,与题目中的“越中”相契合,言简意丰,一下子将视线牵引进了怀古的情境中。B第二句中“尽锦衣”的战士与第三句中“满春殿”的如花宫女,一刚一柔

7、,相互映衬,但都表现出了昔日越人的兴盛。C前三句叙写盛况,最后一句写越宫废墟衰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多变、盛衰无常的感慨。D这首诗最后一句平中见奇,用衰景反衬昔日之盛,与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都是以乐景写哀情。二、(16分)阅读下面言文,完成1116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

8、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

9、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10、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而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故幸来告良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C欲呼

11、张良与俱去 吾其还也,亦去之D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 ( )A璧有瑕,请指示王。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指出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籍何以至此? B以为莫己若者C沛公安在? D公岂敢入乎? 14下列语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一项是(2分)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何辞为 皆为龙虎 则思三驱以为度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A/ B/C/ D/15下列说法不正

12、确的一项是(2分) (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的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的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B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秘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C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刘邦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D宴会开始“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气氛始趋紧张;项羽却“默然不应”。范增不肯罢休,离席叫项庄进来以舞剑为名,试图“因击沛公于

13、坐,杀之”,于是宴会顿时充满杀机;却又因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项伯”没有成功。鸿门宴情节曲折,一张一弛,引人入胜。16翻译句子(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分)-三、(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至21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