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平市特立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60357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高平市特立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立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月考卷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见管子侈靡:“问

2、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 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3、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其侈逼上”,史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在管子乘马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

4、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学习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一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杨联陞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思想。(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管仲的经济观点的一项是( )A. 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期时间,“五一”“十一”长假的出现天大

5、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B.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铁路、公路、机场等基本建设,纾解了四千万失业者的洪流,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C近些年,一些富二代在网络微博中比拼自己拥有的奢侈品,如名牌包、限皿版跑车等,更有甚者以百元钞票卷烟,这些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D. 2014年,苹果公司iphone6, iphone6 plus两款手机首日预定达400万部,为其代工的富士康公司100条生产线加班加点,出货皿仍供不应求。2.下列关于管仲提倡奢侈享乐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管仲提倡奢侈是故意迷惑人们,他的实际意图是

6、: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这样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做;人人不消费,会使商品流通减少,妨碍生产营利活动。B.管仲反对节约,提倡奢侈享受,一是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奢侈堪比国君。据孔子及古籍的说法,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C郭沫若的侈靡篇的研究较中肯地评价了管仲崇尚奢侈的观点:肯定了他以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的独到,也指出他忽视指导生产、改进技术的缺点。D管仲是成熟的政治家。他认为在灾荒年头,人民无业可作,、国家大兴土木,尤其是雇用赤贫者,主要是为促进人民就业,平衡经济,并不仅仅是为了享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鼓励消费,甚至倡导奢侈,说明奢侈消费对于经

7、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节俭是长期短缺经济的产物,当今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B.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而管仲所认为的“俭则伤事”也有一定的道理,启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根据实际效用评判事物。C为了推行奢侈消费的观点,管仲甚至建议煮蛋前要先雕绘,烧柴前要先雕刻。这个观点虽与传统道德不符,但就促进经济发展而言,值得后人广泛推广。D. 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美国和德国采用了相似政策,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使经济走出了低谷。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刘仁轨,字正则,汴州

8、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日:“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日: “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日:“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一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

9、为青州刺史。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 轨 率 兵 绝 瓠 芦 河 攻 大 镇 七 重 城 破之 进 爵 为 子 及 兄 子 授 上 柱 国 者 三 人 州 党 荣 之 号 所 居 为 乐 城 乡 三 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日:“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

10、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观”

11、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

12、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11分) 双调水仙子次韵 【 元】张可久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卜万钱。白云两袖吟魂

13、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注J鹤背扬州:商芸小说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话。吟魂健:指作诗的灵感勃兴,诗兴浓。琼林殿:古代欢宴新及第进士的场所。金谷园:西晋大官僚地主石崇的别墅,规模宏大,极为奢华。8.这首元曲前五句给我们展示出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9.末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 ,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3)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三

14、、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

15、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