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43110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20.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

2、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

3、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即获取信息、提出题目、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作为“孔子

4、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目指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始,是为本;后四目是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是为末。孟子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冬至、夏至)可坐而致也。”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语,称,“子尽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就是说,孔子在讨论题目时不主观,不武断,不固执,不唯我独尊。“当仁不让于师”,即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种科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就。在规律和制度方面,数学讲“规矩准

5、绳”,天文讲“天行有常”,冶铸讲“合剂模范”,建筑讲“营造法式”。中国传统科技在农业文明中领先于世界,也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从汉唐到宋元,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阿拉伯地区,同西方有频繁的科技交流。据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研究,在中世纪1000年间,中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有26项技术发明传到西方,对欧洲近代科技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摘编自王渝生儒学、科学与文明刍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隋书律历志记载的祖冲之的圆周率值,启发了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B我国古代儒学教育为培养“博学通才之士”,要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的“六艺

6、”教育。C大学有八目,前四目探究知识和实践的关系,后四目是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所以更重要。D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领先于世,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屠呦呦研究青蒿素、吴文俊研究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例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B文章第三段引用了中庸的话来印证中国传统儒学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使得论述有理有据。C文章把“当仁不让于师”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进行对比,赞赏这种可贵科精神。D文章从各个角度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其现实的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7、A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既有对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的继承,又有创新和发展。B尽管中国古代没有传统科学的专著,但是在作为“六艺”教育教材的古代经典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C重视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基因,努力发掘,为我所用,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D我们同西方的科技交流,对欧洲近代科技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也大力促进了中华民族文明与发展的进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

8、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

9、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材料二: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

10、,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11、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

12、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

13、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摘编自扬子晚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单调乏味,出于内心对精神雨露的渴求,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中国诗词大会”。B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甚至得冠军的那一刻,武亦姝特别淡定平静的表情,展现

14、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C诗词大会之所以是一个“接地气”的节目,因为它消除了传统诗词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让诗词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D语文老师刘百生认为诗词大会引发的热潮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恰恰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欠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阐述传统诗词给现代生活带来诗意,材料三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B三则材料都注重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期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C三则材料都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都充分肯定节目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D三则材料都体现新闻讲求时效的特点,报道中少量抒情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6以上三

15、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金相公汪菊珍金相公家在谢老师家北面,西厢靠北的两间,门前铺着一尺见方的青砖,地势比乔爹家的高出一尺。二房厅为明代大官的府第,为防范倭寇进犯,他们在家里养有兵丁。西厢是兵丁们的营房,这方正的青砖之地,是他们的练兵场。如今它成了二房厅人出入的通道,我去朋友阿红家,也走这里居多。金相公是箍桶世家,祖上专门打造富贵人家的各种桶、盘。因为手艺好,用料讲究,他家的圆头木器一般人难以企及光一个铜圈,厚至三分,描龙刻凤,金灿灿,亮晶晶,被人誉为金圈。加上他本来姓金,东河沿人有时叫他金相公,有时又叫他金圈。当然,这是说从前,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当我经过他家门口,他所切削钻刨的,不过是些平常的脚盆、圆盘,或者水桶、舀勺。都是白木,箍的是铁圈,有时是竹圈。然而,金相公还留着一套铜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主顾,他常常叹息。金相公还有一个好大的不如意,就是没有儿子。已经去世的老伴儿,只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这对于他手艺的传承,是个很大的不利。当然,女儿也罢了,可以招个进舍女婿。偏偏大女儿特别出挑,找了个吃国家粮食的我家河对面粮站的工人。如此,他就剩下一个念头,女儿生个儿子,来继承他的手艺。女儿终于称了金相公的心,果然生了个儿子。金相公笑得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