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通用培训}培训幻灯片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242117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62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通用培训}培训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企业通用培训}培训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企业通用培训}培训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企业通用培训}培训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企业通用培训}培训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通用培训}培训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通用培训}培训幻灯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一次采访,做好采访 记者要有“三个好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采访人物的好奇 从受众角度的好奇,做好采访 记者确定采访目的,报道新闻事件如果你已经有了具体的选题,并思考出报道方向,那么确定采访目的就像准备一桌饭菜,你需要知道你有什么原料,还需要什么原料,从哪里可以获得所需的原料。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你需要什么信息(事实性的?分析性的?还是评论性的?)以及从什么地方、什么人那里可以获得最准确、最权威的相应信息。在这一环节中,是否有具体明确的新闻要点(中心提要)和能否有具体明确的采访目的紧密相联。,做好采访 记者确定采访目的,报道人物例如技改创新人物,应尽可能做好前期调研。这可以帮助你选取

2、独特的报道角度,节省采访对象的时间。前期调研应包括:了解该人物的经历等;查找此前是否有对该人物做过报道。前期调研中,你还可以先采访一两个该人物的领导、同事等,这也有助于你发现没有被挖掘的角度和事迹。但要注意,他们的话有可能会限制你的思维和报道框架。有了具体的采访目的,再去拜访你要报道的人物,一方面会让对方觉得接受采访不是在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有话可谈、有事可问。,做好采访 记者确定采访目的,新闻价值再挖掘有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不总是一开始就明显地摆在面前,而是在采访、观察、文献调研中慢慢显露出来。因此,采访前和采访中还要保持着灵活的态度,一旦发现更有价值的信息、细节、更好的报道角度,要敢于

3、舍弃已有的报道框架,把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挖掘出来。,做好采访 记者要加强前期准备,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它决定着采访最终能否成功。,避免紧张、忘记要问什么问题、被无关的事物吸引注意力等问题。 把握采访大局,从容地应对采访。 提出好问题。准备工作的重头戏就是问题的设计。有了好问题,才有可能有好回答,才有可能获得记者报道需要的回答。,做好采访 记者要控制好局面,善做一个倾听者,把说话权交给采访对象,希望对方有什么说什么。 追问,让采访对象解释不清楚、不明确的内容。 适时地打断采访对象,把扯远的话题拉回到主题上。,审视自己是不是带着固有成见、偏见看待采访对象。 审视自己是否把对方放在平等的地位看待

4、。 策划采访中的倾听。特别提醒自己什么地方需要重点倾听。 思考如何能让采访变得像一次聊天,而不是审问犯人。 如果是首次见面的采访对象,记者还要考虑如何打破僵局,让双方迅速进入采访状态。,方式,态度,做好采访 如何设计信息模块,设计采访内容时,可以按照采访目的,从“信息块”开始一步一步把信息块具体成一个个问题。设计“信息块”时,先从新闻六要素入手。,做好采访 如何设计信息模块,假设技术中心研发出新钢种,你要去采访相关负责人,目的是报道研发状况。从负责人那里可能获得的“信息块”有哪些?,新钢种由何人何时研发 为什么要研发 研发过程及具体进展 何时量产 市场前景 下一步研发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信

5、息块”都包含有疑问。只有认识到这些疑问,才能对事情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判断,才可能问出到位的问题。,做好采访 如何设计信息模块,模块 设计 细节,从简单具体的问题开始,逐步深入。这让采访对象有一个热身、渐进的过程。 采访经常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这就需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信息块,什么是采访对象最有权威回答的信息块。 采访过程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对方核实、解释,还可以让对方举例,或做一个总结性的评论。 记者不可能完全预测采访对象会说出什么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因此记者要随时准备,一旦采访中出现意料之外的重要问题,及时跟进和挖掘。,做好采访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果采访对象很紧张,或者气氛很紧张,可先聊两句不相

6、干的事,如天气、最近的大事,或者利用对方所处环境中的一些细节作为引子。 如果采访对象的回答不全面,可重新组织语言再问一遍。问题不要说得太复杂,表述越简单越好。不要一次提多个问题,一次问一个问题。 如果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有专业名词、行话等,请对方解释得更清楚一些。给对方一定的反馈,如“我明白了等回应;或“您所说的意思就是”,做好采访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果采访中有敏感问题,确保这个问题合理,有问的正当理由,并留在最后问。尽量迂回地问,不要给采访对象施压。 如果对方还有话要说,可拖延一会儿。如果双方很尽兴,可让采访对象在这种气氛中再多说一些,直到自然结束。在采访结束阶段,记得:检查你的采访记录,核对

7、事实性、数据性信息,简单总结一下采访的内容。 如果提到一些你认为需要的文献,询问在哪里可以查找或收集。,新闻写作技巧的分享,要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所谓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就是我们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

8、。,敏感,要对企业工作既能“跳进”又能“跳出”,跳进:全面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各项目标和工作。 跳出:跳出自己的圈子,在一个新的高度和更大的范围去看待企业的发展动态。 跳进是为了深入了解要采写的新闻内容,跳出是为了更准确的把握要采写新闻的主题和挖掘新闻的意义。,视野,要锤炼新闻写作基本功,锤炼新闻写作基本功,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础。因为我们的大多数通讯员都不是专业出身,所以要强调这一点。大家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基本的写作技巧,这些通过自学都可以掌握。 开始写稿的时候,可以先找一些类似的稿件模仿,熟悉了,就可以自如地去表现。勤写勤练勤看,相信大家一定提高很快。,勤写练看,新闻写作基本功(一),

9、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满足好奇心:新闻事件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好奇心的特征。 典型性:新闻事件具有典型性特征。 1.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得好,谁就是典型。 2.谁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没做好的事情,谁就是典型。 3.谁做了与当前的宣传教育主题有着密切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成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典型。,新闻写作基本功(一),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指导性:新闻事件具有指导性特征。 与新闻事件的典型性特征相比,新闻事件的指导性特征既需要具有典型性特征,还要具有可推广、借鉴的特征。也就是说,指导性特征是建立在典型性特征之上,并高于典型性特征。 焦点性:新闻事件具有焦点性特征

10、。 任何优秀的新闻稿件,都肯定有焦点性特征的存在。焦点性特征明显的稿件,是所有新闻媒体所追寻的稿件。,新闻写作基本功(二),永远把最有意思的放在导语只能怪。导语中只包含和强调突出一件事情。 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和最能吸引读者的行动、讲话、声明或场景放在导语中。 有的新闻事件利包含多个兴奋点和亮点,记者只能金子里挑钻石,选取最大的钻石。 导语是事件的高潮,而不是无关紧要的铺垫和引入。,要先声夺人,构思巧妙 要突出精华,抓住重点 要简洁明了,活中见奇 最重要者最先 最新鲜者最先 最引人注目者最先,导语立片言以居要,新闻写作基本功(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

11、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新闻写作基本功(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设置悬念法 。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

12、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新闻写作基本功(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新闻写作

13、基本功(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新闻写作基本功(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

14、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新闻写作基本功(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

15、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新闻写作基本功(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家看看这个例子:“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新闻写作基本功(二),新闻导语写

16、作的几种技巧 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新闻写作基本功(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