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3.9赤壁赋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42848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3.9赤壁赋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3.9赤壁赋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3.9赤壁赋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3.9赤壁赋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拔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东坡词“自是一家”,以豪放为其特征。苏轼诗其实也直追李白,不乏豪放雄奇之作,有美堂暴雨即为一例。瓯北诗话载:“坡诗有云:清诗要锻炼,方得铅中银。然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著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其独绝也。”读有美堂暴雨,直觉诗声如钟吕,天风海雨逼人,景象超迈,诗句如涌泉汩汩流淌,称心而出,无丝毫雕琢痕迹。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杭州乃山水胜地,尤以西湖闻名天下。西湖东南角有吴山,地势高敞,濒

2、临湖水,山不高而秀。山上之“有美堂”,为杭州太守梅挚于嘉祐二年所建。熙宁六年初秋,苏轼饮于有美堂,忽遇暴雨,即兴写下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先写暴雨将至。一声霹雳,忽如其来,犹如在脚下响起,转眼间,乌云密布,挥洒不去,大有黑云压座堂欲摧之势。此联起笔雄壮,突兀而来,渲染出初秋时节,暴雨忽至的惊人气势。颔联写暴雨倏忽倾泻。“天外”,犹言极远;“黑风”,承上联写云黑风狂,霎时间天昏地暗,写出暴雨倾盆时天地失色的骇人情景; “吹海立”,以想象夸张的手法描述怒水狂涛如山壁耸立的景象。水何得而立?五杂俎作者谢肇氵制以其亲身经历解说此句谓:“余奉使过海,中流有龙焉,倒垂云际,离水尚百许丈,而水涌起如炊烟,真与相

3、接,人见之历历可辨也。始信水立之语非妄。”吴山距海较远,苏轼其实是不能望见大海的,然而,吴山东南却是钱塘江出海口,虽为想象,也在情理之中。对句“浙东飞雨过江来”,与出句情景相合,形神俱工。狂风挟着暴雨越江而来,与出句所绘景象构成一幅风云际会、骤雨狂涛的天地奇观。苏轼此联极尽夸张想象之能事,景象阔大,前人评其“壮哉”!前两联写雨,由远及近。颈联则状眼前之景。有美堂下的西湖此刻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苏轼以其妙想奇想,与海、天相较,极言其小,将西湖喻为一只“金樽”,水波潋滟,大雨倾盆,金樽如满盛琼浆。一“凸”字,形象地刻画出“金樽”水满将溢未溢之状,从侧面烘托了雨势。遥望中西湖坦荡的水面,苏轼又将其想象

4、成一只巨大的羊皮鼓,那密密麻麻的雨柱犹如千万支鼓锤,无数鼓锤交替疾下,铿锵不绝,真可震天动地。滂沱的大雨,澎湃的雨声,通过这一比喻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尾联进一步写雨。前三联大手笔铺排,正面写雨已势所不能,而苏轼意犹未尽,于是另辟蹊径。此联出句用典,说李白醉中赋诗事。国史补载:“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唤起谪仙泉洒面”,意谓这场暴雨就是洒向李白令其醒酒的泉水,这只是字面义。对句述异,引用述异记载:“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泣则出珠。”“倒倾鲛室泻琼瑰”,意谓这倾注不息的大雨就是倾倒鲛室而滚出的粒粒珍珠。此联应为整体比喻,苏轼以李白自喻,李白经泉水浇洒而赋乐词,苏轼则因暴雨倾盆而激发灵感,像李白一样泼墨挥豪,即兴写下了珠玉般壮美的诗篇。此联语含双关,正面写雨,暗里却表现了苏轼遇雨而触发诗情的兴奋自得的情怀。这首诗是苏轼诗作中的名篇,前人评价甚高,以为“大手。如此才力,何必唐诗?”-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