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课件人民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0235803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6.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课件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课件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课件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课件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课件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课件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课件人民版(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导入新课,如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树立法制观念,增长法律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导入新课,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分类,做到知法懂法。,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做到遵纪守法。,讲授新课,在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生效判决中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2008年为88914人,2009年为77620人,2010年为68203人,2015年为43839人,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人数依然不少。,思考,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误入歧途。,一

2、.什么是违法?,阅读教材P117案情发布应该怎么做?,案情发布,讲授新课,思考:面对阿龙的请求,杨益刚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他向你求助,你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理由是什么?,相关链接,我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行为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教材P117),讲授新课,1我们身边有很多同龄人就是因为法律知识缺乏、法治观念淡薄,才会在浑然不觉中走向了违法犯罪。(教材P118),讲授新课,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 无知 所以,我们应该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提高法律意识。,讲授新课,2违法的含义。(教材P118) (1)

3、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公民和社会团体,违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规)的规定,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2)凡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讲授新课,请你举出实例说明下列两种违法的情况。(教材P118),讲授新课,不赡养扶助父母,破坏国家安全,行贿受贿,抢劫、盗窃,3违法的分类。(教材P119) (1)对公民而言,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可以划分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相对于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的违法情节都比较轻,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因此这两种违法行为被称为一

4、般违法行为。 (2)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 (3)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4)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5)广义的违法是指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在内的一切违法行为;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行为,不包括犯罪。,讲授新课,4犯罪及其特征。(教材P119) (1)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必须是刑法,而不是其他法律。第三,是依照法律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

5、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讲授新课,中学生中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自己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了,也不会受到处罚。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等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讲授新课,5我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律;是一部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

6、的法律。(教材P120相关链接) 6我国法律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如何规定的?(教材P120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讲授新课,讲授新课,7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是指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

7、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教材P120),思考讨论:(教材P120) 1.因为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及时应对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时会出现刑法上没有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或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补救? 2.请你就法律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或“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举一例说明。,讲授新课,有一个大学生刘明,他去北京旅游,在很多名胜古迹上用刀刻下自己的名字,他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没有白来一趟。结果受到长城管理委员会的罚款处理。对于罚款他十分不服气,他觉得自己就是刻了几个字而已,又没有触犯法律,凭什么罚我的款?,刘明应该接受罚款吗?,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七嘴八舌,小智,小红,讲授新课

8、,老师来支招,刘明的这种行为是损坏、毁坏文物的行为,已触犯了我国文物保护法。在我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所以,刘明必须接受罚款。,8违法需担责。(教材P121) (1)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2)刑事制裁即刑罚,是指对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是补充主

9、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可以独立适用,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4)民事制裁是指对民事违法行为的主体依其所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其制裁方式有排除妨碍、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十多种。 (5)行政制裁是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依其所承担的行政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两种。,讲授新课,下列行为哪些属于一般违法,哪些属于犯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教材P121) A.携带鞭炮上公共汽车 B.纠集他人结伙滋事 C.抢劫他人财物 D.故意损坏路灯 E.无证驾驶致使他人死亡,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10、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教材P121),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也不大,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刑法以外的法律,刑法,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一般强制性措施),受到刑事处罚 (严厉的强制性措施),注意: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9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教材P121) (1)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 (2)比较一般违法、犯罪两种行为的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法律和法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同点: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是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而犯罪违反的法律是刑法;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小,而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大;一

11、般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刑事责任。,讲授新课,什么是违法?,课堂小结,走向犯罪的原因,违法含义与分类,犯罪的含义及其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无知、法律意识淡薄,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随堂训练,1.我省刘某某因散布“甲醇泡海鱼”谣言被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500元;王某因与朋友发生口角,把对方打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他们行为的共同点是() A都是违法行为 B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都是犯罪行为 D都受到了刑罚的处罚,A,2.2016年江苏省最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处罚条例,规定了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明确了室外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规定了经营者、

12、管理者、个人、执法管理部门违反条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条例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表明(C) A吸烟有害健康 B我们只能在家里抽烟 C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D公共场所吸烟都是犯罪行为,随堂训练,二警惕不良行为,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犯罪,了解了违法犯罪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有效避免违法犯罪。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和特点是避免陷入违法犯罪的重要前提。,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误入歧途。,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参加有益活动。,学会正当防卫,学会紧急避险,讲授新课,案情发布(教材P122),案例一,案例二,年仅16岁的王宜原本是职业学校的一名学生。有一

13、天,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丁继光和他的同学,他们向王宜索要钱物。王宜见丁继光人多势众,只好交出身上仅有的10元钱,但心中暗暗发誓,有机会一定要整整丁继光。一天晚上,王宜和同学看完电影,回家途中正巧遇到独自行走的丁继光。于是,一群人上前围住丁继光,要他把钱还给王宜。借着人多势众,王宜狠狠地将丁继光打倒在地,然后与其他同学离去。后经法医鉴定,丁继光被打致重伤。王宜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案例三,据统计,70%左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是团伙作案,这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的团伙犯罪率?答案并不难找:在许多稚气未脱的青少年看来,“一起干不会有事”,其实结果不一定是这

14、样的。,讲授新课,结合以上案例以及生活实际,想一想,未成年人常见的犯罪行为有哪些?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又有那些呢?,小红,讲授新课,老师来支招,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有哪两个方面?(教材P123) (1)从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盲目心理等诱发因素,加上未成年人自身的法治意识淡薄、自控能力不强等因素。 (2)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家庭环境及教育、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方法失当等。,阅读教材P123漫画,思考讨论:(教材P123-124) 1.上述行为中,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你知道这些不

15、良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吗?有什么危害性?,讲授新课,讲授新课,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培育其良好品质、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对未成年人不得具有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做出了界定。(教材P124相关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

16、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良习惯真的没关系吗?,4.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不良习惯累积而成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危害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尊严。(教材P124),讲授新课,想一想:(1)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2)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案例分析:,初中生小健、小青、小强课后经常聚在一起下棋、打扑克,开始是谁输谁请客,后来感到不够刺激,就约定谁输谁给钱。他们还一起上网吧,到营业性舞厅跳舞,夜不归宿,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为了满足赌博和高消费的需求,他们先后多次到同学家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