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通用培训}国际收支培训讲座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200992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40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通用培训}国际收支培训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企业通用培训}国际收支培训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企业通用培训}国际收支培训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企业通用培训}国际收支培训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企业通用培训}国际收支培训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通用培训}国际收支培训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通用培训}国际收支培训讲座(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 国际收支,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 第四节 我国的国际收支,2,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概述 (一)国际收支概念的演变,3,狭义国际收支和广义国际收支的概念区分,建立的基础不同 外汇的收付权责的发生 二者范畴的关系 狭义的国际收支:贸易、非贸易、资金单方面转移 广义的国际收支:除狭义的外,还有一些不涉及外汇收支的活动,如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实物捐赠等。 这些涉外活动虽不涉及货币,但要折算成货币,形成系统的货币价值记录。,4,(二)国际收支的概念 Balance of Payments(IMF):一国的国际收

2、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的一切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特点(注意事项): 1、 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2、 所记录的内容是经济交易。 3、 居民和非居民的界定。(难点) 4、 是一个事后统计的概念。,5,有关国际收支概念的几点说明:,居民和非居民: 居民是一个经济概念。居民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企业、非营利性组织、政府机构等。 划分居民和非居民是以交易者的经济利益中心所在地为标准的。 IMF作了如下规定: (1)对于自然人,在所在国居住一年以上则为该国居民; (2)对于企业,只要它在一国注册成立并在该国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就是该国的居民; (3)政府机构(官方驻外使节、大使馆)无论在国

3、外年限长短,均属原所在国的居民; (4)联合国、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性机构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6,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基础)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重点)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难点) (四)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应用),7,(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基础) Balance of Payment Statement: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和账户,并进行分类、汇总,以反映和说明该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编制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3年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8,(二)国际收支平

4、衡表的构成(重点),9,Current Account,CA 货物(Goods)。又称为商品贸易或有形贸易。 服务(Service)。又称为劳务贸易或无形贸易。 收益(Income)。反映生产要素的报酬。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股本收入即红利、债务收入即利息、投资利润)。 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s)。又称为单方面无偿转移。分为政府转移和私人转移,“转移”指无需等价交换或不要求偿还的经济交易。,10,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FA (1)资本项目 资本转移(Capital Transfers)。指一个部门无偿地向另一个部门支付用于非金融投资的

5、资金。主要包括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及债权债务减免等导致交易方资产存量发生变化的转移项目。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Acquisition/Disposal of Non-product, Non-financial Assets)。主要包括不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有形资产(如土地)和无形资产的收买或出售。 (2)金融项目。 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其他投资。 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11,人为设立的一个抵消账户(平衡账户)。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该相等

6、。但是由于统计资料误差和错漏的存在,导致借贷不平衡的现象。 作为平衡性项目的“错误与遗漏项目”的规模应该是有限的,而且,随着统计技术的不断改进,这一误差应该是有缩小的趋势的。,12,(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1、复式记账原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每笔交易都是由两笔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项目表示。 2、具体记账规则 凡是引起外汇支出(外汇需求)的交易记入借方,亦称负号项目; 凡是引起外汇收入(外汇供给)的交易记入贷方,亦称正号项目。,14,A国记账实例: 1、A国某服装厂向英国某公司出口了100万美元的服装。 2、A国居民到外国旅游,共花费10万美元。 3、某外商以价值2000万美

7、元的设备直接投资于A国,设立独资企业。 4、A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40万美元向外国提供无偿援助,另提供相当于60万美元的粮食和药品援助。 5、A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所得利润200万美元。其中100万美元用于当地的再投资,50万美元购买当地商品运回国内,50万美元调回国内结售给政府以换取本国货币。 6、A国居民动用其在海外存款50万美元,用以购买外国某公司的债券。,记账实例: 1、A国某服装厂向英国某公司出口了100万美元的服装。 借:其他投资 100万美元 贷:货物(出口) 100万美元 2、A国居民到外国旅游,共花费10万美元。 借:服务(进口) 10万美元 贷:其他投资 10万美元 3、某外商以

8、价值2000万美元的设备直接投资于A国,设立独资企业。 借:货物(进口) 2000万美元 贷:直接投资 2000万美元 4、 A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40万美元向外国提供无偿援助,另提供相当于60万美元的粮食和药品援助。 借:经常转移 100万美元 贷:官方储备 40万美元 货物(出口) 60万美元,5、A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所得利润200万美元。其中100万美元用于当地的再投资,50万美元购买当地商品运回国内,50万美元调回国内结售给政府以换取本国货币。 借:货物(进口) 50万美元 直接投资 100万美元 外汇储备 50万美元 贷:(投资 ) 收入 200万美元 6、A国居民动用其在海外存款50万

9、美元,用以购买外国某公司的债券。 借:证券投资 50万美元 贷:其他投资 50万美元,17,A国某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万美元,18,(四)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应用) 1、分析内容 (1)总额分析。包括规模分析和构成分析。 (2)差额分析。包括不同口径的收支差额分析。 贸易收支差额 综合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体现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经常项目差额 各国制定国际收支政策、产业政策的依据。 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体现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折射一国经常项目的状况 综合差额(总差额)。等于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排除储备资产的交易的差额。,19,2、

10、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法某一时期的情况 动态分析法连续分析发展变化(纵向比较) 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国家(横向比较),20,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21,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一)状态 平衡;失衡:顺差(盈余)、逆差(赤字)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并不等于国际收支的平衡。 (二)判断标准 1、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 也叫事前交易,经济实体或个人出于某种经济目的自主进行的交易活动。具有事前性、自发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2、补偿性交易(Compensatory Tra

11、nsactions) 又称调节性交易或事后交易,是一国货币当局以调节国际收支差额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交易。具有事后性、被动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标准是看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22,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一)周期性失衡:经济周期(长期) (二)结构性失衡:产业结构(长期) (三)货币性失衡:货币价值 (四)收入性失衡:国民收入 (五)偶发性失衡:突发因素(短期),23,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负面)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1、引起本币贬值,严重贬值(货币危机)则意味着贸易条件的恶化,同时可能引起资本外逃。 2、储备资产减少,对外支付能力减弱。 3、引起

12、本国货币供应量的缩减以及利率上升,使得国内消费和投资减少,导致经济下滑、失业增加。,24,(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1、造成本币升值压力,不利于贸易长期发展。 2、储备资产增加,引起储备资产管理问题(如资源闲置浪费)。 3、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剧通货膨胀。 4、导致国际间的经济摩擦。 5、大量贸易顺差意味国内可供使用的资源的减少,不利于本国经济长远发展。 6、大量资本项目顺差意味本国引进了大量外资,有可能导致本国将来出现外债偿付危机,或者加深对外国资本的依附。,25,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金本位制下 大卫休谟提出的“价格现金流动机制”,2、纸币流通制

13、度下(以国际收支顺差的调节为例) (1)价格机制 (2)利率机制 (3)汇率机制 (4)收入机制,27,(二)国际收支的政策性调节措施(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为例) 1、宏观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2、外汇管制政策:汇率政策、外贸政策等 3、外汇缓冲政策:动用外汇储备 4、信用政策(资金融通政策) 5、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协调经济关系,28,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阶段: 1、15-16世纪:重商学派的贸易主张 2、18世纪:大卫休谟的“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3、20世纪30年代:马歇尔、勒纳及罗宾逊等经济学家的“弹性论” 4、二战以后:米德和亚历山大采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

14、模式,提出的“吸收论” 5、6070年代:蒙代尔、约翰逊和弗兰克尔等人运用货币主义原理提出的“货币论”,29,一、弹性论(The Elasticities Approach ),(一)弹性论的产生与基本思想 又叫弹性分析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弹性论说明了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其基本思想是: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产品数量,从而影响贸易收支。 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30,(二)弹性论的主要内容马歇尔勒纳条件 1、假设条件 其他一切条件(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不

15、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数量和总值的影响。 不考虑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 2、基本结论 一国货币贬值能够带来国际收支改善的必要条件是: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绝对值)大于1。即: DXDM1,进出口商品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不变,即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不变,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变。,3-5-24,31,(三)贬值改善收支的时滞效应(Time Lag)实证研究表明,即使一国的出口需求和进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国际收支,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发挥作用,在此以前,贬值还会导致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 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发生的情

16、况往往正好相反,贸易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这一变化被称为“J曲线效应”。,32,贸易收支平衡,时间t,贸易收支盈余,贸易收支亏损,t1,t2,t3,A,B,C,J曲线效应,D,33,产生时滞效应的主要原因(表现): 1、认识时滞:本国货币贬值后,降低的出口价格信息不能立即为进出口商了解。 2、决策时滞:进出口商认识到货币贬值带来的物价变动后,需要一定时间来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然后才能做出改变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决定。 3、生产时滞:面对出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国内出口商品生产商很难立即获得足够资金、人力资源,对出口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只能逐渐增加。 4、取代时滞:进出口双方在货币贬值前签订的合同不能被取消,需要一段时间来处理以前的存货,对进出口商品数量的调整需要一定时间。,34,二、吸收论(The Absorption Approach ),(一)提出 又叫吸收分析法(支出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