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0132248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1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精编(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

2、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壹、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壹)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壹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且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和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

3、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

4、)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之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之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交通运输在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港口压船压港减少;民航干线运输基本适应需求。2000年全社会货运总量135亿吨,比1995年增加11亿吨,货物周转量43359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7629亿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146亿人,比1995年增加29亿人,旅客周转量12188亿人公里,比1995

5、年增加3186亿人公里。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全国668个设市城市中有613个城市有公交设施,公共交通车辆21万辆,地铁线路120公里,出租汽车79.1万辆;城市道路长度15万公里,道路面积18亿平方米。总体上,运输紧张状况有较大程度的缓解。2、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发挥。从“八五”开始着手建设的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内河和沿海港口组成的煤炭运输通道,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龙头、后方各种运输方式为集疏运的外贸货物运输通道,以沿海和长江港口为重点的原油、铁矿石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运输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高速公路建设、民航运输发展、特别是铁路

6、的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客运快速通道框架基本形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依赖单壹或少数运输方式的运输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较好发挥。2000年和1980年相比,货物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48%降为31.4%,公路比重由6%上升为13.8%,水运比重由42%上升为53.2%,管道比重仍维持1.6%左右;旅客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60.6%降为36.8%,公路比重由32%上升为54.2%,水运比重由5.7%降为0.8%,民航比重由1.7%上升为8.2%。公路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铁路、水运的长距离、大运量的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3、交通运输改革取得

7、进展。运输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营机制改革取得壹定进展,铁路全面推行资产运营责任制,提出“网运分离”的改革方案,公路、内河和海上运输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和市场接轨。不同行业和多种经济成分参和运输运营,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建立,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已开始有可能通过运输市场选择经济、合理和服务质量高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二)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发生的巨大改变,使“十五”交通运输发展比以往有了更

8、加好的基础,可是,由于我国交通运输的基础脆弱,承受需求波动的弹性小,尤其是当前尚没有足够的空间改善运输质量,交通运输仍处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表当下:1、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现有的运网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现有主要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省际干线公路不成网,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西藏自治区仍未通铁路,全国尚有460多个乡镇、7万多个行政村不通公路;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更加落后,运输网的密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壹左右,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农村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大部分为砂石路面,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2、结构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结构

9、的不断调整,运输方式之间和运输方式内部的壹些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在综合运输方面,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运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除了部分单壹货种的联运系统建设有了壹定进展外,具有综合功能的运输枢纽尚未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要建立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尚需很长时间。在运输方式内部,铁路网络结构不尽合理,繁忙线路客货混行影响了速度的提高和效率的发挥;民航干支线、大中型和小型飞机比例失调,支线机场和支线飞机数量明显不足;公路虽然加快了国道主干线建设,但广大农村公路交通条件仍然比较落后,中西部及边疆地区公路条件也急需改善;港口集装箱及大型散货

10、泊位能力不足,壹般杂货码头利用率下降,主要港口及重要出海口航道水深严重不足;城市道路建设滞后,大中城市交通拥挤严重,路网结构仍不够合理,快速交通路网体系尚未形成,交通结构单壹,特大城市缺乏快速大容量的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方式。3、技术装备水平和运输质量不高。我国交通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铁路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技术装备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客运高速和运营管理自动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集装箱和冷藏等现代化运输装备不足;公路三级及以下标准的公路比重近90%,通行条件较差;内河能通行300吨级之上船舶的航道里程比重仅占19.3%,大部分内河港口的装卸设备十分落后;沿海

11、港口缺少大型、深水、高效的专业化泊位,难以适应发展需要;民航空管及通信导航技术装备落后,综合配套和管理水平不高;交通运输工具技术状况参差不齐,运输效率和效益较低,安全性较差。我国交通运输软件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尚不能为用户提供更为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的服务,突出表当下服务人员素质不高、运输中转衔接不协调、运输信息不及时、客货代理机制不健全、旅客及货物托运人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和壹些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存在等。在货物运输方面,由于没有完全摆脱运输紧张局面,目前只提供单纯的运输服务,很少涉足物流的其它过程,和国外的货物运输服务已经全面涉足现代物流的全过程相比,运输服务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4、交通运

12、输改革相对滞后。铁路、民航、港口至今仍未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过于集中”、“统得过死”的弊端未能完全消除;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尚未健全;运输市场化进程缓慢,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尽管进行了多种改革试点,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仍未到位;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完善,壹些运输行业垄断运营的局面未被打破;运输价格的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五”时期,世界经济呈平稳增长趋势,又是我国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从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交通运输的发展机遇将大于挑战。1、随着经济全球化

13、的日益增强,特别是加入WTO后将对我国交通运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对外开放进壹步扩大,对外贸易将会较快增长,促使交通运输需求持续增长。2、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使货物运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高附加值产品,特种货物及鲜活货物有较大幅度增加,使单位产值的货运强度有所下降,但货运需求总量仍呈增长态势,“十五”期间货物运输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0.5左右。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员往来将更加频繁,特别是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为扩大内需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客运需求增幅将高于货运需求,“十五”期间旅客运输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1.0左右。4、改革开

14、放以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承担的运输市场份额发生了较大变化,“十五”期间,随着运输市场竞争机制的进壹步完善,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企业之间在运输市场中所占有的比重将继续发生变化,且日趋合理。5、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内需,将使运输需求的总量、结构和分布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对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直接影响。6、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占用和消耗大量的能源、土地及岸线资源,产生大量的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21世纪初,尽管和平和发展仍是世界的主旋律,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树立安全意识,保障国

15、家安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倍加重视的问题。“十五”时期,要特别重视国边防交通建设,完善国防交通网络,进壹步增强国防交通综合保障能力。根据需求分析和多种方法测算,“十五”期间,我国货物运输年均增长速度将在3.5%左右,其中铁路2%、公路5.7%、水运3.0%、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5.5%左右、航空货邮13%左右。旅客运输将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铁路4.6%、公路7.9%、航空8%10%;水运旅游、海峡及陆岛间的旅客运输量有壹定增长,但客运总量将保持现有水平或略有下降。预测到2005年,我国客货运输需求总水平为:全社会货运总量约165亿吨,比2000年增加30亿吨,货物周转量约49000

16、亿吨公里,比2000年增加8000亿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约210亿人,比2000年增加64亿人,旅客周转量约17000亿人公里,比2000年增加4770亿人公里。二、发展方针和目标(壹)发展方针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交通运输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所面临的形势,“十五”期间我国交通体系发展指导思想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深化交通运输改革;以扩展网络为重点,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市场变化为目标,加强结构调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和安全水平;以效益为中心、服务为宗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此,“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针是:深化改革,扩大网络,优化结构,完善系统,提高质量,开发西部。1、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五”期间,交通运输改革的重点是推进以“政企分开”为核心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同时,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和价格体制的改革也要取得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