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012754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单元 比较一、单元教学目标1、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方法得到轻重体验。3、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4、使学生体会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体会轻重的相对性.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四、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五、本单元课时安排

2、:4 课时课题 过生日 总课时数 9知识目标: 通过多少、大小的比较,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感知要想知道谁多谁少,就必须进行比较。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获得比较多少活动的体验。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和结果。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方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参加淘气妈妈的生日宴会,看看她的生日怎么过的?餐桌上都有什么?师

3、: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生:自由回答。看图说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故事孔融让梨引入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师:如果有人把蛋糕切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蛋糕大小的图。)师:同学们的分配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挺合理的。合理的原因是你们都已经比较了三块蛋糕的大小。知道哪块最大哪块最小。生:个别回答,集体讨论,得出 3 号最大,1 号最小将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上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如果西瓜切成这样你是不是也能比较它的大小?2、比较多少师:下来我们为淘气一家三口分配一下饮料,你们看一看我这样分配行不行?(引导学生观察饮料图)师:我发现桌子上还有

4、两瓶饮料,谁能说出哪瓶饮料多哪瓶饮料少?师: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因为这两个饮料瓶子高矮形状都不一样,我们用眼睛就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多少。你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瓶饮料的多少回答比较结果。思考后回答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生发表不同意见。生同桌讨论,说出不同的方法三、课堂练习1、课本 19 页练一练 1-3 题。2、比较教室里讲桌和课桌的大小。3、比较本班男生和女生独立练习 板书设计过生日大小 多少教学反思 通过比较活动,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课题 下课了 总课时数 10知识目标:通过直观地比较物

5、体的高矮与长短,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薄厚关系。能力目标: 理解物体高矮、长短、薄厚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比较的相对性。教学准备课件、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几本薄厚不一的书。教学方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一、复习导入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在“动物园“里学了比较多少、大小。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在我们教室里老师多还是学生多?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2、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师:老师和

6、 XX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板书:高矮生回答比较老师与学生谁高谁矮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上来跟这位同学比较(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感知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1、先露出让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高矮”的知识。请大家打开课本 20 页,观察这幅图,这是在什么地方?画上画了谁?师:这张图还有那些事物可以比高矮?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他们不能比高矮,因为他们没有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感知比较高矮要在同一水平线上。体会高矮师相对的2、师:我们也来做游戏,你们愿意

7、吗?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3、比较长短 法: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教师出示两条长短差不多的绳子请两名学生上台用比较长短的方法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从而进一步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4、选哪个钉子合适?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钉子时要根据板凳的薄厚来选仔细观察学生争论一番。生回答学生:老师和同学、两个单杠等。1、学生看图比较淘气和笑笑的身高,发现问题。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学生观察图中比较两根跳绳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长短的方学生先观察然后说出哪根长哪根短?从而引发争论。学生看图完成。两名学生的站在讲台后面,一人站直,一人半蹲,比高矮2、一人垫脚,一人站直比择,并不是最长的

8、就合适。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方法,在进行比较时一定要注意: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才能比较出高矮和长短三、课堂练习1、课本 21 页练一练 13 题。2、比较课本和字典的薄厚。独立练习板书设计下课啦( )比( )高 ( )比( )矮( )比( )长 ( )比( )短( )比( )厚 ( )比( )薄教学反思 让学生亲历比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 跷跷板 总课时数 11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 ”、 “掂一掂”、 “称一称” 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

9、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教学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难点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方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一、小实验,感受重量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提问 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板书课题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烁烁哦自己的发现、 完整的说一说“谁和谁比”“谁比谁重”“谁比谁轻”二、互动探究1.说一说看图

10、说一说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 ”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2.掂一掂、比一比操作 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用“谁比谁轻 ”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操作 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3.猜一猜、称一称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活动:小朋友们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出

11、示天枰 来称一称 学生动手操作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 23 页“练一练”1-4 题 独立练习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 跷跷板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教学反思我主要通过紧扣教材由教材引发学生思考地方法将轻重的概念及比较轻重的方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题 练习课 总课时数 12知识目标: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1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会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教学难点 掌握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方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一、填空,1、找出最大的数,填在内 7、5、9、4、3、8 6、5、2、8、7 2、找出最小的数,填在内 1、4、2、9、10 2、9、4、0 2、在内填上“”“”或“”。75 48 17 33二,填数。4、9、5、0、7、6、8、10比 5 小的数有:比 5 大的数有: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根据题意,在老师的分析做练习一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学生分析第三道练习题。可适当加入比轻重的练习四、按要求画 或 。1、最多的画 ,最少的画, 2、最长的画 ,最短的画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交流四、说一说:你的收获有多少?同桌之间开展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