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备课讲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095777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备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备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备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备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备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备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备课讲稿(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践 对外贸易:一国(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国的角度来看,属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称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海岛国家如英国常用海外贸易来表示对外贸易。 一、概述 (一)定义: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各种准则、法令、规章与措施的总和。,(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要考虑的因素,(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末):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并存 1、自由贸易政策 历史上多为经济强盛国家所采用,因而常被称为强者的政策。英国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 理论依据: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

2、理论,2、保护贸易政策 实施国家:美国、德国、日本 理论依据:幼稚工业论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超保护贸易政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各国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国外市场先后走上了保护主义的道路。,1929年至1933年发生的大危机以后,所有的经济强国,包括有自由贸易传统的英国,都卷入到保护贸易的浪潮之中。这个时期各主要国家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侵略性和扩张性,因而一般称之为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或超保护贸易政策。,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是: 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不仅保护幼稚工业,更多的保护国内发

3、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 保护的目的改变了 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保护从防御转为进攻 不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扩张式进攻。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四)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贸易自由化倾向 贸易自由化: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采取减低关税和放松其他进口限制以逐步实现国际商品自由流通的政策倾向。 1、原因 (1)各国经济的恢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2)实力最强的美国极力倡导和推行贸易自由化。 (3)区域性贸易集团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都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2、表现 (1)大幅度削减关税

4、 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范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 在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取消关税; 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地给予减免关税的优惠待遇; (2)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发达国家放宽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3、特点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1)发达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它们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2)区域经贸集团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3)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五)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1、出现原因 (1)1974-1975年和1980-1982年的两次世界

5、经济危机,出现滞胀。 (2)日欧崛起使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特点 (1)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措施转向非关税措施。 非关税措施的项目日益繁杂。 非关税措施的范围日益扩大。 (3)区域性贸易壁垒增强。,(六)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政策 1、定义: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主要方式,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2、产生的原因 (1)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加强。 (3)发达

6、国家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 (4)区域性经贸集团的发展。 (5)关贸总协定的实践。 3、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1)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管理。 (2)区域性经贸集团通过条约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3)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4)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和质量进行管理。 4、评价 在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下,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而出现的贸易体制。目标是协调各国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方发展。,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一)特征:贸易政策和工业化战略相结合 (二)演变 1、二战后初期:鼓励初级产品

7、出口 (1)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贸易条件恶化。 2、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1)定义: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依赖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 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国家的工业化。,(2)理论依据 贸易条件恶化论、幼稚工业论 (3)发展阶段 初级阶段:一般(最终)消费品的进口替代 高级阶段:资本品、中间产品、耐用消费品的进口替代 (4)前提条件 国内市场比较大 资源较为丰富 二元经济结构,(4)积极作用 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 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5)局限性 进口替代工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率降低 外汇缺口增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加

8、剧 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可能形成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影响非进口替代产业发展,限制国内市场扩大,3、出口替代发展战略 (1)定义:又称为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指用制成品替代初级产品作为主要的出口商品,以此提高本国工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 (2)具备条件 国内:工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廉价而丰富 国外:贸易自由化 (3)两个阶段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替代 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替代,(4)措施 放松贸易保护,大力鼓励出口 采取本币对外贬值的办法促进出口 减免企业所得税、优先提供原材料等办法鼓励出口企业扩大投资 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各种优惠和便利 (5)积极影响 使发展中国家较好地发挥劳动密

9、集型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更多地分享国际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 改善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和克服外汇短缺现象。,贸易壁垒的减少和国际竞争的加强,有利于提高本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水平。 (6)消极影响 容易使一国经济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并使国内经济更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政府对出口替代工业的过多保护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还会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其他部门的正常发展。 出口替代工业的过度优先发展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二者都主张发展工业化,都主张提升产业结构。其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进口替代战略侧重于发展能够替代进口产品的工业,而出口替代战略则侧重于发展能够提高出口附加值的工业;进口替代战略强

10、调开拓国内市场资源,出口替代战略则强调开拓国际市场。 发展中国家采取何种发展战略主要取决于: 一国的发展阶段 国际市场条件,第二节 关税措施 一、关税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一国的海关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境=国境 关境国境:设有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等免税区域 关境国境:结成关税同盟,关税构成要素:,关税与其他国家税收的比较,(二)作用 1、积极作用 (1)可以增加一国财政收入。(财政关税) 为关税的次要作用,关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2)可以保护国内市场。(保护关税) 为关税的主要作用,保护关税的税率一般较高,甚至高达100%以上,等于禁止进口,这种关税被称

11、为禁止关税。关税壁垒指的就是保护关税,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实行歧视性政策的重要工具。 (3)调节国内市场物价和市场供应。,2、消极作用 (1)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2)保护过度,就会出现保护落后。 (3)容易恶化贸易伙伴间的友好关系。 二、种类 1、按征收对象和商品流向分为 (1)进口税 进口国海关在外国商品进口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2)出口税 出口国海关在本国产品出口时,对本国出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目的:为保证国内稀有资源、工业原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而使一些商品的出口有序地进行。 (3)过境税 一国海关对经过其关境再转运第三国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战后大多

12、国家只收取少量签证费、印花费、登记费和统计费等。,2、按征税的目的分为 (1)财政关税 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2)保护关税 以保护国内产业而征收的关税。 3、按征税标准的不同分,4、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 (1)进口附加税 定义:海关对进口商品在征收正常的进口税外,额外加征的关税。 目的: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政策等。,税额不得超过其“补贴数,定义: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 政捐助和政府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例外:获得出口退税或出口免税的商品,反补贴税,反倾销税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 倾销:出口商以低于

13、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向国外市场抛售商品,以打击竞争者并占领或巩固国外市场的行为。,倾销调查实施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调查不一定 就会导致实施反倾销措施。,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频繁的国家。从1995年到2011年6月30日,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922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其中,中国被发起反倾销数量就达825起,远远高于第二位韩国的278起。,中国的反倾销形势严峻,1997年-2003年中国反倾销调查立案数,1997年-2003年中国反倾销调查立案数,2002年部分涉及我国的反倾销事件 印度政府对我国进口的便携荧光台灯、热敏纸和各种级别和型号的环形铁氧体磁铁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理由是这些产品使

14、该国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从3月20日起,对从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国进口的钢材加征关税,以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 由于中国在2001年对巴基斯坦出口电石数量增加过快,2002年3月,巴方对中国出口电石提出反倾销调查。 3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于4月起对中国出口的汽车挡风玻璃加征3到124的关税。 欧盟限制我国的打火机出口,占有欧洲打火机市场80的温州打火机企业立即做出反应,赴欧洲与欧盟进行交涉。,思考: 我国外贸企业频繁遭受反倾销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2)差价税滑动关税 差价税额 进口国国内市场商品的价格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 (3)普遍优惠制 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

15、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普遍优惠制的原则:,普惠制给惠国的保护措施:,三、关税的执行海关税则与通关手续 (一)海关税则(关税税则) 1、定义:国家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货物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2、构成,3、海关税则中的货物分类方法 (1)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又称布鲁塞尔税则目录 (2)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3)商品名称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 我国1992年正式采用。协调制度将货物分为21类、96章(其中第97章留空备用)、1241个税目、5019个子目。编码的税目和子目是按货物的原料来源、结合加工程度和用途以及工业部门来划分和编排的。,4、海关税则的种类,(二)通关手续,1、海关通关的基本程序,申报者:进出口商或其代理人,(1)申报(报关) A.申报者方面,(1)申报(报关),B.海关方面,海关在接受申报时,将严格审核有关单证,这是海关监管的第一个环节。,(2)查验,(3)征税,纳税人应当在海关签发税款缴纳证的次日起(节假日除外)7日内,向指定银行缴纳税款,(4)放行(结关),海关在有关报关单据如报关单、提货单(进口)或装运单上签盖“海关放行章”,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凭此办理提取进口货物或装运出口货物的手续。,第三节 非关税壁垒措施 一、含义及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