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如何发现与解决生产问题(1)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088680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X 页数:125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如何发现与解决生产问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生产管理知识}如何发现与解决生产问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生产管理知识}如何发现与解决生产问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生产管理知识}如何发现与解决生产问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生产管理知识}如何发现与解决生产问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如何发现与解决生产问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如何发现与解决生产问题(1)(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发现与解决生产问题,1,第一讲何谓问题 如何发现问题,2,问题是用来扩大我的能力范围的。 问题, ,个人的 能力范围,3,何 谓 问 题,所谓问题是对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成为问题。 具有否定现状的态度,改善的意愿,并运用其综合性的判断力,从现象中抽象出其特质及重点。,4,问题,就是指“应有的状态”和“现状”的差距。应有状态的内容包括计划、指令、标准、法令、 想法等。另外也有创造问题。应有的状态与现状一致时,似乎没问题,但如果提升“应有状态”时,将产生新的问题。,5,只要有问题,就证明: 1)一定存在差距; 2)一定有了比较的过程; 3)一定有了相关的结论。即: 问题=期待A状态-现实B状态

2、。 问题=f(差距),6,问 题 的 意 义,问题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问题出现在企业工作的每一天; 没有问题,人脑就失去了思考的方向,无法产生任何有价值的思考结果。 人脑必须与问题“结合”才能够实现其思考的价值。 问题不仅是成功的向导,还是成功的催化剂,是衡量成功质量的重要指标。 解决问题是主管的重要使命,7,问 题 的 类 别,问题的最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依掌握 问题差距分类法和问题所在层次分类法 依掌握问题差距分类法:1)救火类问题 2)发现类问题 3)预测类问题 问题所在层次分类法:1)操作层次的问题 2)管理层次的问题 3)结构层次的问题,8, 基于对现实差距的认识而产生的 第一

3、类(操作层)问题。 现状与“通常水平”之间的差距 由于对目标更高的期待而引导产生的 第二类(管理层)问题. 现状与“期待水平”之间的差距 为谋求重大突破而导致产生的 第三类(结构层)问题。 现状与“理想水平” 之间的差距,9,缺乏问题意识常见的现象:,重复问题一而再发生。品质不良率偏高且无任何改善。极少改善提案。工作极为被动,推一下才动一下。各种浪费多。有异常情况常被掩盖。5S工作表面化,不深入。扯皮现象多,遇事找藉口。,10,发现问题的正确态度:,既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向导作用,敢于接触、发现问题; 也要使发现问题的总量在资源能够处理的范围之内; 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向导作用,使之成为“蕴藏宝藏的山

4、”和“好东西”,就必须首先保持上述两者的平衡。,11,发现问题的误区,认为问题是麻烦,谁有问题就处罚谁, 所以谁也不去发现问题; 因为缺乏制度约束和方法指导,不知道从哪一个方面、用什么方法发现问题; 岗位职责不十分明确,不知道自已必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12,责任关系不具体不科学,致使感觉有问题时,不知道怎样、向什么人、怎样汇报或者谋求帮助和指导; 对管理者没有明确的发现问题的责任要求,导致制度化发现问题的目标无法实现;,13,不良的来源变异,机器操作员环境材料方法管理 制品变异来源,14,走动管理: 到工作现场去,在工作现场来回走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方式。工厂的现场管理一定是走动管

5、理。 三现主义: 现时、现场(地)、现物(象)当事情发生时,立即(现时)去现场,看现(象)。,15,日常管理至少应该包括 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 事后管理:问题发生后实施处置; 事中管理:通过监督控制,防止问题的发生; 事前管理:预知和未然防止可能发生的问题。,16,三个不同水准管理之间的关系,管理类别 要 点 说 明 通过预测、预知、计划 1 事前管理 未然防止 及标准化等事先管理, 未然防止 预测、预知 预防问题发生 再发防止 通过消除引发问题的原 2 事中管理 早期发现、 因,求得问题的有效解 业务改善 早期改善 决 不良防止 及时发现问题或异常, 3 事后管理 早期发现、 及时实施处置,

6、解决问 问题对策 早期处置 题,17,第二讲 第一类(操作层) 问题的分析解决,18,操作层面的问题的特点: 1)与此类问题相关的目标要求是明确而具体的; 2)此类问题多产生于可视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成果等内容本身; 3)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结果相对明显;,19,4)此类问题所涉及的各种评价指标有相对成熟的体系; 5)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有相对成熟的方法提供参考.,20,第一类问题出现的层次和意义 第一类问题一般出现在具体操作的工作层面上,有时也可以出现在制定程序和程序安排的工作层面上。 对于相对成熟的企业,解决第一类问题一般不需要使用企业中的优质资源。但是对于管理基础欠缺的企业

7、,情况就大不一样。,21,不同成熟度的企业解决 第一类问题的成本不同,关注领域 相对成熟 管理基础 的企业 欠缺的企业 有没有工作内容和方法的设计? 有 没有或欠缺 谁,用什么方法,完成什么任务,需要什么监 清晰或 督和帮助,最终会得到什么评价,其个人基本 不清晰 清晰收入与工作效果、效率的具体关联是什么 等内容是否清晰? 各种工作方法上的差异,各种工作成果上的差异, 能够 不能够 以及各种比较结果能否自动显现?,22,各层干部的职责是否清晰? 清晰 不清晰 各层干部落实自已职责的方法是否明确,检验落实效 清晰或 不清晰 果的现象描述的要求是否明确? 基本清晰 干部对其下属工作中的问题负什么责

8、任,需要对其下 清晰或 不清晰 属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什么样的指导责任,怎 基本清晰 样评价这种责任的落实情况等内容是否清晰? 下属是否了解自已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能否掌握 了解 不了解 解决的具体方法? 能够 不能够,23,企业有没有针对发现问题的机制? 有 没有 企业有没有标准化解决问题的程序和经验? 有 没有 企业有没有要求自已有持续提高工作有效性的能力? 有 没有 企业能否系统化地发现和解决基础性问题,即:自 能够 不能够 动解决第一类问题? 是否需要企业决策层参与? 不需要 需要 企业各层管理者能否自行完成指导工作? 可以 难以 企业普通员工是否有能力承担重要工作? 能够 不可

9、以,24,制度化发现问题的前提:,三个主要前提:标准、责任、方法。 标准前提是指:企业需要建立涉及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25,责任前提是指:企业需要明 确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必须承担的发 现问题的责任。 方法前提是指:企业需要传授发现问题的方法,使各个岗位上的人员知道:关注什么?怎么关注?发现问题时怎样描述?向谁汇报?,26,两种人:一种努力,一种不努力; 一种乐于思考,一种不乐于思考;一种因乐于思考而越来越善于思考,一种因不乐于思考而越来越不善于思考;一种勇于承担责任,一种善于躲避责任。,27,明确发现第一类问题的主体: 当事者的工作领域; 当事者的工作性质; 当事者的职

10、责需要面对的问题种类; 当事者承担上述责任的现实能力。,28,明确为什么要发现第一类问题: 对普通员工而言,是明确判断;努力发现问题和不努力发现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努力产生了显著成效和缺乏显著成效之间的差距标准,并将评价的结果与期个人的收入相联系。,29,对管理者而言,是明确判断; 自已负责发现问题工作中哪一部分,怎样促使下属发现问题的努力更富有成效等内容的标准,并将管理的效果与期望个人的收入相联系。,30,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企业要想使员工能够顺利地完成这种 创造性工作,就必须给予员工以快乐的心情 和愿意创造的理由。这首先要求企业通过制 度,尤其是分配制度体现对这种创造性劳动

11、 的尊重;还要求企业为员工能够实现这种创 造性劳动奠定方法基础。,31,使解决问题的过程 等同于获得利益的过程。 1).保证员工能够及时获得利益,包括精神上的肯定,实质性的帮助,收入上的改善。,32,2).使员工能够获得成长的机会,包括有利于其奠定更优秀的职业背景,获得更多的挑战机会,等等。,33,3).使员工在工作中随时得到方法上的指导,包括持续的培训机会,明确的工作责任关系,使其能够及时找到帮助者,等等。,34,第一类问题解决三步曲:,通过宣导和培训给员工“洗脑”用新观念、 新方法。代替原有的旧观念、旧方法。 制定新的制度,规定,操作方法,让员工 按新方法执行。 利用奖罚来规范员工行为养成

12、好习惯。 5S工作的深入,35,培训取决于员工与主管的互信程度,建立互信需: 沟通; 实实在在的力量支撑; 不要造成误会。,36,制度与标准的修改、完善 (鼓励员工提建议),1)凡是按制度、标准执行的 表扬、奖励 凡是违反制度、标准的 批评、教育、处罚 2)发现制度、标准有问题,提出修改建议的 员工奖励 3)相关主管需在24小时内,研究员工的建议, 并决定: 马上修改制度、标准; 保持原制度、标准,但给提建议的员工反馈和解释。,37,素 养 的 实 施 要 点持续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工作制定员工行为规范,使员工养成良好习惯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自觉、自主、自立“三自”型员工。培养 员工的

13、品质/问题/改善意识手段:奖惩结合(某工厂的案例),38,素 养 的 实 施 目 的: 培养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 营造团队精神。 一切活动都靠人,假如人缺乏遵守规则的习惯,或者缺乏自动自发的精神,推行5S易于流于形式,不易持续。 5S的最终目的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39,管 理 的 本 质: 使问题能够“自动地暴露出来”并得到 程序化的解决; 使各种利益关系和工作效果得到最大 限度的明确和细化; 使任何问题都只能够干扰企业工作一次; 使制度成为企业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受 到员工的自觉认同。,40,第三讲 如何发现生产问题(1),41,发 现 问 题,如何才能有敏锐的观察力: 具有责任感 对工

14、作认真 加强专业能力 广阔的视野,多学科知识 不受常识左右 相反的常识 具有发现、解决各种问题的经验,42,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1)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2)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 3)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 4)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5)标准化以防止再发生。,43,“问5次为什么”-挖掘问题方法,“为何你将铁屑洒在地面上?” “因为地面有点滑,不安全。” “为什么会滑,不安全?” “因为那儿有油渍。” “为什么会有油渍?” “因为机器在滴油。” “为什么会滴油?” “因为油是从联结器泄漏出来的。” “为什么会泄漏?” “因为联结器内的橡胶油封已经磨损了。”,44,例子:设

15、备停机 为什么停机了? ( 机器过载,保险烧了) 为什么会过载?(轴承润滑不够) 为什么润滑不够?(机油泵没抽上足够的油) 为什么油泵抽油不够?(泵体轴磨损) 为什么泵体轴磨损?(金属屑被吸入泵中) 为什么金属屑被吸入泵中?(吸油泵没有过滤器),45,分析问题的PM方法,PM手法是指在TPM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最常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它强调分析问题时要从现象入手,并遵循现场、现物、现实的三现原则,研究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46,分析问题的2P5M+W法的来历。,P: Phenomenon (现象) P: Physical (物理) =2P M: Mechanism (机制或机理) M: Man (人) M: Machine (机器设备) =5M M: Material (材料或零部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