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086892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6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环境管理}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环境管理}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环境管理}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环境管理}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目 录,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地关系 第三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四章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五章 聚落与地理环境 第六章 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七章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八章 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九章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十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人地关系,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流派 第三节 人地关系的协调 第四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一、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论 二、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三、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一、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论 人

2、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线。 所谓“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扩大和加深利用与改造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同时,地理环境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 人地关系的地域性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人地关系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但作为地理学的理论概念,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是一般的人与水、人与空气、人与山河湖海、人与动植物和矿物等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关系的不仅有地理学,还有许多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环境科学,甚至哲学、历史、经济等学科。而作

3、为地理学理论概念的“人地关系”应当是:,所谓“人”,指社会性的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组成社会的人,在地球表面一定地域空间上活动的人; 所谓“地”,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理环境,包括在人的作用下改变了的地理环境,即社会经济文化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是在近代才形成科学理论的,在此之前并没有作出系统的理论总结.人地关系论是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人地关系认识的反映,是近现代地理学思想理论的高度概括,具有地理哲学的意义。 人地关系论是指人们对人地关系的各种观点、思想的总称,即关于人地关系的认识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

4、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论不是一个思想理论,而是围绕人地关系的一系列思想理论。,二、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人文地理研究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许多基本理论、应用理论和思想观念,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如区位理论、生产布局理论、地域分异规律、区划理论、规划理论等。 但其理论思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论并不能代替所有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但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理论的高度概括。以科学的态度探讨人地关系,建立符合人地关系实际的科学的人地观,才能保证以正确的观点进行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涉及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和事物,但中心课题都离不开人地关系研究。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包

5、括部门研究和区域研究。前者的研究对象是各种不同的人文地理要素,即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部门人文地理学揭示的是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地理特征,分析的是人文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脱离人地关系,就中心事物研究中心事物,不考虑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不是部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后者的着眼点是特定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即一定空间中各种人文现象和事物所构成的地域系统。对该系统特征的认识,要考虑到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地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二节 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流派,一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 人地相关论 三 适应论 四 人类生态论 五 协调论,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核心思想

6、: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采尔(18441904)。,在他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他把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归结为四方面:直接的生理影响。心理影响。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影响。人类迁移和分布的影响。将人类同其他生物等同起来,都是环境的产物,其生存发展都由地理环境决定。 上述学者认为,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必然形成一定的人文现象。,二、人地相关论(可能论、或然论) 法国地理学的创始人白兰士认为,同样的环境完全可能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关键在于人的能动性。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利用什么和如何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人地关系不是一

7、种必然的关系,而是或然的关系。白兰士将人地关系的重心从自然因素转移到人这个积极主动的因素上来,推动了人地关系论的发展,但他更多地强调了人的能动作用。他的学生白吕纳和另一位法国学者瓦洛通过肯定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不是“控制”,进一步完善了白兰士的思想。后来,法国的人地相关思想进一步发展,加入了时空含义,表明了人地相互作用关系中的一种时空随机性。,三、适应论 代表人物: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罗士培(18801947)。 罗士培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包括俩个方面:一是人群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适应,包括对区域经济的分析,二是地域间的关系,即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创用了“适应”一词来代替或然,

8、他所理解的人地关系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的地域关系。 罗士培认为人类需要主动地、不断地适应环境对人类的限制,而这种适应与生物遗传上的适应不同,它是通过文化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适应。,四、人类生态论 代表人物:芝加哥学派的著名学者巴罗斯(18771960)。该理论与适应论的观点很相似。 1923年巴罗斯在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刊发表了题为人类生态学的文章,提出了人类生态论的主要思想。 核心思想:强调研究人地作用应注重人地作用的动态过程,即人类反应过程的认识,人地作用是一个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应该认识每一时间剖面的详细情形。这为人地关系的认识提出了一种研究方法论.,五、协调论 协

9、调论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思想,主张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同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 协调论认为:在人地作用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必须遵循环境自身的演变规律,使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和谐一致,人类必须通过约束自身的行为取得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间的协调。 人地协调论似乎与人地相关论近似,但人地协调论解决了人地相关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即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巨形人地系统中两个子系统的关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人类必须以协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行为是否妥当。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合理方式。,第三节 人地关系的协调,一、人地关系协调的含义 二、人地关系

10、协调的依据与原则 三、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课题,一、人地关系协调的含义 人类社会凭借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造和利用自然界。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社会发展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气候恶化、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越来越受到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挑战。1974年科学界提出了“增长的极限”问题,显示人地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人们日益认识到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可持续发展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协调人类与地球特别是与地球表层的关系。因此,人地关系协调就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即PRED协调。,二、人地关系协调的

11、依据与原则,(一)人地关系协调的哲学依据,(二)人地关系协调的原则,(一)人地关系协调的哲学依据 1.物质世界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统一的,但这种统一是有差别的统一,不是一种要素统一于另一种要素,而是多种要素统一于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所谓统一,就是多样性、差别性中的统一,多样性是统一性的前提和基础。自然界统一性多种多样,有纵向水平的各种大统一和小统一,有横向水平的大统一和小统一,有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其内部都不存在绝对的统一,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和矛盾

12、。协调本身包含差异、对立和矛盾,在没有对立、没有差异的物质内部,谈不上协调。所以协调必须以差异、对立为前提。协调既有相互适应,又充满相互作用和矛盾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应和矛盾会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在每一次相互转化过程中,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具有新质的协调一致的整体,这是一个稳定、平衡、具有新功能的整体。,(二)人地关系协调的原则 主要分为以下7点: 1.动态协调 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地关系的不断变化,人类科技水平和认识能力又受到时代的局限,所以人地关系协调总是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不可能一劳永逸。人地协调论谋求的是人地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发展的动态协调。,2.

13、综合协调 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人类所谋求的只能是整个人类社会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协调,而不可能是其中某一要素或某一类要素之间的协调,有人称之为个人一社会经济一自然全方位、大时空尺度的协调大协调原理。如研究适度人口问题选择的评价指标仅仅限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土地承载力等直接指标,则违背了大协调原理,没有认识到适度人口是建立在人地协调基础上的综合概念。,3.长远协调 协调人地关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打算,为子孙后代着想。人类对环境作用,环境必然有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是快速的和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副作用可以预见,但有时则是缓慢的和不易察觉的。许多人类活动从短期来

14、看与自然环境可能是协调的,但放大时间尺度就有可能不那么协调了。现代人地关系的协调必须着眼于人类社会长远利益,着眼于环境的长期管理效应。,4.全球协调 人地关系失调是全球性问题,不受国家疆界限制。全人类、全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只着眼于一国一地的局部协调,以邻为壑、灾祸他引最终会祸及人类。亚马孙河流域森林的破坏、亚非人口激增、南极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海洋石油泄漏、撒哈拉边缘土地沙漠化等,诸如此类问题都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问题,而是全球的问题。全球协调强调全局利益,全人类在人地协调问题上利益是共同的。人们又称全球协调为“同船原理”。目前,大气、海洋、国际河流、南极洲等的保护和治理尤其要强调国际合作

15、。,5.地域协调 地球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非协调表现不同。协调地球不同区域的人地关系,在考虑全球和长远利益前提下,也要注意地域差异,没有相同的协调模式,应该根据各自的环境特点、相关因素、发展过程,因地制宜地探讨各地的协调模式。 6.科学协调 人地关系协调问题是尺度大、结构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依靠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利用现代科学方法,确定切实可行的调控机制和调控模式。人地协调是科学的协调,依靠现代科技才有可能协调人地关系。,7.主导协调 人地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类社会,人类是解决人地关系协调问题的主导因素,环境不可能协调人类,必须发挥人的主动协调作用来调

16、整人地关系。所以在人地关系协调中,人类首先要检查自身、批判自身,从观念、知识、思维、文化、制度到经济行为、个人行为、集团行为进行全面反思,认识人地关系矛盾的症结所在,认识并运用自然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三、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课题 (一)人口增长和物质资料生产增长的协调问题,(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协调问题,(三)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问题,(四)城乡居民点建设和整治问题,(五)人地关系严重失调区的综合治理问题,(一)人口增长和物质资料生产增长的协调问题 人口控制是人地协调的头号问题。地球容量有限,不能容纳无限增长的人口,但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控制到什么程度,全球和各个地区的适度人口指标如何确定,人口数量及分布如何与生态环境、耕地、粮食、水源供应、生存空间相适应,都是这个大课题下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