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要求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0071096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委员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理委员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委员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委员要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设置学生心理委员的必要性 为了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心中,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很多学校构建三级或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即“校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 我校以此模式为理论依据,结合工作实际需要,设置班级心理委员。具体而言,设置学生心理委员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身方面增设班级心理委员,首先是对现有的班干部职位设置完善,提供多一个让同学们锻炼和学习的平台;另外与其他班干部职责相比,除了培养学生的管理、组织和沟通能力外,更多是学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激励自己提高心理品质,更加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并希望通过自己掌

2、握的心理学知识和咨询技巧去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2同学方面由于心理委员是本班的同学,便与同学之间沟通,有共同语言,随时随地交流或咨询;同学们及时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知识,且激发大家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关爱班里每个学生的心灵,有助于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3学校方面由于心理委员是本班同学,更直接和方便向同学们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特别是扭转对心理健康看法的传统观念,使同学们正确地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就好像伤风感冒一样,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一旦发现,就马上找心理委员或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咨询。不要在乎周围同学的看法或不应该用异常眼光对待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及时发现有心理困

3、惑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也减少老师的负担;比较严重的,及时告诉老师,以便老师做好工作。同时也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是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心中去。 二、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 “班级心理委员”是指与同学这一群体处于同一等级、同一“辈分”的热心于关心同学心理健康,并经过培训在同学中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学生。又叫“朋辈心理辅导员”。 班级心理委员所从事的心理辅导工作又称“同伴心理辅导”或“朋辈心理辅导”,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在学校是指年龄相当的同学对需要心理帮助的其他同学或朋友给予心理开导、鼓励、安慰和支持的过程,并提供一种类似于心

4、理辅导的帮助。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三、班级心理委员选拔和任用 由于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的特殊性,故对选拔班级心理委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具备以下条件: (1)在同学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3)对心理学感兴趣,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浓厚兴趣;(4)性格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5)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6)责任心强,乐于助人。 建议班级心理委员选拔单独进行。班主任应该详细介绍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宣传和动员,并对候选人进行大致心理素质评估,最后确定该职位人选。四、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 (1)及时发现性格异常的同学; (2)辅助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及团体辅导; (3)进行班级心理情况摸查; (4)大力宣传中职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全班同学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5)积极配合校级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的各项活动; (6)定期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 (7)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8)当本班同学中出现下列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准确、迅速地上报班主任或相关老师及领导:有些精神压抑者;因心理困惑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因心理困惑离校出走、离家出走;因心理困惑出现某些看似过激的行为,或有实施某种过激行为的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健康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