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黔南州三都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070129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黔南州三都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黔南州三都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黔南州三都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黔南州三都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黔南州三都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黔南州三都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黔南州三都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林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林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目 录第一章 总论1第二章 项目背景4第三章 项目目标10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11第五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以及运行机制12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第七章 项目预期效益分析19第八章 结论建议21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林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地点: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项目业主单位: 项目业主法人代表: 项目建设规模及总投资: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用地500亩,12万平方米生产厂房,1.5万平方米生产办公及配套用房,1.0万平方米辅助用房,12.

2、0万平方米绿化用地,3.0万平方米道路 ,3.83万平方米原料储藏区。 2、项目总投资为36300万元,本项目建设资金由*自筹。 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 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法人代表:*二、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1、三都县林业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2、三都县林业工业园区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国家颁布的有关项目建议书编写规程、规定要求;4、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规范、规程、标准;5、业主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三、*概况十多年来集团就森林资源、各项林产技术以及林产品深加工和森林文化进行巨额科研投资,取得并掌握了科学速生丰生种植技术;木材综合利用与加工技术;环保、生态、可循环再生木质房屋生产、建造技术

3、。集团所掌握的最新科技种植杉木的方法大大缩短了贵州杉木传统的种植周期,使其由20年降至6-8年。实现了林农增收,创新林业发展短期、循环、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低碳绿色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新兴林产工业发展模式,共同打造林产工业巨型项目,拟建设投资超过25亿人民币,以强大的资本为后盾全面介入中国西部林业产业发展。*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坚持“林以载道,木以厚生”,让森林、人、木三者循环发展,使自然与人文互为助力,同享丰足,循环不息。第二章 项目背景第一、黔南州三都县基本概况 1、黔南州三都县地理、人文概况黔南州三都县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三都县据黔

4、南州府都匀市87公里,是全贵州省十个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面积在60%以上,盛产送、杉、桦等多树种, 2、黔南州三都县气候条件黔南州三都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487.2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小时左右,无霜期长,每年为332天,北部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20天,农作物三熟潜力较大,北部普遍轮作两熟。素有“森林之州”之称,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金、汞、锰、锑、辛、硫磺、金刚石等10多种,特别硫铁矿占贵州省第一位,在贵州省首屈一指的,金矿和金刚石等矿产也极具优势。3、黔南州三都县经济和建设环境“十一五”期间,

5、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先后克服雪凝和特重大旱灾、洪灾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困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省、州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阶段扶贫开发、扩大内需和“两快”过境等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产业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27亿元,为“十五”期末的1.2倍,年均增长13.53%(可比价),基

6、本完成年均增长14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其中第一产业5.76亿元,为“十五”期末的54.4%,年均增长6.74%,第二产业2.75亿元,为“十五”期末的4.2倍,年均增长33.68%,第三产业7.76亿元,为“十五”期末的1.47倍,年均增长14.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6.4元,为规划目标的105.2 ,超规划目标216.4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05年的50.41:7.17:42.42调整为2010年的35.4:16.9:47.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个15.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9.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个5.28个百分点。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全县各

7、级各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农业农村工作文件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畜、菜、果、竹、茶”五大产业,积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十一五”期末,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8.62亿元,为“十五”期末的167.1%,年均增长6.73%;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467元,超规划目标967元。 (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基本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十一五”期末,粮食总播面36.5万亩,总产量11.65万吨,完成规划目标91.25、105.91;油菜播种面积75195亩,油菜籽产量7144吨完成规划目标125.33、119;商品蔬

8、菜种植面积10.16万亩,完成规划目标156.3%,产量17.40万吨,产值26714.83万元,完成规划205.49;粮、经、饲作物种植比重由481834调整为40:3030;建成沼气池1.2万口,完成建池规划目标120,覆盖农村总户数的15%(农村户数79826户);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8%,完成规划目标126.67。建成大河镇早熟蔬菜、交梨乡水晶葡萄、九阡镇九阡李、都江镇椪柑四个现代农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核心面积达4000多亩,良种覆盖率达100%,完成任务的800%。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任务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二)林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效益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县林业

9、工作以建设绿色生态三都为目标,坚持改革活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使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五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0.1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 3.79万亩,珠防造林5.02万亩,其他造林完成1.37万亩。造林质量稳步提高,平均成活率达91.2%,保存率达到89.7%以上。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21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2.41%,其中:用材林136.4万亩、防护林65.72万亩、特用林7万亩、经济林5万亩、薪炭林3.9万亩。无立木林地2.95万亩,疏林地0.4万亩,宜林地1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7902977.69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

10、7853736.96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9011.42立方米,散生木蓄积30229.3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1.28%。实现了林业“三个” 同步增长,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林业的生态防护效益显著。(三)生态畜牧业县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十一五”期间,我县按照“突破禽、做强猪、发展牛羊”的思路,积极推进畜牧养殖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畜牧产业布局和结构,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加快畜牧产业化经营,努力促进畜牧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实施科技兴牧战略,畜牧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畜禽良种推广成效明显。(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十一五”以来,我县农机投入机制的建

11、立和完善取得新突破,农业机械装备和作业水平有新进步。三、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1、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总量得到一定程度扩张。“十一五”以来,我县工业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目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全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规模工业企业运行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活力日益增强,发展态势良好。“十一五”期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7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73%,年均增长24.7%,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02.8%,年均增长24.5%。“十一五”时期,全县工业开工建设项目有63个,竣工54个,其中矿产品开发项目2

12、6个,建材项目22个,食品加工项目5个,水电项目4个,其他项目6个。建成的重点工业项目有年产100万吨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鑫源铅锌选矿厂、钟南实业有限公司硫铁矿厂、苗龙金矿开发、甲照电站、年产15吨“活性甜茶精糖”生产线扩建项目、年产5000立方米室内结构材生产线项目;完成周覃电站和大河电站技改工程。规模工业企业从“十五”期末的11户增加到2010年的22户,新增11户。5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并初步形成以建筑材料、木材加工、矿产和水电开发为重点,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2、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引资到位资金

13、较好。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关于招商引资政策的若干规定和三都水族自治县关于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认真落实,形成了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效机制,全县各级增强服务意识,落实服务承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高,项目库建设取得新突破,引资规模逐步扩大,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占全县固定资产投入总额的30%以上。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末,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83亿元,比“十五”期末的1.81亿元增加43.02亿元,年均增长90.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农村固定资

14、产投资2亿元,跨地区投资38.33亿元),为“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年均增长21超69.1个百分点。 五、以交通、水电基础设施建设 (一)交通设施取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县积极抢抓机遇,采取多渠道向上争取交通项目建设资金,加大对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力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厦蓉高速公路三都段建成通车,贵广快速铁路开工建设,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完成水各至扬拱、都江至羊福四级油路改造,目前除巫不乡公路因高速公路建设待铺油外,全县已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全县共修建(含新、改建和维修项目)公路总里程1264.5公里,其中村道1085公里村公路建设.

15、(二)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建设项目涉及农业灌溉、城市防洪、农村农田防洪、城镇污水处理、水土保持、城镇供水及农村饮水安全和水电站开发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三)电网建设步伐加快,电力设施有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完成一、二期农网工程建设工作任务。先后完成10kV罗家山开闭所工程、10kV合江开闭所工程、35kV大河变输变电工程、35kV响水浪变电站、110kV周覃变电站、35kV中和变电站增容等工程建设,供电质量明显提高。 六、 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以来,我县围绕“扩张规模,增强功能,提高品位,优化环境,加大融资,突出特色,严格规划”的工作思路,加快城建步伐,全县城建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5.32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 0.5 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9.68万人,比2005年增加3.74万人,城镇人口密度为2116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28.5 %,比2005年增长 3.5 %。县城人口达到5 万人,比2005年增加1.5 万人,县城道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