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拟推荐某某某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069761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拟推荐某某某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拟推荐某某某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拟推荐某某某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拟推荐某某某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拟推荐某某某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拟推荐某某某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拟推荐某某某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拟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一、自然科学奖1项:项目名称:食管鳞状细胞癌遗传易感性和癌变多阶段演进分子机制推荐单位:河南省学科评审组:基础医学评审组项目简介: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全球每年新增约50万食管癌患者中,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显著的地域性分布差异(高、低发区发病率可相差500倍)和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发生(家族史阳性患者占40%)是食管癌突出流行病学特征,提示环境和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团队正是围绕阐明食管鳞癌多阶段演进和遗传易感性分子机制的研究目标,从1995年至今走访12万个自然村,400家医院,建立41.4206万例食管癌临床信息

2、和生物样品资料库,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旨在甄别食管鳞癌关键易感基因和食管癌变早期分子变化特征和规律,为建立用于大规模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发现和个体化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分子靶标。本项目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包括:发现2个中国人食管鳞癌重要易感基因:PLCE1和C20orf54基因(又称核黄素转运基因,RFT2);发现核黄素缺乏和亚硝胺二种食管癌发病因素的遗传分子新机制,提出食管癌个体化预防新观点; 发现p53-Rb信号传导通路是中国人食管鳞癌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关键分子改变,并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阐明食管上皮癌变早期上皮细胞过度增生的形态学变化和分子变化的关系,为食管癌早期发现、食管癌前病变干预效评价及

3、食管癌变多中心起源理论等提供了重要分子依据;建立食管上皮癌前病变组织细胞增生H3-TdR标记和定量分析方法。 综上,本研究成果为建立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和个体化防治分子靶标和手段,进一步阐明环境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等方面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主要论文目录: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hinese subjects 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loci at PLCE1 and C20orf54. Nat Genet, 2010; 42(

4、9): 759-763.Labeling index and labeling distribution of cells in esophageal epithelium of individual at increased risk for esophageal cancer in Huixian, China. Cancer Res, 1990; 50: 2651-2655. Accumulation of p53 protein in human esophage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 possible early biomarker for carcin

5、ogenesis. Cancer Res, 1993; 53: 1783-1787.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intervention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esophageal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a high risk population in China. Cancer Epidem Biomar, 1993; 2: 71-78.Changes in p53 and CyclinD1 protein expression and cell prolife

6、ra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human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rdia carcinogenesis. Int. J. Cancer, 1994; 59: 514-519.p53 tumor suppressor gene mutation in early esophage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carcinoma among high-risk populations in Henan, China. Cancer Res. 1994;54(16):4342-4346. P53 protein ac

7、cumulation and gene mutations in multifocal esophageal precanceous lesions from symptom free subjects in a high incidence area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 in Henan, China. Cancer, 1996; 77: 1244-1249. Apoptosis and cell proliferation in esophageal precancerous and cancerous lesions: study of a high-ris

8、k population in Northern China. Anticancer Res, 1999; 19: 369-374. 主要完成人情况:王立东: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负责项目总体设计,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和经费申请,分析和总结研究数据及结果,撰写全部论文;宋昕:讲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负责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NA提取和现场研究; 周福有:教授,主任医师,安阳市肿瘤医院,标本库资料建设,及临床推广转化、应用; 冯笑山:教授,主任医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负责标本资料库建设,及临床推广转化、应用;李秀敏:教授,主任医师,新乡医学院,负责标本资料库建

9、设。二、技术发明奖1项项目名称: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及催化工艺推荐单位:河南省评审组名称:化工组项目简介:本项目以丰富廉价的煤化苯或石化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独特的催化工艺进行选择性加氢,生产工业上具有广泛用途和高附加值的环己酮、己二酸、尼龙-6和尼龙-66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化学品,是针对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苯完全加氢传统路线和国外技术垄断进行的重大技术创新,从根本上避免了安全隐患,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依靠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推广应用情况:本技术发明成果2010年在第一套10万吨/年己二酸装置应用以来,目前国内已有十余套年产10万吨以上环己酮/己二酸/尼龙-6/尼龙-66装置

10、投产,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以上,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效益。曾获科技奖励情况:获奖项目名称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奖励等级主要获奖人获奖单位颁奖单位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及催化工艺201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刘寿长,刘仲毅,孙海杰,李中军,袁学民,郑仁,杨克俭等10人郑州大学;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发明专利名称主要发明人专利权人国家授权专利号单层分散型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刘仲毅,刘寿长,孙海杰,袁学民,杨克俭,郑 仁郑州大学,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ZL 201210060765

11、.5一种含纳米Ru催化剂和碱式硫酸锌盐的催化体系及其催化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方法刘仲毅,刘寿长,孙海杰郑州大学ZL2012102555302.4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刘寿长,李利民,王向宇郑州大学ZL 0101022208.5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调变方法和再生方法刘寿长,李利民,王向宇郑州大学ZL 200410060451.0一种苯选择性加氢装置杨克俭,袁学民,郑 仁,刘寿长,孙海杰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大学ZL 20100210982.9论文题目主要作者何时何刊物(出版社)发表(出版)The Modifiable Character

12、 of a Novel Ru-Fe-B/ZrO2 Catalyst for Benzen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to Cyclohexene.刘仲毅,孙海杰,刘寿长,李中军*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0, 28(10): 1927-1934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Benzene to Cyclohexene over Ru-Zn Catalyst with Nanosized Zirconia as Dispersant.刘仲毅,孙海杰,刘寿长,李中军*Chinese Journal of Cat

13、alysis, 2010, 21: 150-152主要完成人情况表:排名工作单位主要贡献刘寿长郑州大学主持催化剂研发、中试和工业化,负责技术推广应用。刘仲毅郑州大学参与催化剂研发、中试和工业化和技术推广应用。孙海杰郑州大学参与催化剂研发、中试和工业化应用。李中军郑州大学参与催化剂研发和技术推广应用。杨克俭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单位负责人,参与技术推广、中试和工业应用。郑 仁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单位负责人,组织、参与技术中试和工业应用。三、科技进步奖7项1项目名称:四倍体泡桐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推荐单位:河南省评审组名称:林业评审组项目简介:泡桐原产中国,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和绿化树种

14、,全国现栽植泡桐10多亿株。泡桐树能与农作物形成理想的复合生态系统,泡桐材可制作家具、乐器和工艺品出口创汇,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泡桐生产中存在的大冠低干和丛枝病发生严重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极大阻碍了泡桐产业的发展。课题组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和河南省科技厅等单位的资助下,历时20年进行了四倍体泡桐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主要突破和创新点如下: 1、国内外首次创制出了8个种(品种)的四倍体泡桐新种质,丰富了泡桐种质资源。2、国内外首次培育出了5个种(品种)泡桐四倍体新品种,解决了目前泡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阐明了四倍体泡桐及其二倍体遗传

15、差异的原因,揭示了四倍体泡桐新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机理。4、创建了一套四倍体泡桐苗木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体系,推动了泡桐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四倍体泡桐已在河南和安徽等4省推广应用,预计到2018年产值可达52.6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该成果获得5个四倍体泡桐新品种权、5个省级泡桐良种,2个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发表论文96篇(其中SCI源论文16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5名以及大批林业实用型人才。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对推动林业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推广应用情况该成果属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实施以来采用“边研究、边繁殖、边示范、边推广”的科研思路和“良种+良法”的配套措施开展工作。本项目的相关成果应用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多个科技推广项目的资助,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兰四泡桐新品种示范与推广”(2012GB2D000271);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白四泡桐新品种示范与推广”(GTH201201)和“四倍体泡桐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GTH201201);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四倍体南方泡桐新品种中试与示范”(132201610015)项目等,这些项目的资助是成果先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