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战略管理北辰区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069204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战略管理北辰区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战略管理北辰区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战略管理北辰区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战略管理北辰区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战略管理北辰区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战略管理北辰区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战略管理北辰区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辰区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陈 兵(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 天津 300011)摘 要:针对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本文首次通过城市居民与农民的经济状况对比来进行揭示。文中结合对北辰区的调研信息,对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带来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指出了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关键词:农民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北辰区;经济现状;实现途径引言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政府加快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步伐。天津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和部署,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北辰区相

2、应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加快城乡在资源、空间、市场、科技、人才、品牌等多方面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格局的形成,使得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空前有利的发展环境。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组织体之间相互关系日趋复杂,新农村建设主体模糊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理论上,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主体和利益主体,只有两者内在地统一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内在实力和建设成效才能不断提升;现实中要实现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均衡发展,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3、因此,研究分析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和实现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农民主体地位与北辰区农民经济现状农民的主体性是农民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并得到发展的农民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1。市场经济中,经济条件是政治、文化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当前影响农民主体地位的根本因素。在政治、文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农民信息化、文化消费需求和意识明显不足,尽管政府的建设热情和推动力量表现较为强烈,农民的民主地位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仍然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农民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动性,以经济收入为基础,以创收方式为支撑,以享受生产服务和建设发展成果为体现,通过城乡居

4、民的收入状况、从业情况、消费情况和环境条件的比较,可以直接体现出农民在经济建设中主体作用的现状。1.1收入情况由表1-1可以看出,北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但与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较大,2001年北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7.0%,2005年达到69.4%,可见城乡差距较大,但有所缩小,农民在经济收入上所反映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仍然相对较弱。而2001年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3.9%,2005年达到57.0%,城乡差距缩小幅度达到3.1个百分点,比北辰区高出了0.7个百分点。另外,2005

5、年北辰区农业总产值增幅7.7%,工业总产值增幅31.0%,工农业发展速度之差达到23.3个百分点。表1-1 各群体人均收入情况 2001年2005年北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0058776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8257202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95912639相比之下,韩国新村运动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农民的主体作用更为突出。上世纪60年代,韩国依靠出口导向发展工业经济取得了成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在此期间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工农业发展速度之差从2.5个百分点扩大到8个百分点,农户年均收入下降到城市居民的61%。在韩国1970年开始开展新村运动后,到1974年,韩

6、国农民的家庭收入已经超多了城市工人,1977年韩国98%的村庄成为自立村2。1.2从业情况从表1-2可以看出,2005年北辰区乡村从业人员总量在增加,增速比天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要高出0.5个百分点,但较市内六区,增速差距较大。表1-2 从业情况2004年2005年增幅北辰区乡村从业人员(人)1142511149670.6%天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万人)193.91194.120.1%市内六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万人)16.6817.364.1%从新增就业人口来看,2005年北辰区达到4013人,占到户籍人口的1.2%,市内六区这一比例达到2.3%,而市内六区的流动人口比例更高,可见在市区已经达

7、到较高就业水平的情况下,市区的就业需求仍然比北辰区要旺盛。综上可知,北辰区农民的就业空间相对较小,就业需求市场还不够活跃。2005年,北辰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力报酬达到18783元/年,而天津市为24122元/年,在城镇单位工资水平上天津市平均水平比北辰区高出了28.4%,由此可见农民从事的工作档次同城市居民差距较大。1.3消费情况从表1-3可以看出,2004年北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天津市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44.8%,2005达到50.9%,差距较大,但高于天津市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从消费占收入的比重来看,2005年北辰区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低20.5个百分点,可见消费意识相对

8、落后,当前经济和社会条件使得农民对未来社会的预期和社会保障工作信心相对不足。表1-3 消费情况 2004年2005年北辰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39454910人均纯收入(元)7997877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占人均纯收入比重49.3%55.9%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88029653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146712639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76.8%76.4%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32973590人均纯收入(元)6525720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占人均纯收入比重50.5%49.8%从表1-4来看,天津市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高端消费领域的差距较大,北辰区

9、农民的消费水平高于天津市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但同城市居民的差距较为悬殊。2005年,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消费方面,北辰区农民的消费支出约为城市居民的1/2,而交通与通讯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北辰区农民约为城市居民的1/3,家用电脑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额达到51元,北辰区农民0.04元,相当于城市居民的1/1725。由此可见,北辰区农民的消费层次较为落后,农民在信息化、文教卫消费需求等方面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制约较为明显。表1-4 2005年高端消费情况 消费性支出天津市北辰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农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元)524108268.48医疗保健(元)996.3

10、5268411.98交通与通讯(元)998.01270341.1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元)1283.7252416.311.4环境条件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理应为当地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条件,农民才能在创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发利用外部资源等方面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表1-5可以看出,近两年,北辰区新农村建设在住房改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基本可以满足当前农民的发展需求,但是在吸纳利用人才、吸收境外科技成果、金融体系建设、科技条件服务平台支撑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的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表1-5 北辰区固定资产建设情况2004年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09435当年完成投资(万元)

11、358421453156当年施工面积(平方米)14734893150123其中住房48550200500道路长度(公里)365422道路面积(万平方公里)293325供热管长度(公里)418.5457.52、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带来的主要问题近两年来,北辰区的新农村建设得到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有更快更大的进步,但从发展的形势来看,财政投入、村民素质、待开发的优势资源等将跟不上发展的要求,跨越式发展的模式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将不断突现出来。新农村建设必然会转向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意愿为发展方向、平稳推进的发展局面。调研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强政府”和“弱农民”的建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快

12、速有力地改善了农村发展滞后、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总体上来看,一方面农民弱势地位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社会建设体系中难以自发改善,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致使农民处于一个更为弱势的地位;另一方面,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低,难以在短时间里摆脱弱势地位,既需求外界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和快速的成长。2.1农民主体地位缺失,与农民难以成为主体互为因果,会加大农民的弱势地位首先,农民市场意识差、组织化程度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对组织和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农民在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下,往往只关心生产,缺乏质量管理和营销意识

13、,因而只能收获一小部分利润。近年来,北辰区出现了一批新型农民,他们生产特色农产品,种植反季节性蔬菜,规范生产养殖,加强了农产品的加工处理,实现了增收创收。但大多数农民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生产观念,思想认识水平较低,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农业生产不能摆脱贫困,农产品价格低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品牌意识不强,没有能力打造特色产品,规范生产,提高质量;三是缺乏组织管理性,完全受制于中间商。其次,调研发现,农民在才干、资金和各种资源方面不能有效投入,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农民难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2.2加大了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难度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北辰区

14、作为城郊区,不仅需要面对“三农”问题,加快北辰区城市化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内容。农村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加快农村文教卫等事业全面发展等等任务艰巨,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将使得政府有限的人力和财力,难以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农民作为客体,只有同时作为发展建设的主体,其发展才可能脱离对外界的依赖,才能独立健康的向前发展。另外,由于部分农民在发展致富中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采取在政策上钻控制,不积极配合新农村建设,私搭乱建,拒绝搬迁,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不少额外的困难。2.3助长了部分农民好逸恶劳之风,不利于培养农民自立自强的精神

15、意识在北辰区城市化的过程中,部分农民因政策补贴财富迅速增加,并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北辰区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工作的最大难点是农民拆迁问题,而绝大部分农民最关注的也是有关拆迁的补贴问题,农民有了一定的依赖性。造成农民依赖心理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农民能力素养相对较低,发展机遇难以把握,求助心理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农村建设欠账较多,现阶段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速度较快,很多开发建设工作农民因缺乏资金和技能难以调动,中间引导推动工作相对不足。收益同个人能力和付出相脱离,不利于培养农民“勤勉、自助、合作”的发展精神,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以成为真正的主体。2.4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表面工程,脱离人民需求调研发现,在北辰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一些表面工程,类似管道改造或维修等农民极为关心的建设工作不能得到重视。另外,教育文化卫生等工作推动起来困难,主要是农村消费层次较低,农民的消费以衣食住行为主,特别关注和愿意花费的主要焦点是住房和红白喜事,对教卫文的认识和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