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全册)教师用书版本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95518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8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册(全册)教师用书版本 (2)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初一上册(全册)教师用书版本 (2)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初一上册(全册)教师用书版本 (2)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初一上册(全册)教师用书版本 (2)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初一上册(全册)教师用书版本 (2)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上册(全册)教师用书版本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册(全册)教师用书版本 (2)(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目 第 l 课你、我、他 执教: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特征,对人物头像特征的表现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临摹练习,体会画家的表现方法、用笔技巧;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媒体准备:数码相机、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师自画像、多幅头像素描复印件。 一、导人新课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相机记录珍贵的瞬问,留下美好的回忆。今天老师也用相机给同学们拍照,大家可以在大屏幕上看老师拍的是准。 (拍照时注意学生表情的捕捉。) 利用数码相机拍学生头部特写,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二、分析同学、老师照 片的头部特征 教师:这个同学的笑容真灿

2、烂,他的头发有点卷,脸圆侧的,眉毛很浓,眼睛笑成一条缝 教师:我还拍了一些同学熟悉的老师的照片,大家来看。 (此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同学或老师的 头部特点。) 教师:同学们来到新的集体学习和牛活,彼此之间由陌生变得熟悉,也许有的同学在班上已经有了好朋友,下面请同学说说你熟悉的同学的相貌特征,相信同学们都有敏锐的眼光,也相信同学们能尊重他人,正确评价。 (学生讨沦,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健康友好的态度分析,)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们总结一下,刚才大(课件播放) 展示一些学生、老师的照 片,把特征明显的五官局部放大比较。 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人物头部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对,刚

3、才同学们丰要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分析人物头部特,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很多画家通过对人物头部的刻画传达人物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画家作品。 三、分析绘画作品中人 物的头部特征 教帅:这是宫六朝的一张素描作品小女孩,同学们束分析人物的特征, (学生谈感受) 教师:小女孩鼓着腮帮子,大大的眼睛注视前方, 眉毛微锁,小小的嘴巴撅起,翘翘的,画家通过对五官的刻画把小女孩倔强的个性表现出来。 教师:这是画家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作品父亲,大家分组讨论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画家想表达什么情感。组长做好记录,讨论后请代表发言。 (本环节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分组确定组长,学生分组讨论,

4、然后总结讨论结果。) 教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画家通过头像的细致刻画 展示宫六朝画的小女孩以及局部放大图。 展示罗中立的作品父亲,点击后出现讨论的要点,结合分析局部放大。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把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临摹 教师:老师发一些头像素描作品,同学们相互讨 展示一些画家的素练习 论作品传达的人物特征,然后选择临摹一张画家的头像作品,仔细地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描头像作品。准备头像素描作品复印件供学生参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了解人物五官的造型特点、不同材质的表现效果,初步掌握夸张的造型 手法:学生

5、能大胆表现自己或同学的头像特征。 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教师自画像。 一、不同角度分析人 物五官特点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临摹作品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重点关注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的特点。) 教师:人物的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旱现不同的特点。 (请一名学生上台做模特,学生观察血官形态,结合课件分析眼睛、鼻子、嘴巴在正面、34 面、侧面观察时的特点,使学生感受结构关系,培养体积观念。) 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播放拍摄一学生头部旋转 90度的画面,课件展示正面、34 面、侧

6、面的眼睛、鼻子、嘴巴素描图。 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师:在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时,可以恰当地夸张局部特征,更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我们来看一看一些大师的作品。 (结合课件师生共同分析一些大师作品,认识画家对人物特征的把握,理解画家创作时的独立感受,加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自主表现意识。) 展示凡高、毕加索、莫迪格利阿尼等画家的头像作品。 三、学生创作 教师:看了这么多大师作品,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表现的欲望呢。这是老师画的一张正面自画像,出示教师自画像。 画的是俯视角度,利用木炭条表现出轻松的效果。同学们也可以利用不同工具的特质达到理想的效果。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头像画,注意人物特征的把握,大胆的表现。

7、(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循环播放铅笔、钢笔、炭条、水彩等工具画的人物头像作品。 四、作业展示 学生上台利用投影仪介绍作业,学生相互评价,选出特征把握最好的作业,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 五、教学拓展 教师:今天同学们用画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人物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脸型、五官、发式、神态表现,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服装、道具等多方面体现出来。让我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展示一些半身、全身肖像画。 课目 第课 我的故事 年级 年级上册 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 欣赏卡通图例,让学生根据图中反映的情节编

8、故事。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启发学生思考,讲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 学生讲故事。 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碟片、教材、绘制工具、展板等。 教材中“ 人追汽车”的卡通画。 二、看卡通谈卡通 思考:除用语言叙述故事,还 播放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可以用什么手段表现故事情节。 结论:文字、影视、绘画等手段,其中影视、绘画中经常运用卡通的表现方法。 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词是英语“ ”的音译。在英语中,“ ”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 ”,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片或卡通画,以及最喜欢的卡通形象,说出理由。 观看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思考:片中题材、表

9、现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分析: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大以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正面、反面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绘制手法上借用国画工笔人物表现手法,线条流畅,疏密有致;米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侧重幽默风趣的表现。 片段。 总结:卡通可以通过有趣的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 三、画卡通 (一)分析卡通的表现特点 特殊符号 )欣赏图片,分析卡通画中表现事物各种状态所用的符号。 声音:放射状短线 速度:短横线 奇怪:折线 发怒:冒火 )分组交流资料

10、并讨论卡通常用的符号。 )学生上台演示,表现思索、哭泣、爆炸等。 )总结:运用简洁的符号能使表现更生动。 人物表情 )学生上台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伤心而哭、开怀大笑、恼羞成怒、惊讶万分)。 )卡通形象的表情对比。 展示有特殊符号的卡通画挂图。 学生利用展板演示。 挂图展示各种表情的卡通形象。 挂图展示穿不同服装的卡通形象。 )总结:卡通画一般都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人物服装 )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装特点。 )交流卡通画资料,讨论服装的类别,以及服装与人物身份的关系。 )总结:服装是卡通画中人物身份的标志。 (二)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画一个卡通形象,学生直观感受绘制步骤。 学生从符号、表

11、情、服装等方面分析卡通形象的特点。 教师利用展板示范。 (三)学生尝试画卡通 设计“我的故事 ”中主要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现,画出草图,并且“我的故事”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写出来,为下节课创作做准备。(对下节课课前准备作出安排)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安排学生分组坐好,并把每组标志旗放在指定位置,每组名称都写在标志旗上便于识别。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内容作简要回顾。 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书、教材等。 二、画卡通 (一)继续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人物动作 )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动作的特点。 展示有人物不同动作的卡通画; 展示有背景的卡通画; )总结:卡通形象的动作表现一般采用夸张的手法。

12、 画面背景 )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背景的特点。 )总结:背景能衬托主体物,烘托气氛。 语言表现 )欣赏卡通画,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总结:语言简洁,并结合符号表现。 总结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学生讨论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并引导对构图的分析。 展示有语言表现的卡通画;展示一幅卡通连环画;同一画面不同构图形式的比较。 二)学生分组创作 三、教学总结 学生用卡通形式表现生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分组讨论草图、文字稿,择优选出要表现的题材,提出修改意见,再对人物形象作一定修改,对要表现的几个场景进行设计,最后分工合作完成作业。 )学生上台介绍作业,大家评价。 学生作业。 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

13、,对卡通画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尝试运用这种表现形式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情感。学画卡通能帮助我们增添幽默和智慧。同学们可以在班上成立卡通创作小组,把学习生活中有趣的故事收集编写,用卡通形式表现出来,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这里会产生卡通画大师。 向日葵教学设计 东莞市南城区南城中学 吴琼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

14、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 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两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第一课时:启发、引导与体验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欣赏,侧重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表现自我的关系。第二课时:活动课,运用不同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笔触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15、。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 (1)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分钟 )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 (2) 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 (2 分钟 )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 向日葵 色彩的心理效应 1 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 红、橙、黄 b 蓝、绿、紫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2 分钟 ) 2 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0 分钟 ) 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基本色相 ( 红、橙、黄、绿、蓝、紫 ) 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