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89585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题 目:形成原因及转化 所 在 系: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 号: 07690102 作者姓名: 陈小将 指导教师: 李龙 年 月 日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南岳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07690102 姓名:陈小将 指导教师:李龙摘要:农村初中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针对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农村村镇地区特点、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及其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分析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且,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通过从激发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兴趣、培养

2、数学学习的方法和加强数学老师自身的教学来帮助数学学困生摆脱学习数学困难的境地。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1 引言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属于正常范围,脑的结构性或功能性正常,但是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数学成绩未能达到同其智力相称的、学业不良的学生 1。而这种不良现象是可逆的,在恰当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即通过老师的正确分析和耐心指导、家长的积极配合及学生本人的努力,最终学业成绩可以达到优良得学生。我们作为在农村中学顶岗实习且将要上岗的数学教师,有必要分析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对其做出准确的诊断,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转化策略,为以后教师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问题的提出:学困生问题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从大量的数据资料来看,大批学习困难学生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之中,严重困扰着各国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效益,甚至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初中生正处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时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处于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阶段,性格尤其叛逆 2,老师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转变成学困生。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数学学困生大量涌现,尤其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学困生更是飞速增加,农村初中表现得尤其突出。2.1 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1988 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数学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素质的培养

4、中起着特殊作用,这也就决定了数学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无一不把数学摆在重要的核心地位。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老师、学生、家长一味地追求高分,使本来应用广泛、兴趣颇浓的数学变得干巴巴,人为地制造了许多数学学困生。如何把这些“学生”转化为适合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人才,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2.2 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别对待,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3。教学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能力发展等方面达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在现实班级授课制下,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由于他们先天遗传素

5、质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有一定的差异,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随之而生。作为教师,要承认并重视这种个性差异,在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达到各自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切实做到因材施教。2.3 社会稳定的要求根据 2010 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的在校初中生约有 5300 万人,近 30数学学困生大约涉及 1500 多个家庭, 其中一小部分是由智力因素造成的,而非智力因素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表现为厌学,脾气暴躁,经常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打架斗殴,沉迷网吧的事情发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社

6、会的稳定,牵扯了家长、老师的大量精力!所以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现代教育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必须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旋律,社会要更加和谐,就必须防止一批又一批低文化,低素质的学困生流入社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在初级学习阶段,对他们有效地实施转化。我顶岗实习学校地处常宁市偏远农村,初中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农村,由于本地区所固有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初中学困生数量逐年递增,因此以常宁市偏远农村初中为例,详细分析该地区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转化他们势在必行。3 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3.1 村镇地区特点的原因3.1.1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待

7、值低,影响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家庭靠经商、务工、务农来维持家庭生活,经济比较落后,与城市的接触很少,公民素质和道德修养还比较落后,对下一代的教育观念仍然很陈旧。农村村镇中学大多家长把孩子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孩子教育的最终目标,达到进城务工的年龄就算尽义务了,对提高子女文化素质的意识很淡薄,在农村传统教育观念里“读书无用论”根深蒂固。从 2010 年 10 月 9 日开始,本人在常宁市渔池学校进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被分配到七年级 95 班。在实习阶段,我主要是负责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数学教学;另一方面是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顶岗实习期间,在原班主任和原任课老师等的帮助下,我顺利

8、完成了一个学期教学工作任务,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调查,其中在七九年级各随机抽取了两个班(分别是 98 人、92人、86 人),利用学校期中考试总结暨家长交流大会的机会,对家长对其子女教育目标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表 1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目标 人数 人数 人数 子女上高中 51 52.0 42 45.7 35 40.7子女上职高 28 28.6 21 22.8 17 19.7子女初中毕业就行 16 16.3 24 26.1 28 32.5子女不毕业也没关系 3 3.1 5 5.4 6 7.1总和 98 100 92 100 86 100从表 1 数据可以得到:随着子女的学习阶段递

9、增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待越来越低,很显然,孩子不良的学业水平与家长对其的期待是相互影响的。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跟不上社会经济迅猛的发展步伐,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越来越低,以致较多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动力,造成农村初中生与其他地区的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给学校的学困生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学生因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学习数学,也因数学解题而遭遇一个又一个挫折,感到枯燥、乏味,无兴趣,学习动机低,影响着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决定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和学习方式。3.1.2 农村教师的传统观念是数学学困生不断

10、产生的另一个原因造成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不断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农村初中教师的传统观念方面。当前,仍有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思想跟不上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中考的升学率驱使下,为片面追求考取重点高中人数,部分数学老师戴上了“有色眼镜”,只重视中上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无视数学学困生的存在,平时对待那些学困生视而不见,教育过程中把他们看成班级成绩评比的累赘。以致在数学教学上重知识而轻能力,缺乏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个人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巨大差异的足够重视,盲目提高教学难度、教学深度,盲目增加练习数量,施行题海战术,令那些学习困难学生望题兴叹,数学知识更加难以掌握

11、5。然而,教师的这种轻视学困生、偏爱中上等生的功利性做法使得他们破罐子破摔,数学学困生人数日益增加。3.1.3 农村初中分班制度的差异虽然新的义务教育法叫停“重点班” ,意在倡导公平教育。但在农村实际教学中公平受教育的理念与因材施教实施得并不完全,大多数学校虽然表面上没有真正“重点班” ,但是在学生在入学编班的时候, “随机”地把基础好的学生分到了一起。孩子们都还是满脸稚气的时候,就像江湖一样,分出个三六九等,对分到非重点班的学生来说是对其自尊心和信心的双重打击。虽然这种特殊的分班制可以激励少数非重点班的学生奋发向上,但对大多数十二三岁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认识水平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性格内向的

12、会因敏感而自卑,个性要强的会因此而叛逆。在他们眼里,自己就是学习不良的学生并已经无法改变,加上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的期望不高,更加不可能去单独辅导那些早已被定义的“后进生” 。在这种不良循环中,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然而在那些优等生班级中,他们基本上都来自村级小学,而村级教师大多习惯手把手教学生,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当然地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升入初中的“重点”大班家庭之后,教师不可能给予同样多的辅导和关注,导致一部分学生倍感失落,得不到老师的“照顾”对数学学习信心逐渐丧失,自我效能感差,班级学习氛围随之出现两极分化,数学学困生同样应运而生。3.1.4 农村小学、初中教师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差异小学和

13、初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别,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45 钟中全堂保持高度集中可谓难上加难,但是,小学数学课里新课内容少,知识难度比较低,教学进度可以放慢,老师可以反反复复地讲,有些学生就养成了上课懒散,抱着老师反正还会再讲的不良心态听课。然而到了初中,数学内容增加,逻辑性增强,难度也同样增加了,相比小学的教学进度也快了许多,即使是重点内容也不可能反复循环,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课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 6,多么希望能有个录音机把整个课堂录下来课后再学。由于上述差异的存在,使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刚进入七年级时就无所适从,成绩开始下滑,但初中班级容量大,这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辅导,便

14、渐渐步入了数学学困生的队伍。3.2 住校生和通校生的差异性和留守初中生的低归属感影响数学学困生的形成3.2.1 住校生和通校生的差异性导致学困生增加在顶岗实习期间,我对通校生与住校生,在八年级 95 班做了一次暗访调查。本班总共 52 人,是常宁市渔池学校人数相对比较少的班级,而且男女比例比较适中,29名男生,23 名女生。但是,本班有 41 名是住校生,只有 11 个通校生,住校生占其绝大多数,而通校生只有一小部分,根据其他老师的反映,不仅是 95 班,其他很多班级也都属于这种情况。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班上的住校生与通校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在自主学习方面,还是在平时上

15、课表现方面,或者其他生活习惯方面等两者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本学期学校举行的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来看,95 班及格人数为 23 人,住校生 14 人,通校生 9 人。通过访谈调查,通校生除了白天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以外,晚上回到家里大都要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当天的作业,然后至少要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搞学习,之后才能玩。而住校生虽然在学校时间多,但是老师的精力有限,少数爱好学习的同学会抓紧时间认真看书之外,其他的同学几乎都是玩手机,聊天,睡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校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志力逐渐被消磨,课堂上大眼瞪小眼甚至发呆,课后无所事事,作业干脆抄袭,渐渐地相当一部分住校生步入了数学学困生的行列。3.

16、2.2 留守初中生的低归属感容易产生学困生留守初中生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或经商,一年回家不超过两次,他们留在家乡持续时间三年及其以上,年龄在 12-16 岁之间的在校农村初中生,这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学生”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各方面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留守学生”不在其父母身边,他们多被交给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看管,缺少父母亲情,缺乏父母的正面教育与引导,长此以往,导致其归属感低下。归属感低的学生性格多表现为任性、冷漠、孤僻、脆弱、叛逆,承受不了大的心理压力,常常按照自己好恶与自己的价值取向行事,容易走极端。加上“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往往是年老体弱者,文化水平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