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从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看中国的考试制度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821662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从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看中国的考试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从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看中国的考试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从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看中国的考试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从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看中国的考试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从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看中国的考试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从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看中国的考试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从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看中国的考试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看我国的考试制度大家好,我叫翟叶波,来自高一八班。 首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二十多年前,我国曾有一个考察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考察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昂、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扳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

2、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遥来晃去。结论: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而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

3、在家庭的延续。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的最早、睡的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二十多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从1979年1999年,美国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二十多年间,美国产生了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而中国因为种种原因,在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产生任何一位诺贝尔奖获得

4、者,反而听说在高校的大学生自杀率有所增加,在科研学术领域存在不少弄虚作假的学术腐败现象等。很遗憾,这一次两个国家的预言都错了。那么,勤奋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是中国强大起来呢?让我们先来对中美的教育作一下对比一、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1.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首先在于两国初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好处高分看成首要目标;而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2.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 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收到来自各方压力.然而在美国,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时间私人的物品.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分数在大人心中比能力要差得远.而中国大部

5、分学生的目的是那高分.3.两国在知识观是存在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即中国教育的静态与美国之间的动态差异,这一动一静这反映两国知识观的差异.4.两国在提供该学生的环境上不同: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的运动研究方法的能力.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能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

6、两阶段战略.5.两国课程设置不同比如关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在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只有英语一种(除专业外).这是教育系统为全体学生做的统一选择。而在美国,学生选择德育的就大得多,包括西班牙语,发育,拉丁语等.还有在美国不用教材的课是存在的,他们通常叫做家庭生活课,.课程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增强自信心等等.他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是作为一个人或者的必需.他教给学生如何生活6.学习负担不同:美国几乎每周都回放一天假.但在中国,周末可能被无情占有,就连绚丽多彩的假日也会因繁重的作业的充斥而黯然失色.7.家庭教育不同:1)美国教育小时管得严,美国父母会立下许多规矩,而孩子越大管得越松;中国

7、父母恰恰相反,小时候百般溺爱,长大处处限制,甚至连大学专业,恋爱都横加干涉.2)美国教育注重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这个教育差别使得美国孩子比中国更具自立性. 建议8.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不同: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其实一直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在美国学校的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师一致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没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在中国,除了少数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外,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人学得最重要的,唯一标准.但在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言;两次失手,也可以理

8、解因此,这些考试成绩就可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考量标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不同,仿佛美国的教育是资本主义的那套,而中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这套,显得格格不入.各国发展的状况、前进的方向不同,再教育上存在差异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我认为其中严重影响中国教育事业、影响中国人才培养的就是中国的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诸位请听我慢慢吹。二、高考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局限性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但当追求人才成为主流的时候,我们应要理智和理性,对人才也应如此。我们不应过分强求全才。韩寒曾经说过一句话:“全才即人王。”如果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全才,那即是说有许多人王,那么谁来当弱者呢?而无独有偶,如今

9、的高考应试教育正式培养全才,通才的教育。说到全才,除了达芬奇之外我最仰慕的就是瑞典的欧拉了。欧拉渊博的知识,无穷无尽的创作精力和空前丰富的著作,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他的论文涉猎代数、几何、数学分析、变分法、力学、光学、热学、天文学、甚至航海科学。建筑学。不但如此,他还是变函数论的先驱者、变分法的奠基人。可是我认为现今社会不可能再有如此牛人。举个简单的例子,把一个NBA打球的球星例如科比,放到德甲或英超,即使放到中超,也只能是一个连板凳队员都算不上的傻大个。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找一个全才几乎是不可能的。你让教历史顶呱呱的老师去教数学,他可能会弄得一团糟。现在响当当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运用杂交

10、技术解决了部分中国的吃饭问题,但如果你让袁隆平去研究水果,我猜他也不再得心应手。当今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分工的明确,分工越明确,知识就越细,这样专才成了需要。我认为我们的教育要多注重培养专才,因为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上面我也说过,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知识大爆炸的社会有什么特征?专业知识不断深化和丰富,这对一个人在某个投入的能力和精力有更高的要求,一个人总不能穷其一生同时去研究几个不同的项目吧!但偏偏中国的中高中教育使人不得不同时深入钻研语数外、数理化、史地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同学们必须买大量的辅导册与练习册来巩固,加强知识,繁多的必备书籍把学生的背压斜了,身体累垮了,但 闲暇时看一

11、看读者青年文摘却被视为无用书籍。大家试想一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把精力视为被除数,如果分担的科目多了,所得的效率,结果不也大大降低了吗?学校的任务使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而不是样样精通的全才。我们应该知道人生的道路还很长,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人离开学校后还要终生学习不止。所以对学生来说应放松自我,轻松学习。学校,家长,社会也不要逼迫学生。单方面最求学生门门高分,就是逼迫学生,就是逼迫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就是逼迫老师逼迫学生,就是有新搞乱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我认为学校要制定一个适当的标准: 只要学生在校期间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下课完成少许作业加以巩固就能合格。中小学

12、生压力大,竞争大,这迫使人们不得不学,但在学习成绩迅速提高的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什么?我们少了与朋友玩耍、娱乐的机会,少了运动、健身的时间,我们更少了个充满笑声的童年与花季。其实对小学生而言,放开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放开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闯;放开孩子们的胆,让他们自由去想;放开孩子們的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唱,还孩子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发展他們自由自在的天性,比什么都重要。对中学生而言,这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明智做法。但有人会说,如果过于轻松的上学,那么学生会不思上进,掌握知识不牢固。其实不然,当一个人轻松的完成必修科目,那么他便有了时间去涉猎更深、更广的知识,便有了时间去

13、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便有了时间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参加更多的社区活动。至于说掌握知识不牢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好比说你让一些大学教授去参加高考也未必考得上,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教授没有大学入学水平。其实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大部分取决于运用,这些大学教授毕业多年,而在大学中只从教其中一两门课程,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没有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因而也忘却了,所以考不高分。通过这一例子说明轻松学习与成绩高低是不相悖的,我们也不应过于重视成绩的高低。在自然界中,我们吃的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包含一个人所需的全部营养,我们只有在吃米饭,也就是在主食的基础上多吃肉类,水果蔬菜才能保证一个人的营养。这道理在学

14、习上何尝不适用呢?但如果我们不遵循这一规律,只把中小学课本当主食,并且细嚼慢咽,充分消化,不加一些课外书本加以辅助的话,我们就不可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精与博是相和的,没有博就不可能有精,待我们成人后我们会发现社会上有许多东西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而只有博学的人才会知道探索的方向。在专与博相结合,轻松学习的氛围下,我们想获得更多方面的知识,无论天文地理、无论数学文学,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兴趣都不一样,哲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落叶。”世界丰富精彩,人生千变万化,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我们需要足够的空间。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只重视共性,忽视甚至反对个性。从小学开始就采用一成不变的

15、填鸭式教育。有的孩子喜欢钢琴,老师就拼命教,力求几年考到十级,这是原本有兴趣的东西变得索然无味。老师、家长的眼光也只停留在必修书本上,小说、杂文更被打入闲书之列。学生每天学了做、做了学,久而久之,孩子的知识面被引导得越来越窄,先天的天才、求知欲望更被扼杀殆尽。我有一些考上了大学的朋友,他们一考上大学,就筋疲力尽,像散了架似的,更不用说搞研究,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现在遍及城镇各个角落的网吧,本来是最先进、最现代化的图书馆和知识宝库,是学生博问多学的工具,是他们汲取知识的圣地,现在却变成学生逃学的天堂,成为家长们谈虎色变的地方。事实证明,强扭的瓜不甜,命令和强迫是无济于事的。有时好心也会办坏

16、事,对孩子的过度关怀,过高期望,让他们门门得100分,最后往往走向事物的反面天才产生于兴趣,爱因斯坦、爱迪生、莫扎特、毕加索,这些闻名全球的各行业的所谓天才,其废寝忘食不断钻研的动力,完全来自于对所从事的事业的无尽的兴趣与热爱。而这种兴趣无一不是从幼年时就深深植根于他们心中的,再加上后天的正确引导与培养,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就。中国的高考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漏洞,其实有许多是中国的教育目标的错误引导出来的。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部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侥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中国人衡量一个人的好坏,唯一的指标就是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