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基本功训练——音乐律动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9798089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基本功训练——音乐律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教师基本功训练——音乐律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教师基本功训练——音乐律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教师基本功训练——音乐律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教师基本功训练——音乐律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师基本功训练——音乐律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基本功训练——音乐律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园教师基本功训练音乐律动一 理论知识。(一)律动方面1幼儿律动,基本上以模仿动作为主,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动物的动作。兔跳,猫走,鸟飞,鸭走等。(2) 人们的劳动。采蘑菇,锄草,划船,开车,擦玻璃,洗衣服。(3) 自然界的现象。风吹树摇,植物生长,下雨,等。(4) 日常生活以及游戏中的动作。洗脸,刷牙,梳头发,穿衣服,拍球,跳绳等。婴小班的幼儿多数以律动为主,中大班要0逐渐减少律动的分量,应多学习基本舞蹈动作和节奏活动,律动方面的要求要有所提高。2律动的选择。(1)幼儿动作的发展往往都是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例如最开始的躯干的,上肢的,下肢的单打动作,逐步发展到手腕

2、的,手指的小动作;小哦能够不移动的导引懂得,在到移动与不移动二者联合的动作;最后一种动作是比较复杂的,幼儿既要顾到下肢,脚的动作,又要顾到上肢,手的动作,而且上,下还要协同活动,合上音乐的拍子。如果动作发展达不到一定的水平,是难以完成的。 三岁多的婴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联合行动做到发展的还不是很好,因此,开始可以选用一些坐着不移动的上肢的大动作,如大鼓,吹喇叭,擦玻璃,打气,拖地板,洗脸,梳头,拍球等动作,以及只是做移动的动作,如走步,小碎步,小跑步等,在上述动作熟练的基础上再作移动与不移动的联合动作。如边走边拍手,边走边打鼓,边走边吹喇叭,知道做像鸡走路似的边插腰边向前走边点头,以及需要四

3、肢协调活动的猫走路,熊走路等。 四,五岁的幼儿,其控制动作的能力与节奏感都有所发展,因而可选择一些小肌肉的,细小的动作,如需要手腕转动的摘苹果动作,柔软精细的缝衣动作等。再作这类动作是,还可有速度,力度的变化,如有快慢,强弱的丢笔火箭快件满,渐强渐弱等,以便进一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二)音乐方面律动所选用的音乐营干式节奏鲜明,形象性强,能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幼儿很喜欢一边哼唱一边做模仿动作,隐袭,一些简单的律动曲调最好是便于幼儿哼唱的。当然也不排斥有时为了更加形象的表现某个动物,现象而采用的一些有特殊效果去不宜哼唱的乐曲。 幼儿音乐的速度不宜太快,因为他们还缺乏块色做动

4、作的能力。有时幼儿的动作不宜合拍是因为音乐的速度不合适。为某个律动选用音乐的时候,不能固定只用一首乐曲,例如作鸟飞动作时,固定的只用某首曲子,这样幼儿更多地通过记忆知道这一音乐可以作鸟飞的动作,如果我们经常更换使用各种适合作鸟飞动作的乐曲,这样幼儿能够通过对音乐的感受而知道某种性质的乐曲是可以作鸟飞动作的。这对音乐感受的发展能起到一定作用。(二)舞蹈方面幼儿的舞蹈主要由一些基本的舞步,如垫步,小跑步,踏点步,踏跳步,进退步,跑跳步,跑马步,秧歌步,滑步等,简单的上肢舞蹈动作如两臂的摆动,手腕的转动等以及简单的队形变化所构成。幼儿园中常见的舞蹈形式有以下几种:1 集体舞 大家叫同样的动作,跳完一

5、遍后可以更换舞伴。2 邀请舞 现有一部分人为邀请者,在与被邀请的人一道跳完一遍后,被邀请者转变为邀请者。3 小歌舞或者童话歌舞 有一定的清洁,角色,可以说说,唱唱,跳跳,如小兔乖乖蜜蜂和熊等4 幼儿自己创造舞蹈 幼儿随着音乐自己创造性的想出各种舞蹈动作以表达自己的感受。5 表演舞 人数有限,一般610人,可有简单的队形变化。这类舞蹈可在平日所学的歌舞表演或简单的舞蹈基础上加工而成,在节日或家长会等活动中表演。二 实际训练方式方法在教幼儿集体舞,邀请舞或童话歌舞时,以下步骤与方法可供参考。1 熟悉音乐舞蹈活动中音乐是极为重要的,音乐可以告诉你该怎样动作。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幼儿去倾听,准备好根据

6、音乐的节奏,情绪去做动作。2 学不同舞步可选用不同队形。入学西侧点步或藏族舞蹈中需要左右走动的甩袖动作时,因牵涉到方向问题,可让幼儿站成直行学习,大家方向一致,做错了也容易发现,踏跳步,跑跳步,秧歌步等需要继续向前移动的舞步则可排成圆圈,一个跟踪着一个做动作。不过若学习秧歌步十字步则应改用直行。在安排幼儿位置时,可以适当注意让动作有困难的幼儿站在动作比较好的幼儿的后面或旁边,以便模仿。3 分解动作。有些简单的舞蹈动作需要首要配合着活动,教学时也可进行分解,先教脚的动作,后教手的动作,然后结合起来练习。另外,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基本舞步都要进行分解,有的动作若过分强调分解有时反而会使幼儿糊涂。如炮

7、跳步,跑马不等,这类动作可让幼儿在跟着教师和同伴一道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会逐渐领会,掌握。4 直观示范。模仿在幼儿学习舞蹈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教师的动作应成为幼儿的的范例,要做的合拍, 自如,正确,示范时,应站在能使每个幼儿都看得见的位置上。面向幼儿用照镜子的方法,也可背向幼儿与幼儿同方向示范。集体舞中更换舞伴这一环节极为重要,掌握不好会造成混乱,邀请舞中如何邀请,被邀请者怎样改变为邀请者也是一关键问题,对这些难点,教师最好边讲边示范,不要空讲,可以有两位教师共同示范,也可有一位教师以及一位幼儿两人示范,也可以清除几个小朋友,较使用慢速度叫他们,对这几个幼儿来说实在学习如何换舞伴,如

8、何邀请,而对班上别的幼儿来说则是一次示范。表演舞中的简单队形变换,应在全班幼儿学会该物的各种动作后,先教一组幼儿学习对新变化,使这个教学过程为对全班的示范过程,但时间不能太长,应是全班幼儿都有练习的机会,防止只是培养几个幼儿或突击练习。选用的舞蹈内容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应使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中有所体验的,最好是有一定情节的舞蹈,要防止让幼儿跳一些所谓的美但却是远远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成人舞。这些成人舞虽然幼儿也能模仿得很响,甚至可做出一些面部表情,但很难是发自内容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与幼儿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相符的。5 语言指导。在示范的同时应结合适当的讲解,因为有时幼儿的视觉感受并不精细,对教

9、师的示范动作不能完全看清,如果即使有适当的预言家一致命,幼儿的注意力可集中于细节部分,语言有时也能起提示作用名及时提醒幼儿下面该做什么,如教新的基本舞步踏跳步时,在示范的基础上幼儿随音乐练习时,教师适当用语言提醒。如踏,跳,踏,跳/教小跑步时则讲脚跟脚尖跑,跑,跑,这种语言的提示有助于幼儿较快地掌握动作。但是,舞蹈是有音乐指挥着动作,要让幼儿尽快习惯于倾听音乐,感受音乐,随音乐脉搏的强弱,快慢,按音乐的情绪而做动作。语言只是辅助手段,不能靠口令或数拍子来跳舞。6 具体帮助。有时幼儿岁看了示范,听了讲解,但所做的动作仍不正确。如翻手腕时向里翻而不是向外翻,甩手动作中的两手绕动总做不对,这是教师应

10、给予具体帮助,手把手教一教,使幼儿从“被动的感受中获得体会,否则幼儿会在复习中总是做着错误的动作,以后改正起来就更加困难。三 创编律动。(一)、观察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引导幼儿创编。观察是创编动作的基础,孩子在观察中积累了素材,这样在创编动作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经验,当然创编起来也就容易了许多。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幼儿观察的对象。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 任何一种创造性活动都是想象和推理的结合。一般来说,幼儿的创造力有三个阶段:梦想阶段、诗人

11、阶段、发明者阶段。为此,我们针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安排舞蹈创编活动中的难度和容量,使幼儿自然地产生对创编活动的兴趣,并获得愉快的情感。 1.请幼儿听音乐,自由想象,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形象生动的乐曲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欢快有力的节奏能引起幼儿的动感。为此,我们尝试为幼儿播放不同性质的乐曲,如优美抒情摇篮曲、键将有力的进行曲,活泼、欢快的四小天鹅等,让幼儿在音乐的氛围中凭借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随意用动作进行表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教师要注意鼓励幼儿独特的表现和想法,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如小班在欣赏摇篮曲时,幼儿凭借想象做出不同的抱娃娃摇晃;两手前后摇摇蓝;抱双

12、肩拍娃娃等等,这都是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出的动作,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2.让幼儿根据音乐主题,进行有目的地创编。 以前我们做各种动物律动往往采用一种固定的动作,如小猫捋胡子,小狗耷拉大耳朵等。简单重复的旋律,使孩子重复着机械无趣味的动作,现在提供给孩子的音乐都是具有鲜明的形象,优美动听,律动的音乐也不例外,小猫律动的音乐有小猫的特点,小兔律动的音乐有小兔的特点,孔雀律动的音乐是悠扬动听的傣族音乐,孩子们根据音乐的形象创编的律动动作也都不一样,然后通过让他们细致的观察,找出它们的显著特点。如创编小兔律动,先引导他们观察小兔子的三态。形态:长耳朵,短尾巴,前肢短,后肢长;动态:走起路来

13、一蹦一跳,偶尔还会站起业;神态:东张西望、机警、灵敏。观察后再让他们感受小兔律动的音乐主题,然后进行律动创编时,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把兔子的不同特点揉合到自己的即兴表演中。有的幼儿双手立于头上做长耳朵的动作,有的幼儿双手交叠于臀部做短尾巴的动作,还有的幼儿上屈肘在胸前做兔子站立状,眼睛还机警地左右看,生动可爱,活灵活现。改变了以前大家多以双手竖耳朵、蹦跳来表现的状况。全班三十多只长耳朵兔一起跳来跳去,虽然动作对了,形象也表现出来了,但缺少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在幼儿对舞蹈创编产生初步的兴趣后,我们就要逐步提高要求,进行有主题范围的创编。如舞蹈落叶,在幼儿充分感受乐曲后,围绕秋天落叶

14、这一主题,创编出了树叶在空中像小鸟一样飞舞,旋转,并慢慢扑向大地的动作;有的孩子还创编出了风婆婆、大树妈妈等音乐形象,更好地表达了落叶这一主题。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了不同的内容,尤其在培养幼儿即兴舞蹈表现和创编能力上特别注意了由易到难。小班多选择音乐形象突出、易于表现、特点鲜明的律动,让幼儿听着欢快有趣的音乐进行即兴表演,如大象、小兔、小鸭、小鸟等。中班是请幼儿创编歌表演,幼儿要以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动作,如郊游、捕鱼歌等。在歌曲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具体、叙事清楚、不可太长,这样才能起到启发幼儿想象,帮助幼儿实现再创编的作用。到了大班,可以选择一些无歌词音乐,请幼儿进行创编活动。幼儿在已有

15、舞蹈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音形象、节奏、速度、情绪,创编出不同风格的舞蹈,如小海军等。老师指导时要注意目的明确,要求单一,因为幼儿创编作品中,会存在着一些动作节奏与音乐配合不当、音乐形象掌握不准、动作运用不适宜等问题。,每次只针对幼儿创编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剖析,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改进意见,才能即不挫伤幼儿的创编积极性,又能使幼儿有真正的收获。(二)掌握创编活动的渐进性、顺序性。 任何一种活动的发展都应有其顺序性、渐进性,舞蹈创编活动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尝试让幼儿掌握这一规律,从单个动作创编-乐句、-乐段的创编-整首乐曲的创编。 首先,进行单个动作的创编,并加以变化。 让幼儿先编单个动作,然后根据这一信息,展开联想的思路,创造出变化的相似动作。如舞蹈摘葡萄,幼儿先创编出了单手挽花的动作,随后启发幼儿根据这一动作进行联想,随着形象思维的不断递进,幼儿创造出了双手摘、单手轮换摘、站着摘、跳起摘等相似并加以变化的动作,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 其次,引导幼儿一乐句、一乐段的创编。在幼儿掌握单个动作创编之后,在这基础上可选择舞蹈中的某个乐句或者乐段,进行创编。如挤奶这一舞蹈中,第一段表现蒙古族风格的动作,可由教师设计,并请幼儿模仿。第二段表现小朋友玩耍,游戏的情景,可请幼儿创编,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