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电大政治学原理网考答案新计划1--4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9716865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秋电大政治学原理网考答案新计划1--4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4秋电大政治学原理网考答案新计划1--4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4秋电大政治学原理网考答案新计划1--4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4秋电大政治学原理网考答案新计划1--4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4秋电大政治学原理网考答案新计划1--4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秋电大政治学原理网考答案新计划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秋电大政治学原理网考答案新计划1--4(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计划11( )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善治 服务 契约 平等 契约2.下列属于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的是( )。 物质财富 能力素质 暴力 拥有的自然资源 能力素质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为思想核心。 王道 法自然 无为而治 非攻 法自然4.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 )。 法制 民主 平等 秩序 秩序5.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是指( )。 管理思想 神权 儒家的道德规范 权力 儒家的道德规范6.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

2、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社会监督 政治监督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政府监督 社会监督7.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 )。 皇权政治学 伦理政治学 政治社会学 政治经济学 伦理政治学8.( )是天生的民主派。 工人阶级 中产阶级 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中产阶级9.( )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制度 首长负责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 )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直接民主 间接民主 宪政民主 人民民

3、主 宪政民主11.、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 多党制 两党制 一党居优制 一党制 多党制12.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 )过程。 现代化 开明化 清明划 法制化 现代化13.政府的最本质特征是( )。 权威性 有机组织性 阶级性 公共性 阶级性14.当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出现严重危机时,最终会导致的政治行动是( )。 政治妥协 政治改良 政治革命 政治改革 政治革命15.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 )。 君权神授论 人民主权论 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论 君权神授论16.( )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公民文化 政

4、治文化 政治社会学 政治心理学 17.政治权力具有( )的特性。 权威性 扩张性 排他性 强制性 权威性18.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 )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个人 政府 社团 政党 社团19.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 经济的集中体现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经济的集中体现20.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 平等选举原则 直接选举原则 间接选举原则 普遍选举原则 平等选举原则21.中国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 )的方针,实

5、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互相监督 长期共存 肝胆相照2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 )。 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 完善人大的罢免制度 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 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23.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经济市场化 文化世俗化 政治文明化 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经济市场化24.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限任 监督 法治 选举 限任25.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6、。 法 势 术 变 26.全球化对所有国家政治制度建设都是有利的。 27.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8.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29.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30.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

7、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3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32.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初期,政府的定位是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33.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新计划21.( )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发展经济 共同富裕 政治发展 政治制度化 政治制度化2.在现代法治社会,( )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政党 社会 公民 新闻舆论 新闻舆论3.1970年代以后( )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

8、击。 生态主义 社群主义 新右派 女权主义 新右派4.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 ),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生态主义 无政府主义 理想主义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5.( )是政治权力客观构成要素。 生产资料 能力素质 身份资格 理论与策略 生产资料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经济状况 阶级状况 政治力量分布 政治秩序 经济状况7.孙中山先生是(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管理 神权 道德 权力 管理8.与过去的自由主义不同,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 )为特点。 自由贸易 自由经济 国家干预 政府改革 国家干预9.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9、)。 人民主权 资本主权 三权分立 议行合一 三权分立10.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的统一,而要求( )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 国家元首 立法机关 政党 政治秩序 政治秩序11.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 自由 民主 法律 国家 国家12.马克思主义认为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是( )。 集体 政党 民族认同 利益 利益13.( )是我国国体。 多党合作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14.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苏哥拉底 西塞罗 亚里士多德15.一个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解决社会

10、矛盾的最有效途径是( )。 阶级斗争 政治改良 政治革命 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而展开。 治臣之道 治民之术 合法性 治国之道 17.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 )。 欧洲共同体 独联体 俄罗斯联邦 东南亚国家联盟 欧洲共同体18.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 )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合作 伙伴关系 协商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19.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 )。 权威 平等 自由 自治 权威2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 )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

11、个重要指标。 冲突 合作 竞争 团结 冲突2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政府 行业协会 市场 政党 政府22.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 )。 大众传媒 立法机关 超国家机构 政党和议会党团 大众传媒23.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 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组织政府的手段 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24.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 法治 德治 礼治 无为而治 德治2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 )等著作成为具有

12、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新民主主义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联合政府 26.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27.公民权利是在公共生活领域不受任何约束。 2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9.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30.中国改革就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3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