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9716794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空想社会主义在英、法、德等国家历史上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叶经历了三百年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光辉思想。作为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以及思想家本身的局限性等一系列的因素的限制,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存在许多局限性。但是“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几乎一切成功挫折和失败,都可以在空想社会主义那里找到思想根源”1。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

2、。资本主义诞生使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但却给早期的无产者带来血与火的灾难。马克思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就是指这一时期的状况。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由简单协作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正在加快进行 新兴资产者通过残暴剥夺农民,拼命压榨工场工人,野蛮掠夺海外殖民地等办法,千方百计地聚集

3、资本和扩大经营。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莫尔在他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2、中期空想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的中期空想社会主义。场手工业在18世纪进入鼎盛时期,60年代英国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之后又爆发了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由幻想故事走向理论化,这些空

4、想家们开始寻求在现实世界实现理想社会制度的道路。马布利一方面幻想通过立法措施对现实社会进行逐步改革,经过一个过渡阶段,最后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另一方面又提出人民有权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暴君统治的主张。巴贝夫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刚刚建立的法国资产阶级政权,把革命实践同实现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结合起来。 3、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第三阶段,是十九世纪初叶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产儿。经过这两场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劳苦大众进行的残酷剥削,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 在

5、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和法国出现了形态更完备的空想社会主义,这就是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他们直接采用了启蒙学派的各种原则,赋予它以崭新的内容,同时以更明确的哲学观点,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理想社会的方案,建立了完整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推进到了最高阶段。二、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有其先进性,但是由于其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指导思想的根本错误,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有根本性的缺陷,其主要缺陷是:1、以历史唯心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自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托马斯莫尔创立空想社会主义以来,空想社会主义

6、的思想就沿着他的脉络发展了下去,到 19 世纪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已经达到了顶峰,提出了一整套对未来社会轮廓的构想思想。他们的思想是极具先进性的,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他们的思想始终是以历史唯心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采用道德劝说和宗教说教的方式乞求资本家放弃私有制,没有清楚的看到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3。这就注定了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之上的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只能是空想,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2、以道德说教和宗教劝说作为实现理想社会的手段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之初,就含有浓厚的宗教论和人性论方面的色彩。这从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吸收的原始基督教的朴素

7、“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论思想可以看出,而人性论思想归根结底也就是道德说教思想。所以说空想社会主义一开始就将道德说教和宗教劝说作为其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手段,这一实现理想社会的手段,在18世纪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到19世纪的时候,虽然这一思想已经开始衰败,取而代之的是用理论论证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其根深蒂固的地位,在当时仍然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至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前,它一直被空想家们当作实现理想社会的手段。3、以文学著作、法律条文及理论论证的形式在想象中构建未来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617世纪主要以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为代表,他们的

8、代表作分别为乌托邦及太阳城。在著作里他们描绘了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其思想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因此只能是空想,不可能在现实世界实现。18世纪主要以摩莱里、马布利为代表,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自然法典和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摩莱里的自然法典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合乎“自然意图”的共产主义法制蓝图。在他所构想的理想社会中,私有制已经被消灭,所有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实行按需分配,所有的人有计划的组织生产和劳动,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和压迫的现象,每个人都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但由于摩莱里的思想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之上,因此,他的自然法典不可能像他说

9、的那样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社会恶习和祸害,这也就注定了他对未来理想社会构想的破产。19世纪主要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论、四种运动论及致拉纳克郡报告。圣西门的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论是以理论论证的形式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制度。他管这种制度称之为实业制度,虽然实业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由于其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基础,因而也就注定了只能是空想,不可能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三、 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局限性的反思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最终沦为空想,但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虽然我

10、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他们的祖先炼金术士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努力避免重犯他们的错误,因为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将是不可原谅的”。1、对空想社会主义唯心的历史观的反思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受资本主义积极发展状态的客观局限,但是这种局限并不能自发地存在并发挥作用,它最终延续在空想社会主义中并强化成为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局限性在根本上基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实践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限地认识和把握。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一方面来源于资本主义积极的发展状态,但更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实践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模糊认识。这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空想社会主义先天具有历史局限性,一个很重

11、要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充分实现,没有提供科学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完全的经济基础。因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其次,必须明确实践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肯定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为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意识尤其是科学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在充分联系实践的基础上有效推进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总之,要在科学把握实践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基础

12、上,在实践和理论的协同发展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化发展。2、对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现实力量和实现途径的反思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工人阶级是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力,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把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空想社会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局限性认识源于其唯心的历史观,正是基于这种不科学的历史观,空想社会主义将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归结为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少数人,而完全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要指工人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4。空想社会主义对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重要性的忽视是以对工人阶级的认识为基础的。正是由于对工人阶级伟大力量的局限性认识

13、,空想社会主义在实现社会主义途径中更多地追求社会改良,而现实地忽视了工人运动这条有效途径。理论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也是空想社会主义对理论同实践关系模糊认识的结果,是没有认识到理论同实践协同发展的结果空想社会主义最终沦为空想的关键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对工人阶级以及它同工人运动关系的不科学的认识,这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深刻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尊重和包容多样性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来引领整合当代社会思潮,在保证个体精神自由选择的同时,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4、,努力实现理论同实践的有效结合这里主要强调两部分内容:首先,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我们要以充分的实践切实保障理论的科学性,具体地讲就是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精神实践品格和中国特色”5;同时,要着力发展和完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把理论工作当做实践来抓,只有这样才能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参考文献1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6页.3石俊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51.4程恩富.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影响J.求是,2005,(3).5 郑杭生,刘少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