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39716418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精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强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壹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7月9日,中国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第壹次把治水放到了治国的高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和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 当前

2、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我国政府壹贯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采取了壹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我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而已改成的8.76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的土地构成能够概括为壹句话,即“七山半水俩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县拥有各类水利工程3.05万处。其中,中型水库4座,中型河坝3座,机电排灌站3处,中型水轮泵1处;小(壹)型水库23座,小(二)型水库177座,骨干山塘1.83万口,河坝1189处,总蓄、引、提水量达到3.4亿立方

3、米,占农业灌溉总需水量的72,是全县农业丰收的有力保障。“十壹五”期间,该县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战略,大力推进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先后3次被湖南省政府授予水利建设最高奖“芙蓉杯”奖,但该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同样存在着以下问题:壹是水库山塘功能退化,安全隐患大。全县农村水利工程绝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运行时间长,设备陈旧老化,缺乏有效维修,带病运行,病险隐患多。207座上型号水库存在病险问题的有74处,病险率36。山塘的数量和质量逐渐下降。水岭乡原有的129口山塘50已经荒废,部分改为旱土或造林,30余口骨干山塘由于淤泥堆积,蓄水不足,导致灌溉面积锐减,防洪抗

4、旱能力显著下降。二是渠系灌溉能力衰退,水量利用率低。全县原有中、小型水库灌溉渠道1500多公里,由于自然灾害和年久失修等原因,渠系损毁较多,现能通水的渠道不足700公里。如金江水库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不到3万亩,灌区渠道从原通水长度的151公里缩短到30公里,仅为过去的20,水量利用率不到30。三是提灌设施损毁严重,抗旱能力差。全县共有机电排灌设施200余处,目前已损毁或基本丧失提灌功能的机埠达140多处,约占70,灌溉能力大幅下降。湘泵原灌溉大江口、石期市俩个乡镇9个村11万亩稻田,因设备陈旧老化毁损,目前只能灌溉约4000亩稻田。石期市镇共有电排9处1l台机组1080KW,现

5、能正常运行的只有3处4台机组280KW,灌溉能力从原设计灌溉面积的3.64万亩锐减到1.1万亩。四是规划建设总体滞后,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但由于水利工程多而散,总体建设资金不足,投放分散,在统筹安排上难免出现“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和“撒胡椒面,的现象,建设效果不明显,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呈下滑趋势。五是工程运行管理困难,建管难度大。现有的水利设施由于维护资金困难,运行经费无来源保障,管理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而近年来,通过争取国家投资、“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壹事壹议”等多种形式新建的壹大批水利基础设施,也由于建管体制未能同步进行,导致新建工程-二、农村水利

6、建设滞后的原因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壹是水利设施基础弱,标准低,老化严重。当前农村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排灌标准低等问题。目前大部分设施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

7、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壹般性干旱灾害。如农村水利设施由于绝大多数工程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备严重老化,加之渠系配套很不完善,大部分渠道没有硬化基本上是土渠,年久失修渠道全线渗漏,坍塌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灌溉面积严重萎缩,现实际灌溉面积不到设计面积的50%。而全县上型号的水库有204座,其中绝大部分属三类坝水库,防汛压力大、病险率高。二是水利设施管理难,保护差。由于我国农村地域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壹个能够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他们的声音在农村水利设施

8、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导致农民主动保护水利设施的意识逐渐弱化。同时,政府在农村水利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这种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的缺失使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缺少有效的保护,导致水利设施遭破坏和偷盗情况严重,加之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且得不到及时修复,壹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发展。三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促使劳动力市场化,提高农民现金收入的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使兴办农田水利

9、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三、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原则和措施近年来频发的水旱灾害,尤其是今年春夏之交触目惊心的全国旱情和接下来的大暴雨,让我国经历了旱涝俩重天,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由于水利建设长年欠帐,以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充分暴露了我国水利设施薄弱和水害防灾减灾等公共系统的脆弱和废弛。四个“仍然”充分概括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的水情:洪涝灾害频发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因此如何破解水利这个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和如何解决供水安全问题

10、,是中央决策的重大考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同时,明确提出了“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和改革创新”的水利建设原则。壹是要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重视水利队伍建设,推行依法治水。要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壮大水利队伍建设,培养水利建设人才,实施治水依靠法律,以保障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11、,对于县内组织实施的项目,采取壹名乡镇干部、壹名村组干部、壹名技术干部“三人壹库”的办法,定进度责任、定质量责任,推进工程建设;对于省里组织实施的中型水库工程,县里组建配套班子,保证建设所需材料,保证工程实施环境,服务工程建设,使全县的大小水利工程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二是要突出支农涉水项目资金整合,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政府应大幅度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进壹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要突出支农涉水项目资金整合,凡和水利建设有关的财政性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整合资金,打捆使用,达到整出规模,合出效益之目的。如2010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1亿元,完成水利工程6

12、315处、各类渠道加固防渗300多公里、骨干山塘清淤整修280处,全县新增有效水量450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万多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万多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45万亩,解决农村3.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三是要创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政府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的同时,要创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和、各方投入”的原则,坚持责、权、利相统壹,调动受益群众参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通过直接、间接的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资、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和水利建设,增加投入规模。如2010年财政安排资金近千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群众以工代资、按田集资、能人捐资、招商引资,共筹措资金2亿元,整修山塘水库,加固河道堤坝,清淤水沟渠道,动工各类水利工程8000多处。使得该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四是要突出建管机制体制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建后工程管理机制,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建设管理制度,划定管理范围,明确管理主体,划分管理责任,落实管理任务,加快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筹集小型水利建设资金,形成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做到民建、民用、民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