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大字本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708419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大字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大字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大字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大字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大字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大字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大字本(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我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建议程 必 定(二一二年十月十一日)一、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二、区域空间结构转型对县域发展的新要求三、四新:县域转型发展的四个重点四、对加快我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建议29一、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全国2003个县级行政区(2010年) 其中:县1461个,县级市370个,自治县117个安徽省61个县级行政区(2011年) 其中:县56个,县级市6个(增县级巢湖市)从行政区看,县级是相对稳定的从经济区看,县级是相对敏感的中国的区域差距,突出表现在县级中国百强县第一名昆山,超过1000亿,人均超10万元安徽省第一大县肥西274.8亿,最末县石台12.55亿

2、元人均GDP第一强县繁昌38749元,最末县临泉3928元 县域经济生存与发展空间: 不仅在县域之内,更在县域之外1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倒逼中国加速经济转型 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危机美国提高国债上限,放宽信贷,美元贬值,国债、外汇储备缩水中美结构:“美债陷阱”美有官员说:“美元是我们的,问题是你们的”值得注意的两种倾势:以“金砖五国”为首的经济体与发展达国家经济体可能会适当脱钩,我国与发展达国家经贸关系会出现新变化钓鱼岛、南海局势对周边国家经贸会有不利影响 倒逼中国加速经济转型: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控制通胀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主动推进经济转型 (1)资源环境的

3、压力:“蜡烛经济” (2)产业发展的问题: 产业结构膨胀压缩再膨胀再压缩的调整“怪圈” 高投入、高消耗、高同构、低效益的增长“坏相” 生产能力增长与内需脱节的问题 (3)发展与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城乡、居民、行业收入) (4)发展理念的误区:工业化“工厂化”,城市化“城区化” (5)人对幸福感的追求,富裕而不幸福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动推进经济发展转型3安徽崛起迫切要求经济发展转型安徽人均GDP的演变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年度数量(元)相当于全国水平(%)年度数量(元)相当于全国水平(%)19501960197019801986199065170169285698118283.392

4、.971.962.676.272.220002002200520082010201148675735867514485208882539567.561.061.864.169.772.22011年产业结构2011年城市化率全国,47.29万亿安徽,1.511万亿10.0446.6043.3614.1052.1033.8051.27%44.80%4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迫性 从历史看,郡县治,天下安 从现实看,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的主体县级占比项目全国安徽人口占比面积占比GDP占比地方财政收入占比投资占比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70.9%93.5%39.0%41.1%48.7%39.5%71.3%8

5、0.3%45.4%46.4%45.3%44.2%从未来看:国家现代化取决于县域现代化 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取决于农民的幸福指数二、区域空间结构转型对县域发展的新要求(一)空间结构三次转型及对县域发展新要求1.以农村为主导向以城市为主导的转型:城市化 表现:城市化率超过30%,农民工出现 对县域要求:支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2.城市化以单个城市发展向相邻城市集群发展的转型:城市圈 表现:城市化率达到40%,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对县域要求:发展工业,融入城市-撤销地级巢湖市的合理性3.城市群发展向同城化发展的转型:区域协调发展 表现:城市化达到50%,区域一体化 对县域要求:经济、社会、观

6、念、文化全面转型(二)县域全面转型的抓手:三化递进1.农业现代化:一产“接二连三” 提升农业的产业价值,改变农业的弱质性 美国:农民占2%,农业关联产业的从业人员占10%以上2.发展工业化:二产集群化、特色化 集群化:形成与城市大工业的分工合作关系 特色化:发挥本县的相对比较优势3.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三产大发展 传统城市化: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人口转移型) 新型城市化: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城市化转型(结构转换型) 县域具有“城市性”: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具有城市的某些特征三、“四新”:县域转型发展的四大重点省第九次党代会出:六条新路、三个强省 1,更加突出改革开放,走出中部地区科学承接、跨越崛

7、起的新路子; 2,更加突出创新驱动,走出资源性产业大省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3, 更加突出统筹发展,走出农业大省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新路子; 4,更加突出生态文明,走出后发地区低碳环保、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5, 更加突出人才优先,走出人口大省素质提升、科教兴皖的新路子;6, 更加突出富民导向,走出发展中省份普惠民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今后五年,努力打造“三个强省”: 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 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 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 皖江地区各市县应该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一)新园区: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旅游园区1.新的承接方式:承接产业转移,更要承接要素转移 承接短缺要素,

8、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 如宿州鞋业,三州归宿,中部鞋都2.新的园区布局:工业园区集聚,整合,提升 产城一体,克服工业化就是工厂化的倾向 制止园区“泛化”扩张3.新的园区形态:产业集群,提高首位产业集中度产业链集群:产品链产业链价值链循环经济集群:循环生产方式循环链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 将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变为资源“十二五”:资产产出率提高15%,成为宏观调控新手段4.新的产业技术以品牌为核心,提高技术水平县域力量小,品牌影响大创牌,借牌,引牌5.新的发展机制:民本经济经济形式以民营为主,生产投资以民资为主社会事业以民办为主,政府管理以服务为主(二)新市镇1.两种类

9、型的小城镇:“城市型”与“乡村型”我国小城镇与城市规模与市政水平比较(2009)指标单位城市县城建制镇小集镇人口平均规模建成区平均面积人均道路面积万人公交车辆自来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人均绿化面积万人拥有公厕万人平方公里平方米标台%平方米座57.4958.2612.7911.1396.1291.4175.2510.663.159.657.6111.953.0683.7261.6641.646.892.960.971.8610.978.343.41.920.250.5563.518.30.842.新市镇的特征:脱胎于“乡村型”小城镇,又高于“乡村型”小城镇,具有城市某些特征的“城市型”小城

10、镇(1)新功能:具有城市的某些功能,局域性“微型中心” (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社会功能)(2)新形态:硬件市镇设施 软件社会、文化、管理方面,具有城市品质(3)新布局:外部“乡村型”小城镇重组 内部功能分区(4)新居民:数量上居民人数增加 品质上居民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3.新市镇建设的一般路径(1)产城一体化: 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建设新市镇 以城镇建设为基础发展产业 产业发展是有条件的,取决于当地条件 产业发展规模,决定新市镇的规模与水平 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就业规模决定人口规模(2)基础设施城市化 新市镇基础设施城市化是“质”而不是“量” 求“好”不求“大”,求“用”不求“全” “

11、大”的与城市接轨,“全”的由城市辐射,同城化(3)社会文化现代化 社会建设、管理、文化、观念:由传统走向现代 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 缩小与城市的“心理距离” 内在:提升,外在:接受城市辐射(4)城镇布局组团化 a.融入城市的组团:卫星城(城郊县)b.单核心组团:面积小、人口少的县c.双核心组团:面积大、人口多的县d.无核心组团:相邻城市的边界地带4.新市镇建设的实践与趋势 实践:扩权强镇,缩权强镇(广东) “镇级市”试点: 大镇强镇:镇的级别,小城市的规模和工作量 浙江:2010年2月,温州对龙港等5镇进行改革试点 山东:2010年8月,计划对20多个镇改市试点 我省:“十二五”计划设立6

12、个镇级市,合肥3个 趋势:由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 城镇化、城市化的“双语化”表达,将统一为“城市化”(三)新农村1.两个“三农”问题 第一个:农业,农村,农民工问题 第二个:农民工,空心村,“老人”农业 问题的根源:农村 出路:建设新农村 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1956年全国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最完整的是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美好乡村: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万村、10亿达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2.新农村向美好乡村建设的转型创新:“四就”(1)农业就地产业化:一产

13、“接二连三”,向二、三产业延伸 产业边界模糊培育三大新型主体: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依法支持耕地自愿、有序流转吸引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2)农民就地职业化 农民概念“双重”化:既是职业概念,又是身份概念 一部分农民改变身份,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型 职业农民有三种类型,是可以富起来的: a)大户,现代农业投资者、管理者,是现代农业的中坚 b)耕地经营权出让者,是现代农业产业大军 c)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现代农业的职业服务大军(3)农村就地城镇化 一方面,新市镇建设,融入新市镇 另一方面,建设农村“大社区”,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 办法:耕地流转,改造旧村,合点并村 苏州:把2.1万个自然村规划调整为2517个“大社区”,每社区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