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历史大题突破 专题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697990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历史大题突破 专题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考历史大题突破 专题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考历史大题突破 专题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考历史大题突破 专题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历史大题突破 专题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历史大题突破 专题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大题突破透析】【例1】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24(B)题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

2、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

3、你的认识。从材料一的表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具有如下特征:“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私有制;“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 计划经济(经营管理体制);“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工业发展程度。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过渡,毛泽东首先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五年计划集中发展工业。邓小平针对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问题,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经典理论能指导实践,而科学

4、实践能进一步发展、完善理论。【参考答案】(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2)实践:实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例2】2011年高考天津卷第12题第(3)问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是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5、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由材料三“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和材料四“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可知,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比例增加,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正得到进

6、一步普及,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之所以能取得这种成就,一方面是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参考答案】(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过关实战训练】(高考专刊第138页第55题)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家在战争的困境中辗转行进,酿成了前所未有的像雪崩一样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战争像一个巨大的吸血鬼,吸干了国家机体上的血液,耗尽了其整个体力。国家没有燃料、没有原料、没有面包。饥饿像幽灵一样在城镇、乡村和穷人的宅院游荡。国

7、家已经面临着毁灭的深渊。沃洛布耶夫俄罗斯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17年材料二 宣布大赦政治犯,准备召开立宪会议,宣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取消民族限制。临时政府声明:“全体人民愿意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赵士国历史的选择和选择的历史材料三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摘自列宁四月提纲材料四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

8、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摘自列宁有关十月革命意义的表达材料五 布尔什维克领导着劳动人民,以疾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的陈迹,把一切都孤注一掷地放在他们那迫切又伟大的希望上。不论人们对于布尔什维主义的观感如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摘自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习知识,概括说明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2)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中临时政府所颁布的政策和措施。(3)根据材料三,分析列宁的四月提纲为什么最终能得到广大士兵和人民的拥护?你如何看待列宁所说的“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

9、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4)根据材料四、五,联系十月革命后苏联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史实,谈谈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高考专刊第60页第58题)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抗日民主政权应当在政策上和阶级实质上,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即一切拥护抗日统一战线、不投降、不、不倒退的人都应当吸收其代表加入政权而是以工农小资产阶级为主,同时又不拒绝进步的中产阶级分子及进步士绅参加的政权。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毛泽东(1940年)材料二 纵观新

10、政协46个单位、662名代表这一宏大阵容,确实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它“包括了各民主党派,军队和人民团体,各区域,各民族的代表。从阶级的成分来说,它有工人,农民,民族资本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中国革命的历史来说,它有戊戌政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一九二五年大革命以来的参加人物和领导人物;从代表的年龄来说,它有九十二岁的老翁,也有二十一岁的青年;从信仰来说,它有唯物主义的哲学家,科学家,文艺家,政治家,也有笃信宗教的基督信徒,佛教信徒,回教信徒;从居住的地域来说,它有远在天涯,冒险归来的海外华侨,也有僻处内地的苗、彝、黎、藏同胞”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

11、954年)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十一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第十二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材料四 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

12、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机关共产党就是党派,也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但它的价值并不因此有所降低。 毛泽东(195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政权建设的原则和目的。(2)根据材料二分析,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政治建设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宪法包含的基本原则和精神。1954年宪法在新中国政治建设中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

13、知识,指出1954年后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1.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加深了俄国人民的苦难,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临时政府继续参加战争;列宁为俄国革命制订了正确的策略。(2)从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和措施看,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府,这些政策和措施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和进步性。但是,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的要求,表示要继续进行战争,势必遭到人民的反对和抛弃。(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退出战争,提出了建立工农政权和解决土地等问题,代表着当时最广大的俄国人民的愿望,所以能够得到俄国人民的拥护。列宁能从

14、俄国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的策略,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有利于团结最广大阶层和政党参加革命,结束临时政府的统治。(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进程,为俄罗斯民族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也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了世界格局,影响了此后世界历史的发展。2. (1)原则:团结和吸收一切抗日爱国力量参加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目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胜利。(2)特点:代表的广泛性。地位:成立了新中国,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政协会议体现的各党派政治合作、民主协商的精神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原则和精神: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统一;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利。意义:1954年宪法规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4)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派合作、政治协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专家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