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1课件培训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689152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PT 页数:185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1课件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1课件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1课件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1课件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1课件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1课件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1课件培训课件(1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121 概述,结构设计方法:,1、容许应力法(弹性分析法):,结构的最大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应力u时,结构破坏 。,强度条件:,特点是结构处于弹性状态。,以受弯构件为例:,2、极限荷载法(塑性分析法):,极限状态:结构进入塑性状态,完全丧失承载能力时的状态。,极限荷载:结构在极限状态时所能承受的荷载。,强度条件表达为:,F为实际承受的荷载:Fu为极限荷载,K为安全系数。,极限分析法特点是经济合理。,局限性 只反映结构最后状态, 不反映弹性塑性极限状态过程 给定K 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结构工作状态无法确定 设计荷载作用下,大多数为弹性状态 结构设计弹性与塑性计算相互补充,简化

2、计算: 假设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其应力应变关系下图所示。,图b:截面处于弹性阶段,s (屈服极限) 图c:截面最外边缘处s (达到屈服极限) 屈服弯矩(弹性极限弯矩)MS = Ws(W:弯曲截面系数) 图d:截面处于弹塑性阶段。 靠外部分形成塑性区,其应力为常数,s , 靠内部分仍为弹性区,称弹性核,其应力直线分布 图e:截面全部达到塑性极限情形, 这时的弯矩是该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极限弯矩,以Mu 表示。,特点: 弹性阶段 应力为直线分布,中性轴通过截面的形心 弹塑性阶段 中性轴的位置将随弯矩的大小而变化 在塑性流动阶段 受拉压和受压区的应力均为常数s。,塑性铰:当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

3、时,截面弯矩不能增大,但弯曲变形可以任意增长,相当于无限靠近的两个截面可以产生有限相对转角,相当于该截面出现一个铰,称为塑性铰。 特点(与普通铰的区别): (1)能承受极限弯矩Mu; (2)单向铰塑性铰只能沿弯矩增大方向发生有限的相对转角;如果沿相反方向变形,则截面立即恢复其弹性而不再具有铰的性质。,二、极限弯矩Mu 极限状态下,根据平衡条件,截面 法向应力之和应等于零,由此得,A1和A2分别为受拉区和受压区的面积。 塑性流动阶段中的中性轴应平分截面面积。 此时可求得极限弯矩如下:,S1和S2为面积A1和A2对等面积轴的静矩。WS为塑性截面系数。,相应的弹性截面系数和屈服弯矩为:,当截面为bh

4、矩形,相应的塑性截面系数和极限弯矩为:,对于矩形截面,极限弯矩为弹性屈服弯矩的1.5倍。,截面形状系数:,几种常用截面,值: 矩形:1.5 圆形:1.7 薄壁园环形:1.271.4(一般取1.3) 工字形: 1.11.2(一般取1.15),破坏机构极限状态: 结构出现若干塑性铰而成为几何可变或瞬变体系时 结构丧失承载能力,三、静定梁的计算,静定梁由于没有多余联系,因此,出现一个塑性铰时,即成为破坏机构。,对于等截面梁,在弯矩绝对值最大截面处达到极限弯矩,该截面形成塑性铰。,由塑性铰处的弯矩等于极限弯矩和平衡条件,就可求出静定梁的极限荷载。,梁的极限荷载:可根据塑性铰截面的弯矩等于极限值的条件,

5、利用平衡方程求出。,设有矩形截面简支梁 在跨中承受集中荷载作用, 试求极限荷载Fu。 【解】由静力条件,有,简支梁在均部荷载q作用下,截面的极限弯矩为Mu,试求极限荷载qu,对于变截面梁,先按弹性分析,塑性铰首先出现在,破坏机构的可能形式, 既与突变截面D的位置有关, 也与极限弯矩的比值,有关。,处。,如图所示,试求极限荷载。,不同破坏机构的实现条件及其相应的极限荷载。 (1)当截面C出现塑性铰时的破坏机构,求相应的极限荷载,(2)当截面D出现塑性铰时的破坏机构,求得极限荷载:,显然,,(3)讨论 如果,则C、D都能实现塑性铰。这里处于两种情况的临界状态, 得到相同的结果:,如果,,则,如果,

6、,则,12-3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1超静定梁的破坏过程和极限荷载的特点,超静定梁多余约束足够多塑性铰 机构,丧失承载能力 等截面超静定梁(图a) (各截面Mu相同) 弹性弹塑性阶段极限状态过程: (1)弹性阶段弯矩图:PPs,(3)极限状态M图:荷载再增加,A端弯矩增量为零,当荷载增加到使跨中截面的弯矩达到Mu时,在该截面形成第二个塑性铰,于是梁即变为机构,而梁的承载力即达到极限值。此时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Pu极限状态(e)。,(2)弹塑性阶段M图:荷载超过Ps,塑性区首先在A端形成并扩大,然后C截面也形成塑性区。A端首先达到Mu并出现第一个塑性铰。,2. 静力法极限荷载Pu 根据极限状态

7、的弯矩图,由平衡条件推算出来。,由此求得极限荷载,3. 机动法极限荷载Pu 可应用虚功原理来求 外力所作功为,内力所作的功为,由虚功方程,即得,超静定结构极限荷载的计算特点: (1)只需考虑最后的破坏机构。 无需考虑结构弹塑性变形的发展过程, (2)只需考虑静力平衡条件, 而无需考虑变形协调条件, 因而比弹性计算简单。 (3)不受温度变化、支座移动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只影响结构变形的发展过程, 而不影响极限荷载的数值。,4. 极限平衡法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只需根据最后的破坏机构应用平衡条件即可求出。这种求极限荷载的方法,叫极限平衡法。,例141,静力法:,机动法:WeWi,微元体:极限弯矩

8、Mu与相对转角恒同向,总是作正功,例142求图示梁的极限荷载,已知极限弯矩为Mu,12- 4 比例加载时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结构和荷载较复杂真正的破坏机构较难确定, 其极限荷载的计算可籍助比例加载的几个定理 (讨论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并只讨论比例加载的情况。) 1. 比例加载 第一,各荷载增加保持固定比例,荷载包含公共参数F称荷载参数。 第二,荷载参数F只是单调增大,不出现卸载现象。 确定极限荷载参数Fu 讨论:梁和刚架等主要抗弯的结构型式, 截面的正极限弯矩与负极限弯矩的绝对值相等。,2. 极限状态应当满足的条件: (1)单向机构条件:在极限状态中,结构中已经出现足够数量的塑性铰,使

9、结构成为机构,可沿荷载方向(即使荷载作正功的方向)作单向运动。 (2)内力局限条件:在极限状态中,任一截面的弯矩绝对值都不超过其极限弯矩,即 |M|Mu; (3)平衡条件:在极限状态中,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都能维持平衡。,(1)单向机构条件(e): 机构沿荷载方向作单向运动。 (2)内力局限条件(d): 弯矩绝对值不超过其极限弯矩, 即 |M|Mu; (3)平衡条件(d): 维持平衡。,3. 两个定义: 可破坏荷载(F) 满足机构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荷载。 (用平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值,不一定满足内力局限条件) 可接受荷载(F) 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荷载。 (即如果在某个荷载值的情况下, 能够

10、找到某一内力状态与之平衡, 且各截面的内力都不超过其极限值的荷载值, 不一定满足单向机构条件) 极限荷载既是可破坏荷载(F), 又是可接受荷载(F), 因为极限状态满足上述三个的条件:,可破坏荷载(F) 满足机构条件和平衡条件 (用平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值, 不一定满足内力局限条件) 可接受荷载(F) 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和平衡条件 (某个荷载值, 有某一内力状态与之平衡, 各截面的内力不超过极限值, 不一定满足单向机构条件) 极限荷载 既是可破坏荷载(F), 又是可接受荷载(F),,C铰:MC=3Mu Fu=12Mu/l MD=1.5Mu,Fu=6Mu/l MC=1.5Mu MD=0.75Mu,设:

11、Mu13Mu;Mu2Mu,4. 几个定理及其证明 基本定理: F F 即可破坏荷载F恒不小于可接受荷载F。 【证】取任一破坏结构,给单向虚位移。 取可破坏荷载F、可接受荷载F, 对于相应的单向机构位移列出虚功方程,得,内力局限条件:,极限状态:极限弯矩Mu与相对转角恒同向,总作正功,由上述基本定理可导出下面三个定理: (1)极小定理(上限定理): Fu F+ 可破坏荷载是极限荷载的上限。 或者说,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者。 【证明】因为Fu 属于 F(极限荷载是可接受荷载) 故由基本定理即得 Fu F+ (2)极大定理(下限定理): Fu F 可接受荷载是极限荷载的下限, 或者说,极限荷

12、载是可接受荷载中的极大者。 【证明】因为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Fu F (3)唯一性定理:极限荷载值是唯一确定的。因为Fu1,Fu2既是可破坏荷载,又是可接受荷载: Fu1 Fu2 , Fu1 Fu2 ,所以 Fu1 Fu2,例122a 试求图126所示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荷载值,可应用极小定理来求qu。 塑性铰A可确定,但C待定,设为x。 求可破坏荷载q,对可能位移列出虚功方程,(1)极小定理(上限定理): Fu F+ 可破坏荷载是极限荷载的上限。 或者说,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者。,为了求q 的极小值,令,得,弃去x1,由x2求得极限荷载为,12-5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

13、,结构和荷载较复杂时,真正的破坏机构较难确定, 根据比例加载的几个定理,用下述方法计算极限荷载: 穷举法机动法或机构法 列举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 由平衡条件或虚功原理求相应的荷载 取其最小者极限荷载 试算法 任选一种破坏机构 由平衡条件或虚功原理求相应的荷载作M图 若满足内力极限条件极限荷载 若不满足内力极限条件 另选一种破坏机构在行试算直至满足,例12-3试求图a所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解破坏机构2个塑性铰;可能位置:A、D、C (1)穷举法 机构1 :A、D塑性铰(图b),机构2 :A、C塑性铰(图c),机构3 :D、C塑性铰(图d),选最小值,(2)试算法 机构1 :A、D塑性铰(图12-

14、7b), 由虚功原理求得 :,为可破坏荷载,满足机构条件和平衡条件; 分段叠加法绘出M图(图e), 不满足内力极限条件(MCMu) 机构2 :A、C塑性铰(图12-7c),求得,可破坏荷载,满足机构条件和平衡条件; 分段叠加法绘出M图(图f), 满足内力极限条件,即同时为可接受荷载极限荷载,12-6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连续梁(图128a) 破坏机构的可能形式: 各跨独立形成破坏机构 (图b、c、d), 不可能由相邻几跨联合 形成一个破坏机构(图e) 因为荷载方向均向下, 各跨的最大负弯矩 只可能发生在支座截面处。 不可能一跨中部出现 负弯矩塑性铰(图e),连续梁的极限荷载计算: 对每一个单跨破

15、坏机构分别求出相应的破坏荷载 取其中的最小值 得到连续梁的极限荷载。,【例12-4 】 试求图所示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各跨为等截面,极限弯矩如图 每一个单跨破坏机构为 图b、c、d: (图d中应为F截面为塑性铰),AB跨破坏时(图b):,BC跨破坏时(图c):,CD跨破坏时(图d) C支座处取较小的Mu :,比较以上结果, 可知CD跨首先破坏, 所以极限荷载为,12-7 刚架的极限荷载,【图12-10】图示刚架,各杆为等截面,极限弯矩:AC、BEMu;CE2Mu。计算极限荷载。,可知塑性铰只可能在A、B、C、D、E五个截面出现。,刚架极限荷载计算:穷举法和试算法。,首先确定破坏机构的可能形式

16、:,【解】,由弯矩图的形状(求解器计算),刚架3次超静定,故只要出现4个塑性铰,或直杆上出现三个塑性铰即可形成破坏机构。,用穷举法计算时,应找出所有的可能破坏机构,并由平衡条件求出相应荷载,取最小值即为极限荷载。,可能的破坏机构:,梁机构,侧移机构,联合机构,联合机构,(基本破坏机构),穷举法:,机构2(侧移机构):,机构1(梁机构):,机构3(侧移机构),机构4(侧移机构),选取最小的, 所以极限荷载为,试算法:,选机构2(侧移机构): 求相应荷载,作M图(图1211a): 叠加法作CE的M图,得MD = 2.67Mu 2 Mu , 不满足CE的内力局限条件 荷载P不是可接受荷载。,选机构3(联合机构): 求相应荷载,作M图,叠加法作CE的M图 得MC = 0.42Mu Mu , 满足AC的内力局限条件 荷载是可接受荷载。 故机构3即为极限状态, 极限荷载为,单层多跨刚架,先找出基本破坏机构形式,再利用基本破坏机构组合其他可能的破坏机构,结构超静定次数为n,可能出现的塑性铰数为h,则基本机构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