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MOS传输门和CMOS非门设计D触发器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9682590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CMOS传输门和CMOS非门设计D触发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用CMOS传输门和CMOS非门设计D触发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用CMOS传输门和CMOS非门设计D触发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用CMOS传输门和CMOS非门设计D触发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用CMOS传输门和CMOS非门设计D触发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CMOS传输门和CMOS非门设计D触发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CMOS传输门和CMOS非门设计D触发器(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CMOS传输门和CMOS非门设计边沿D触发器姓 名 单赟吉 所在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班级 通信1109 学 号 11211105 指导教师 白双 日 期 _2013.12月_ 目 录摘要2第一章 绪论21.1 CMOS D触发器与TTL D触发器的比较31.2 触发器 41.3 边沿触发器4第二章 D触发器电路组成结构62.1 CMOS反向器 62.2 CMOS传输门 62.3 D触发器 72.4 第一种设计方案 82.5 第二种设计方案 92.6 两种设计方案比较 10第三章 置位、复位电路12第四章 特征方程,特征表,激励表,状态图144.1 特征方程和特征表 144.2 激励表 1

2、44.3 状态图 14第五章 激励信号D的保持时间和时钟CP的最大频率 165.1 平均传输延迟时间 165.2 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 165.3 CP时钟周期 17第六章 设计的D触发器转换成JK触发器和T触发器186.1 设计的D触发器转换成JK触发器 186.2 D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 19第七章 CMOS D触发器在CP边沿的工作特性研究21第八章 CMOS D触发器的应用CD4013触摸开关24第九章 总结以及感想25参考文献26摘要:本文用CMOS传输门和CMOS非门设计边沿D触发器。说明电路组成结构;阐述电路工作原理;写出特征方程,画出特征表,激励表与状态图;计算出激励信号D的保持

3、时间和时钟CP的最大频率;将设计的D触发器转换成JK触发器和T触发器。关键词: 边沿触发 CMOS非门,CMOS传输门,D触发器。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how to use CMOS transmission door and CMOS gate design edge D flip-flop. Firstly analyzes CMOS transmission door and CMOS gate principle; Then use the CMOS transmission door and CMOS gate design the e

4、dge D flip-flop; Also this paper tells us how this circuit work, Then writ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draw the feature list, incentive table and state diagram; Next calculate the excitation signal D retention time and clock CPs maximum frequency; Finally put The design of the D flip-flop into JK flip

5、-flop and T trigger. Keywords: trigger edge; CMOS gate;CMOS transmission gate; D trigger;一、 绪论1.1 CMOS D触发器与TTL D触发器的比较 TTL电路的速度快,传输延迟时间短(5-10ns),但是功耗大。COMS电路的速度慢,传输延迟时间长(25-50ns),但功耗低。COMS电路本身的功耗与输入信号的脉冲频率有关,频率越高,芯片集越热,这是正常现象。74LS47和74HC47都是双D触发器,其功能比较的多,可用作寄存器,移位寄存器,振荡器,单稳态,分频计数器等功能。不同的是74LS74是由TT

6、L门电路构成而74HC74是由CMOS门电路构成,下面我将分析比较两块芯片的功能。下面以TTL电路74LS74芯片和CMOS电路74HC74芯片为例,讨论TTL以及CMOS电路的特点,进而分析好坏。为了比较方便,参数均采用额定参数.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74LS74, 74HC74部分参数对照表74LS7474HC74功耗P(mw)20.004工作电压范围4.75-535V2-6V高低点平差距3.15V7VTA()0-70-4085传输延迟Tpd(ns) 19ns17 ns二者比较分析:1.静态功耗CMOS集成电路采用场效应管,且都是互补结构,工作时两个串联的场效应管总是处于一个管导通另

7、一个管截止的状态,电路静态功耗理论上为零。实际上,由于存在漏电流,CMOS电路尚有微量静态功耗。根据上表的数据可知,74HC74芯片的静态功耗为0.004mw。通过上表参数可知,74LS74的功耗为20mw。两者相比较,虽然功耗都非常低,接近于0,但是CMOS集成电路74HC74芯片的静态功耗更低,两个相差四个数量级。2.工作电压范围CMOS集成电路供电简单,供电电源体积小,基本上不需稳压。由上表可知,74HC74芯片的供电电源范围为2-6V,远远大于74LS74芯片的供电电源范围4.75-5.35V。3.抗干扰能力CMOS的高低电平之间相差比较大、抗干扰性强,TTL则相差小,抗干扰能力差。根

8、据上表中的参数可知,74HC74芯片的高低电平差距为7V,74LS74芯片的高低电平差距为3.15V.所以可知74HC74芯片的抗干扰能力更强.4.集成度,温度稳定性能由于CMOS集成电路的功耗很低,内部发热量少,所以集成度可大大提高。而且,CMOS电路线路结构和电气参数都具有对称性,在温度环境发生变化时,某些参数能起到自动补偿作用,因而CMOS集成电路的温度特性非常好。由上表可知74HC74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而74LS74的工作温度范围是0-70。因此,CMOS集成电路74HC74芯片的温度稳定性能相比于CMOS集成电路74HC74芯片更好,同时集成度也更高。 5.传输时间根据上表

9、的参数可知,CMOS集成电路74HC74芯片的传输延迟时间为17 ns,TTL集成电路的74LS74芯片的延迟时间为19ns,两者传输延迟时间同一数量级,大小几乎相等,传输时间都很短,传输速度快。1.2 触发器触发器是构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逻辑部件,它有两个稳定的状态:0状态和1状态;在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态转变为另一个稳态;无外界信号作用时状态保持不变。因此,触发器可以作为二进制存储单元使用。按功能分类可分为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等等。1.3 边沿触发器具有下列特点的触发器称为边沿触发方式触发器,简称边沿触发器。触发器接收的是时钟脉冲CP 的某一约定跳变(正跳变或负跳变)来

10、到时的输入数据。在CP=l 及CP=0 期间以及CP非约定跳变到来时,触发器不接收数据。常用的正边沿触发器是D 触发器。边沿触发器和电位触发器的不同在于:电位触发器在 CP=1 期间来到的数据会立刻被接收。但对于边沿触发器,在CP=1 期间来到的数据,必须“延迟”到该CP=1 过后的下一个CP 边沿来到时才被接收。因此边沿触发器又称延迟型触发器。边沿触发器在CP 正跳变(对正边沿触发器)以外期间出现在D 端的数据变化和干扰不会被接收,因此有很强的抗数据端干扰的能力而被广泛应用,它除用来组成寄存器外,还可用来组成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等。 至于电位触发器。只要为约定电平,数据来到后就可立即被接收,它

11、不需像边沿触发器那样保持到约定控制信号跳变来到才被接收。同步触发方式存在空翻,为了克服空翻。边沿触发器只在时钟脉冲CP上升沿或下降沿时刻接收输入信号,电路状态才发生翻转,从而提高了触发器工作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它没有空翻现象。二、 D触发器电路组成结构2.1 CMOS反相器NMOS和PMOS晶体管以互补的方式公用就形成CMOS逻辑。CMOS反相器只需要一个NMOS晶体管和一个PMOS晶体管,他们的链接如图1。电源电压为了与TTL系列相兼容,取为5V。图1 CMOS反相器CMOS反相器电路的功能,用以下两种情况可以表述:1、Vin为0V。这种情况下,下面的n沟道晶体管Q1断开(因为Vgs=0)

12、,而上面的P沟道晶体管Q2导通(因为其Vgs为负值-5.0V)。所以,Q2在电源和输出端表现为一个小电阻,故其输出电压为5.0V。2、Vin为5.0V。此时,Q1导通,而Q2断开。所以,Q1在输出端和地之间表现为一个小电阻,而输出电压为0V。CMOS非门的输出电阻比TTL电路的输出电阻大,容性负载对前者传输延迟时间会产生更大的影响。CMOS非门的输出电阻与UIH( UIHUDD )有关,因此CMOS反相器的传输延迟时间与UDD有关。根据CMOS非门的互补对称性可知,当反相器接容性负载时,它的导通延迟时间TPHL和截止延迟时间TPLH是相等的。CMOS反相器的平均传输延迟时间约为10ns。2.2

13、 CMOS传输门一对p沟道和n沟道晶体管可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控制开关,如图2,这种电路称为CMOS传输门。 图2 CMOS传输门传输门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他的输入信号EN和EN-L总是处在相反的电平上。当EN为高态、EN-L为低态时,A点与B点之间为低阻抗链接。当EN为低态、EN-L为高态时,A点与B点断开。一旦传输门被打开,A到B的传播延迟非常短。我们可以得知p沟道晶体管在门电路是低态时,具有低的阻抗。N沟道晶体管则在门电路高态时有低的阻抗。之所以要采用两个晶体管,是因为一般的导通p沟道晶体管不能在A点和B点之间很好的传导低电压,而一般的导通n沟道晶体管却不能很好的传导高电压;两个并联起来的

14、晶体管就能恰当的覆盖完整的电压范围。在正常工作时,模拟开关的导通电阻值约为数百欧,当它与输入阻抗为兆欧级的运放串接时,可以忽略不计。CMOS传输门除了作为传输模拟信号的开关之外,也可作为各种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2.3 D触发器触发器是一种时钟控制的记忆器件,触发器具有一个控制输入讯号(CLOCK),CLOCK讯号是触发器只在特定时刻才按输入讯号改变输出状态。若触发器只在时钟由L到H(H到L)的转换时刻接受输入,则称这种触发器是上升沿(下降沿)触发的。其中D触发器是最常用的触发器之一。对于上升沿触发D触发器来说,其输出Q只在CLOCK由L到H的转换时刻才会跟随输入D的状态而变化,其他时候输出则维持不变,图3为上升沿触发D触发器的时序图。 图3 上升沿触发D触发器的时序图2.4第一种设计方案传统的边沿D触发器电路已为大家熟知,在此基础上,用CMOS传输门(TG)和CMOS非门(G)设计;由此该电路的整体构造如图4所示,仿真如图5所示。图4 方案一D触发器原理图图5 方案一D触发器仿真传输门TG1,TG2和“非”门G1,G2,G5组成主触发器;TG3,TG4和G3,G4组成从触发器。TG1和TG3分别作为主触发器和从触发器的输入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