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项目报告神州南都项目12号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610408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2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神州南都项目12号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神州南都项目12号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神州南都项目12号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神州南都项目12号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神州南都项目12号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神州南都项目12号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项目报告神州南都项目12号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CORP.LTD 绵阳神州南都二期工程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转换层概况1四、转换层的施工难点3五、施工部署41、总体布置42、材料选择43、施工工艺流程5六、主要施工方法51、模板体系52、支撑体系63、对拉螺栓64、构造措施75、多层承力层支撑加固8七、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107.1转换梁钢筋的施工技术措施107.2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技术措施137.3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147.4混凝土浇筑施工157.5转换梁混凝土温度控制及保温保湿措施17八、质

2、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8九、转换层施工其他注意事项及保证措施19十、转换层支撑架搭设要求20十一、应急预案22十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261、环境管理措施262、职业健康管理措施273、安全管理措施27十三、计算书2912号楼转换层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7、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3、GB50870-2013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0、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11、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神州南都二期工程施工图纸13、PKPM施工计算软件二、工程概况神州南都二期工程,位于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市中心2公里,东依三江,西临绵州大道,整个地块较为平坦,地势高差变化不大;区域交通便利,周围配套设施完善,是宜人、宜居的极佳位置。本工程由3栋高层纯住宅(10、11、15号楼),3栋高层商住楼(12、13、14

4、号楼)以及一层地下室组成,无人防,总建筑面积约17.8万m2。本工程等级为一级,场地类别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一级,防雷级别为二类,屋面防水等级级。三、转换层概况本工程12号楼为筏板基础,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及转换柱抗震等级为一级,转换梁抗震等级为二级。主楼为地上22层地下1层,14层为商业,522层为住宅。结构转换层在5层(即4层顶板),面积约750m2,标高20.250m,层高7m,顶板厚度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50。转换层多采用22、25、28的钢筋,钢筋连接全部采用套筒连接,大梁截

5、面尺寸大,配筋多,安装难度大,层高较高,对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要求高。12号楼转换层KZL平面布置图、数据统计表如下所示:12号楼转换层KZL平面布置图12号楼转换层KZL数据统计表梁编号截面尺寸(mm)净跨(mm)砼自重(T)根数KZL1(1)6502000790025.71KZL2(3)6001800650200060018003450790034509.325.79.31KZL3(4)7002200700220070022007002200540077507750540020.829.829.820.81KZL4(4)6002200600180060018006002200560080508

6、050560018.521.721.718.51KZL5(4)700220012002500120025007002200550076007600550021.2575721.21KZL6(1)8502500845044.92KZL7(2)800180050014008650360031.16.32KZL8(2)800220080010007650360033.77.22KZL9(1)40090025002.34KZL10(1)60018008150224KZL12(1)8002200765033.71KZL13(1)400120068008.22KZL14(1)500120048007.22

7、KZL15(1)60018006650181四、转换层的施工难点1、转换层大梁截面高度尺寸比较大的主要有9002500mm;大梁截面宽度比较大的主要有8001200mm等多种规格。2、跨度较大,最大净跨达8650mm。3、截面大,结构层自重大;单梁最大自重达57T(未含钢筋等其他荷载)。4、转换层梁及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其中柱和多根梁钢筋相互锚插,大截面钢筋汇于一处。梁、柱及剪力墙钢筋大多为22mm 、25mm 和28mm的钢筋,穿插困难。5、大梁截面尺寸大,绑扎钢筋十分不便,必须搭设钢筋绑扎支承架和操作架。钢筋制作和绑扎困难大,特别是柱头与主次梁相交部位。钢筋绑扎难度大,传统的钢筋绑扎方式不

8、能满足转换层的施工。6、梁和框支柱节点处钢筋密集,混凝土振捣难度大。7、梁柱体积大,混凝土设计强度高,水化热高,内外温差控制、养护保温措施要求高,容易出现温度裂缝。 8、转换层下层梁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较低。五、施工部署框支梁截面尺寸大,施工作业层高,质量要求和技术难度高。根据以往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经验,本工程转换层施工采用钢管扣件式满堂支撑架,采用荷载传递法的施工方案, 即采取已施工好的下部结构为主承力构件,荷载分散传递,利用二层结构体共同承担转换层的施工荷载。脚手架座落在下层结构梁板上,钢管立杆底部均垫50200mm通长木跳板。大梁支撑架和满堂架的支设要求较高,支撑架的承重和整体稳定尤为重

9、要。1、总体布置(1)转换梁支撑架:沿梁长方向间距400mm、沿梁宽间距300mm,设可调承重支撑杆,顶紧转换梁底模板,将转换梁主要载荷直接传递至已施工的下层结构上,以施工好并达到设计强度的下层框架梁做为主承重构件。(2)已施工好的三层、四层框架梁底支撑不拆除并且进行加固,共同抵抗转换层施工时的荷载。(3)为方便转换层大梁负弯筋的穿插施工,减少梁柱接头不平整,保证工程质量,本工程转换层采取梁、板、柱一次同时浇筑的方法。(4)转换梁支撑架和楼板满堂架连为一个整体,保证架体刚度和稳定性。转换层的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进行施工。2、材料选择(1)钢管:采用48.3mm3.6mm的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

10、量不应大于25.8kg,钢管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的相关规定。钢管顶部应平整,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得有影响使用的变形、裂缝、严重锈蚀等缺陷存在,不得有超过0.5mm深的划道、刮伤、焊缝错位、烧伤和结疤等缺陷存在。不合格钢管严禁进场使用,材料和工程质量部门把好材料检验关。(2)扣件: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和对接扣件均采用可锻铸铁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的规定。扣件螺栓拧紧力矩达65Nm 时,扣件不得破坏。对重新使用的扣件应及时进行检查,有裂缝、变形的扣件严禁使用;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必须选用符合标准的扣件,不合格扣件严禁进场使用,材料和工程

11、质量部门应严格把关。(3)可调托撑: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应选用带有加劲肋的可调托撑。(4)木方:采用50100木方,长度2m、3m;选用松、柏木,禁止杂木.(5)模板:选用15mm厚覆膜木模板。(6)对拉螺栓:采用14mm对拉螺栓。(7)木垫板:采用50200mm及以上的的木跳板。3、施工工艺流程搭设转换层脚手架绑扎柱、剪力墙钢筋柱、墙钢筋验收支设柱、墙模板

12、及预埋铁件支设转换梁底模板搭设梁架立钢筋支架绑扎转换层大梁钢筋大梁钢筋检查验收安装转换层大梁侧模板安装转换层板底模板绑扎转换层板钢筋绑扎上部结构剪力墙及暗柱插筋转换层梁、板、柱混凝土浇筑养护测控温度、沉降观测。六、主要施工方法1、模板体系本工程转换梁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钢管及顶托支撑。大梁底模:采用15mm厚木模板;梁底木方纵向布置,间距为100mm。大梁侧模:模板采用15mm厚木模板;木方龙骨竖向布置,间距100mm;侧模主龙骨采用双根48.3mm3.6mm钢管。2、支撑体系转换梁底承重立杆的间距为:当梁宽600mm时,设二排承重立杆;当600mm梁宽850mm时,设三排承重立杆;当850m

13、m梁宽1200mm时,设四排承重立杆;当梁宽1200mm时,设五排承重立杆。承重立杆间距为300mm,承重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400mm,水平杆步距为1500mm;立杆顶端均采用可调托撑顶紧,顶托梁长度比梁宽长200mm,顶托梁均采用48.3mm3.6mm的双钢管。转换层层高为7000mm,板厚为200mm,楼板支架立杆纵、横间距均为800mm,步距为1500mm。以KZL5为例,截面尺寸为12002500mm,梁底增加承重立杆5根,见下图所示:转换层KZL5支撑示意图3、对拉螺栓转换层 KZL等混凝土大梁,对拉螺栓均采用14的,以KZL5为例:截面尺寸为1200mm2500mm,对拉螺栓布

14、置5道,从梁底200mm起布置第一道,底下两道间距为400mm,上面两道间距为500mm,即在断面内间距为200+400+400+500+500mm,对拉螺栓断面跨度方向间距为400mm。见下图所示:KZL5对拉螺杆布置示意图4、构造措施(1)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钢管立柱顶部可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2)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3)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48.33.6mm的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