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宋明理学讲解学习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579298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宋明理学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2课宋明理学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2课宋明理学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2课宋明理学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2课宋明理学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宋明理学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宋明理学讲解学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忆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形成过程及地位变化情况?,产生,发展,重创,正统,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第2课 宋明理学,一、“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儒、道、佛“三教合一”,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一、理学的概念:,1 政治上:,宋朝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而加强思想控制,(政治危机、经济危机、边疆危机),大理,吐 蕃,宋,西夏,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三冗问题,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理学奠基者),程 颢,程 颐,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材料一 :一

2、物需有一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二程遗书,材料二: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A 主要内容:,先有理而后有物,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理学奠基者),程 颢,程 颐,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伦理观:,封建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就是天理,材料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性即是理。二程遗书

3、,材料四: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材料五: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四书章句集注,A 主要内容:,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孙,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叛。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汉之治过于唐矣,汉有纲正。 程颐,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理学奠基者),程 颢,程 颐,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

4、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伦理观:,封建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就是天理,修养观:,“存天理 , 灭人欲”,材料六: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材料七: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A 主要内容:,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C,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理学奠基者)

5、,程 颢,程 颐,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伦理观:,封建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就是天理,修养观:,“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去把握“理”),材料八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二程遗书,材料九: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A 主要内容:,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 A.接受经验 B.学习理论 C.实践感悟 D.内心反省,C,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理学奠基者),程 颢

6、,程 颐,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伦理观:,封建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就是天理,修养观:,“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A 主要内容:,B 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心安理得 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 (1827)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A 陆九渊,材料: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

7、,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学创立者),内心反省, 宇宙观:, 认识论:,穷理不必外求,反省内心即可。,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A 陆九渊,B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心即理”,“知行合一”,材料: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材料: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你对某事物或道理是否知道得深切是可以从行为中看出的;而行为的正确精准与否

8、也反过来影响到对事物的理解。两者是一体的,这也是与朱熹的理学最大的不同之处: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就这样听上去好像很合理,对“知”、“行”没有偏重,但其实“知为先”就已经意味着以“知”引领、决定“行”,所以当时的读书人都只会说不会做,这也是阳明当时极力批评的现象。,知得真切,知得笃实,便是行;行得明觉,行得精察,便是知。知的过程与行的过程本来就是合一的。,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A 陆九渊,B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思想核心),材料:是非之心,不虑

9、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A 陆九渊,B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思想核心),C 哲学范畴:,主观唯心主义,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心有灵犀心心相映 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人心齐泰山移 眼不见心不烦 心静自然凉,马上爬上书架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应该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

10、不为机声所慑。,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陆王心学代表,程朱理学代表,“敌机来了”,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四、理学的影响:,1、实质:,新儒学,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2、消极:,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女子无才便是德,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用

11、手段,达到目的,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一、理学的概念:,二、理学兴起的背景:,三、理学的两大流派:,四、理学的影响:,1、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2、消极:,3、积极:,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影响。,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格物致知,内心反省,主张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以“内心”的自省恢复良知,从而为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