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2021中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版)辽宁真题汇编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39568445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74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荐]2021中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版)辽宁真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荐]2021中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版)辽宁真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荐]2021中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版)辽宁真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荐]2021中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版)辽宁真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荐]2021中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版)辽宁真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荐]2021中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版)辽宁真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荐]2021中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版)辽宁真题汇编(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0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19辽宁沈阳卷】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

2、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殍殣(pio jn):饿死的人。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敖仓:粮仓。晏然:安宁的样子。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 为术甚备 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 及公私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 发司农之粟

3、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 B【解析】 此題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 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 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D发放指被任用。故选B。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答案】 (1)(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2)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解析】 本题考

4、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作”,新建;“日”,每天:“惟”,只;“晏然”,安宁;“徒”,迁移;“惠”,恩惠。9.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既 已 恤 饥 因 之 以 成 就 民 利 此 先 生 之 美 泽 也【答案】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译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辅助。本题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5、”翻译为: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意思有三层:救灾、利民、先王功绩,标志性的词语有“因”“此”,在这两个词语前面画“/”即可。10. 依据选文,回答问题。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 A ”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 B _”和“ C ”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答案】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发司农之菜; C:募民兴利【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

6、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考查的是岳阳楼记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发司农之菜”“募民兴利”。较为简单。【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7、”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乙)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

8、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2019辽宁辽阳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选自入关告谕)【注释】族;灭族。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弃市:死刑。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霸上:地名,在咸阳东。9.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10、)A. 上书谏寡人者 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 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水落而石出者【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A者:的人/的人; B故:原来/缘故; C若:好像/好像; D而:表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10. 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答案】 (1)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2)我和诸侯们约定,先

11、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数月:几个月;间:间或,偶尔,有时候。(2)约:约定;王:做王。1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为 父 老 除 害 非 有 所 侵 暴 无 恐!【答案】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

12、会。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 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本句可注意两个主谓句“(我们)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和“(你们)无恐”,意思是:(我们)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侵犯危害大家,(你们)不用惊恐! 第一个主谓句有两个连续谓语“除害”“非有所侵暴”。 故在“非”和“无”之前断开。12. 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答案】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要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本文 主要人物是齐王,“善”“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

13、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词句写出他采纳了邹忌的意见并具体实施,“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写出他纳谏的结果。13. 【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 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意,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甲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写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

14、,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是为了广开言路。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门庭若市”说明此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齐威王已经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最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是最终目的,即齐国国势终于强盛,威震诸侯。乙文,“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写刘邦是从百姓的角度谈秦的暴政,是为了赢得民心;“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写刘邦安抚官吏和百姓,也是为了赢得民心。【译文】甲:齐威王说:“说得真

15、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民众被秦朝苛严刑峻法迫害很久了,说句不同的意见就会被灭族,发句牢骚就会被斩首。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现在我向大家宣布,只规定三条法律,杀人的处死,伤人或者合偷东西的按情节轻重判罪。全部废除秦朝的峻法,官吏人民各司其职,各安生计。我们之所以来这里,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侵犯危害大家,不用惊恐!而且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2019辽宁营口卷】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