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导学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520994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PPTX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壕吏》导学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石壕吏》导学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壕吏》导学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壕吏》导学案(整理).ppt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石壕吏导学案,1,一、情景导入 历史和诗有区别吗?历史是过去的事实,而诗是经人想象加工出来的,它可以不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把 “史”和“诗”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以为“史诗”,还可以为“诗史”。我们知道,杜甫除了有“诗圣”之 称,其诗还有“诗史”之誉。下面让我们学习这首石壕吏,看看什么样的诗堪称为“诗史”。 二、自学质疑 1、题解:石壕吏中的“吏”,这里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古代“官”比“吏”级别高,“官” 是决策者,“吏”是当差的。今天习惯于把两个字合为一个又音节词,词义是二者的并集。这是古今异义的词 义扩大现象。 2、背景介绍:阅读课本题解第 182 页。 补充:杜甫著名的

2、“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而流传最广。(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反复朗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并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逾( ) 墙 走 邺 成 戍( ) 老 妪( ) 啼 幽 咽( ) 4、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老妇“致词”可分三层:第一层(前六句)写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 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

3、妇诉说家中现状。“室中更无人”,隐去 “老翁逾墙”一事,是不得已而言。“乳下孙”犹言孙子正在哺乳期间,故其母“未去”,意思是儿媳丧夫, 本当改嫁,只因舍不得丢下孩子而仍留家中。“无完裙”,不止于说衣不蔽体,也包含了食不果腹的意思。第 三层(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河阳,这是当时官军退守的地方,她知道那里需要人,自愿为战士们做饭, 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 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 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这一矛盾也反映在三吏三别的

4、其他五首诗中。 5、(补充)从表达方式上来分,是个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三、精讲点拨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人物:老妇人和官吏 事件:官吏抓壮丁。) 2、差吏为什么在夜间“捉人”? (一个“夜”字,含意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 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百姓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3、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4、诗人对老妇人和差吏的情感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杜甫为什么眼看着官吏的

5、粗暴行径而始终保持着沉 默?,2,学 海 无 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 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5、“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的“夜久”“如闻”二个词语,各自反映了怎样的情形?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 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 6、这首诗表达什么主题?(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

6、、习练评议 1、石壕吏中最能够表现老妇人一家为国做出极大牺牲的诗句是: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2、诗中老妇人和差吏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的诗句是: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应该是哪句? (有吏夜捉人) 4、老妇的回答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兵役苛酷、战争惨烈、人民生活贫苦、战争破坏严重等。) 5、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同情、悲愤、凄凉之情。诗歌以浓厚的悲剧气氛结尾,悲愤之情绵绵无尽。) 五、复习小结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 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 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 六、布置作业 1、继续巩固背诵。 2、完成配套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