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515803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七年级历史试卷 注:1、全卷满分l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到“答卷”上。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历史学家要推测几十万年前我国境内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最为可靠的依据是A文字记载 B神话传说 C考古挖掘 D影视作品2根据半坡和河姆渡聚落遗址出土的劳动工具,谷物、陶器,以及建筑遗迹等,共同说明半坡人和河姆渡人A是最早的人类B过着穴居生活 C进入农耕定居生活 D建立了国家3左传曾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古人非常重视祭祀祖先,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的华夏子孙追思祖先,可以选择祭祀人文始祖A尧

2、 B秦始皇 C禹 D黄帝4“读史使人明智”,以下不能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得到人生智慧的是A大禹治水故事的盛传表明民众对领导者天下为公精神的肯定B大禹采用堵、疏结合的办法治水说明了解决问题要有创新思维C大禹治水历13年方成可见锲而不舍精神对成功的重要性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表明成功做大事可以不理家庭5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夏秦西周汉 A商、东周(春秋、战国) B商、春秋 C周、战国 D东周、战国6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传世文献支持的“信史”开始于公元前841年。1996年国家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各领域的17

3、0名科学家经过联合攻关,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这个研究成果将中国的历史纪年A推前1100多年 B推后1100多年C推前1200多年 D推后1200多年7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A封建制的法规 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义务8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材料表明孔子在A赞扬商鞅变法 B强调楚国强大C赞扬齐国改革成功 D指出晋国成为霸主9 春秋战国时期是生产大变革时期,那时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木制农具 B石制农具 C铁制农具 D青铜农具10据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4、”这则材料表明了A商鞅变法的目的 B商鞅变法的原因 C商鞅变法的成就 D商鞅变法的阻力11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一场伟大革命,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把人们的活动、话语和思想记载下来,传递美感,传给后代,带到远方。下列关于文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字可能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是人们长期生产和生活积累的结果 B甲骨文是我国较早的成熟文字,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C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秦颁布的诏书一般用楷书来书写 D文字的书写可以创造艺术的价值12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出法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道法自然,无为而治13我国

5、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比较完备,用于贵族祭祀,宴会等活动的乐器是 A钢琴 B琵琶 C铜钟 D小提琴 14以下获取三国时期历史知识的方式,更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A阅读史书三国志 B玩玩网络游戏三国杀 C阅读小说三国演义 D阅读管理学书籍水煮三国15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汉朝 D秦朝 16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创建的是 A禅让制 B县制 C王位世袭制 D皇帝制度17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官渡之战 B长平

6、之战 C刘邦项羽之争 D陈胜吴广起义18历史中蕴涵着大量可供我们借鉴的政治智慧,“推恩令”的妙处是 A和平化解了王国危机 B废除了分封制 C废除了郡县制 D彻底剥夺了贵族权力19权力的监督是国家政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分别是太尉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丞相A B C D20西汉时,有位历史学家撰写史书时,态度严谨认真,坚持实录精神。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班固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该历史学家的代表作品是 A春秋 B三国志 C史记D周髀算经21跟右图相关的是A图中“”处应为

7、北京B这是古代的亚非通道C图中大秦指的是古印度D这条路的得名与中国古代发达的丝织业有关22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赤壁之战 B孝文帝改革 C昭君出塞 D江南的开发23考察中国的名山大川,有人夸张地说中国“逢山必有庙”,可见宗教对我们文化的影响,请问游寺庙可以直接考察的主要宗教文化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儒家24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走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我们选择去新疆旅游,不可能有的历史体会是 A感受张骞通西域的艰辛与伟大 B体会汉族筑长城抗匈奴的勇气与悲歌C欣赏云岗石窟

8、的精美和神秘 D品味楼兰古国的神秘与沧桑25中医是我们的国粹,现在越来越多人重新认识到中医的价值,若要重温“医圣”的治病理念,可以翻阅的医书是 A本草纲目 B九章算术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26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人口大量南迁 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A B C D 27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它的作者是A华佗 B郦道元 C贾思勰 D司马迁28 我们的历史教材封面展示着一项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和“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的文明成果,它是 A甲骨文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青铜酒杯 D都江堰29周杰伦的歌经常

9、会将流行元素与历史元素融为一体,歌曲兰亭序描绘的故事取自A王羲之的作品 B顾恺之的作品C祖冲之的作品 D孔子的作品30“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根据这则材料无法推断的是A改进造纸术的人是蔡伦 B造纸的原料与方法 C蔡伦纸的成本 D蔡侯纸是最早的纸二、改错题:找出错误并作简要更正,每小题3分,5题,共15分。31根据用火的遗迹,考古学家推测北京人已经使用人工火。 32半坡聚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3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郡县制。34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合纵”指的是东西方向的诸侯国联合抗秦。35都江堰是秦国的商鞅在岷江流域主持修筑的伟大水利工程。三、材料题

10、:1题,共10分。36一代圣贤孔子曾经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 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2分)材料二 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 梁启超世界伟人 (2) 材料二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梁启超这样评价的主要依据。(2分)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11、材料四 截止至2012年国外孔子学院一共有360多所。 百度知道 (4)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让孔子成为世界人”的理解?(2分)四、小论文题:共15分37有人说现在的东莞是经济发展的重镇,却仍是文化的沙漠。但东莞地方历史读本却记载,东莞这片热土在古代已群英荟萃,“在宋朝时,除官办的州学、县学外还有私人兴办的书院,莞城的宝安书院和石龙的龙溪书院,都是当时著名的书院由唐至清历代科举中进士253人,特奏名(相当于进士)16人,举人1714人,其中榜眼1人,探花1人”。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冲突?请你以“教育与东莞发展”为主题,阐述古代与未来的东莞人杰地灵必备的因素,并结合现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标题自拟,要求文字通顺,200字以上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七年级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30题,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改错题:找出错误并作简要更正,每小题3分,5题,共15分。得分31_改为_32_改为_33_改为_34_改为_35_改为_得分三、材料题:1题,共10分。36(1) (2分); (2)_(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