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变革论科学自主创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506939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创新变革论科学自主创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理创新变革论科学自主创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理创新变革论科学自主创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管理创新变革论科学自主创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管理创新变革论科学自主创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创新变革论科学自主创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创新变革论科学自主创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程研 究 作 业题 目:科学自主创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 学 院:xxxx学院专 业:xx学生姓名:xx学 号:xx指导教师:xx 2011 年 12月26日目 录1 前言12 科技研究优先保障国家利益12.1 科学研究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2.2 科学研究有助于突破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压力22.3 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32.4 科学研究有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国防安全33 我国科技发展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33.1 以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为中心,努力转变科技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43.2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集成创新和突破43.3 围绕提高科技自主

2、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43.4 加强科技宏观管理, 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54 超前部署、稳定支持基础研究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基本保障55 结语7参考文献7科技自主创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浅谈科学研究国家利益的关系1 前言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得以形成和提升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科学技术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技术要服务于国家利益。1994年和1996年,美国先后发布了科学与国家利益、技术与国家利益两篇报告,明确地指出:“科学既是无尽的前沿也是无尽的资源

3、是国家利益中的一种关键性投资”,“增进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间的联系”是美国科学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技 术 上的领先地位对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至关重要。”韩国政府于2000年公布了科技发展长远规划,提出到2005年韩国科技地位世界排名达到12位, 超过其他所有亚洲国家,提出必须在国家层次上制定和执行以科技为基础的政策,为国家发展探索新的道路。科学的发展历程表明,科学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进入20世纪,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国家的竞争中,科学技术能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关键,人们开始越来越紧密地把科学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科学是重要的国家资源的观点开始

4、更加深入地影响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科学研究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国家利益产生越来越大重要性。2 科技研究优先保障国家利益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 科学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间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科学研究本身关系国家科技进步水平, 进而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科学研究越来越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 而且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途径。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 往往能够极大地推动人类思想进步,也往往能够引发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因此,加强和发展科学研究,是一个国家提升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跻身于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本身具有探

5、索性、长期性和产出的公共性等特征。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系统性、创造性的活动,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通常需要经历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因此, 投资科学研究通常是对未来的投资,是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取得回报的战略性投资。随着科学研究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成本不断提高,既难以依赖科学家个人或社会捐助的传统方式支持其发展,也难以依靠市场机制使企业成为科学研究投入的主要力量。这就决定了在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引导企业等社会各方积极投入科学研究的同时, 政府必然要成为科学研究的投资主体。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有自身的政治意愿和战略利益, 科学技术必须 紧紧围绕国家目标, 满足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

6、。2.1 科学研究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到 2020年, 我国必须继续保持 7% 以上的高速经济增长, 而连续 40年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要实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 通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培育新的市场需求, 拓展发展空间,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2 科学研究有助于突破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压力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 我国人口多而能源和资源匮乏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面临着庞大劳动力就业、

7、城镇人口迅速膨胀、社会老龄化、公共卫生与健康等一系列重大需求的压力; 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和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的国家, 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瓶颈约束。世界各国经验表明, 依靠科学技术是有效满足这些需求和解决这些瓶颈约束的根本途径。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控制人口总量, 提高人口素质, 并通过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可以极大地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 治理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 并且拓展我们获取资源的广度和深度。2.3 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当前, 国际竞争

8、的实质是知识之争和技术之争。发达国家依靠科学技术领先的优势控制着国际市场的规则制定和主要份额。据统计, 目前全世界 86% 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同时,发达国家利用技术控制资源,目前,对空间、海洋和生物等战略资 源的争夺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现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研究与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极抢占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2.4 科学研究有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国防安全我国在现在和将来仍然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

9、疆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稳定、实现祖国统一等基本的国家安全利益的神圣使命。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利 益的基本方面,也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实践表明,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如果我们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就很难在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 甚至有可能丧失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更为关键的是, 未来的中国将会是一个负有更大国际责任的国家,是一个将受到国际社会更大关注的国家。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的重要责任。我国科技发展必须适应我国提高国际 地位、保持世界大国影响力的要求。3 我国科技发展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纵览世界各国成功经验,无一不是根据本国国情

10、和实际需要来选择自己的科技 发展道路,作出重点领域的战略安排。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水平低,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必须 具备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了尽快提高科技发展水平, 我们需要充分引进和学习世界上一切的先进科技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数万亿元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这对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后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下,我们仍有 更多的途径和方式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不能仅仅依靠引进技术满足自身的科技需求,不能指望别人来解决我们自身发

11、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是 买不来的, 技术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我国的科技发展必须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点之上,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曾经指出,在富裕的发达国家令人目不暇接的许多高科技成就未必适用于贫困的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应永远被根据全球市场需求而设定的研究议程所控制。因此, 我们必须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3.1 以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为中心,努力转变科技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在发展路径上, 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在创新

12、方式上,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 努力实现关键的技术集成和突破;在创新体制上, 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 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发展部署上, 要强调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人才培养并重,扩大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在国际合作上,要全面主动地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有效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3.2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集成创新和突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抓住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 努力把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 集中到事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13、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 集中到事关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 抓紧攻关,力争在一些重大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突破,特别是在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重大科技问题上要有所突破,在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要有所突破, 在解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要有所突破。3.3 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将进入到在国家层次上进行整体设计、系统推进的新阶段。我们要紧紧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主题,继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重点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 深

14、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的 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努力建立一个既能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够提升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有效动员能力;既能够激发创新行为主体自身活力,又能各部分有效整合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当前要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政策上、体制上有所突破。3.4 加强科技宏观管理, 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当前, 我国科技发展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已直接面向生产、生活实践,科技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紧密,科技投入主体日益多元

15、化, 推进政府改革和提高党执政能力的要求,落实中长期科技规划等,对切实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提出十分迫切的要求。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强科技各方面工作的统筹协调, 加强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努力开拓科技工作的新局面。4 超前部署、稳定支持基础研究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基本保障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科技 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基础科学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实力、知识基础和原始性创新能力, 对科技竞争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一直重视基础研究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基础研究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16、投入持续增加, 原始性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目前正在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一是科技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有了较大提高。我国科学家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从 2000年的 786篇增加到 2010 年的 2443篇; SCI收录的我国科学论文从 1997年起以年均 19% 的速度递增。二是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十一五”期间,有机分子簇及合资有机化学的研究和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晶体材料研究、五光子纠缠态和终端开放的量子隐形传态、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3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基因组测序、神经科学研究、辛道路的指标理论与在非线性哈密顿 系统中的应用、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等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