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知识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399511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488 大小:25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管理知识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488页
经营管理知识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488页
经营管理知识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488页
经营管理知识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_第4页
第4页 / 共488页
经营管理知识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_第5页
第5页 / 共4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管理知识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管理知识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4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小故事大智慧编者序营造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世人,所致力谋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西风日盛,功利炽然,诚信脆薄,道德沦丧,以致灾祸频繁,世局混乱,家庭不和,人心惶惑无依。究其根源,实由废弃圣贤教育,无有智慧,不明因果报应之理,不能敦伦尽分所致。所谓是“人不学,不知道”,故礼记.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学首重德行的教育,弟子规便是落实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的理想教材,也是入佛道之由户,成圣作贤之根基。蔡礼旭老师讲于香港、台南、澳洲共一百二十次之“幸福人生讲座”的讲演,生动活泼地阐述了五伦大道

2、、弟子规的要理经义,并以自己求学、从教的亲身经历,风趣幽默地演示了遵循五伦大道、实践落实弟子规,对于净化社会人心,实现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利益,深受四众同修及社会大众的喜爱,印证了“道不远人人自远”的真理,诚为济世病之良药,化浊世之清风,明人心之慧日,确乃幸福人生必听的一堂课。鉴于此,华藏讲记组同修发心聆听摘要,分类汇编成蔡老师系列丛书,有小故事大智慧、幸福锦囊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健康与环保的新饮食、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快乐聪明健康致富的五大策略、说话的艺术、精彩人生始从弟子规等共九册,至诚供养有缘同修大众,冀解社会、家庭、个人各各不同之迷惑障难。小故事

3、大智慧,由蔡老师的讲演中所引用的佛教、德育、因果、寓言故事、教化实例、生活集锦等内容汇整而成。蔡老师讲解的故事贵在理事圆融,在述说故事之余时时细剖其理,令听者或感动、或会意、或莞尔、或警醒之余,更洞明其理,深蒙法益。书中内容汇整不当、文字讹误之处,祈望同修大德慈悲赐教指正。阿弥陀佛。华藏讲记组2006年4月28日【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小故事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此为节录蔡礼旭老师讲于香港、台南、澳洲之“幸福人生讲座”共一百二十次讲演中之德育故事、生活教学实例,为华藏讲记组亲聆音带,分类汇编,辑成此书,供养读者。一、德育故事()孝伯俞怜母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

4、,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所以,父母为了抚育孩子,为了孩子茁壮地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为人子者,更当孝养父母。卧冰求鲤晋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名叫王祥。他母亲很早就去世,父亲娶了后母,后母视他为眼中钉。后来,后母也生了一个男孩,就是王祥的弟弟王览。

5、从此,后母对王祥更是百般刁难。对一个小孩来说,如此的际遇是非常不幸的。然而,王祥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常常想着如何做才能令后母欢喜。有一天冰天雪地,后母病了想要吃鲤鱼,整个河都已经结冰了,如何会有鱼出现!王祥到了河边无可奈何,就呼唤着母亲,赤背卧在冰上,希望能出现奇迹。由于他这份至诚的孝心,冰裂开了,跳出两条鲤鱼,让他能孝敬后母。这真是孝感天地,至诚感通!王祥不只是在小时候受后母的虐待,长大成家之后,后母对他们依然是百般刁难。但是他的弟弟王览对兄长很尊敬,每次母亲惩罚哥哥时,弟弟就会来从旁解围。王祥的道德和学问日渐提升,名声也愈来愈好。后母随之起了害王祥的念头,在酒中下了毒给王祥喝。结果他的弟弟

6、发现了,在情急之下,冲过去把毒酒夺过来,当场要喝下去,想替哥哥去死。后母看到这一幕,立刻把毒酒打翻,感到非常羞愧。因为她时时想置王祥于死地,而她的亲生儿子却宁愿为兄长而死。兄弟之情感化了后母,后母和这两兄弟抱在一起痛哭。所以,唯有德行和真诚,才能转变人生的恶缘。以后,王祥跟王览都在朝廷做了官。有位大官就送了一把传家宝剑给王祥,并告诉他,拥有这把宝剑的人,子孙一定会非常地发达荣显。王祥立即把宝剑送给弟弟。史书上记载,王祥和王览的后代九世都为公卿,就是做大官的。所谓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拾椹供亲在汉朝,有个读书人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去采桑椹,他拿了两个篮子,一个装黑色或紫色的

7、,另外一个装比较红色的。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篮子?因为比较熟的桑椹是黑色、紫色的,还不是很熟的是红色。蔡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他说:“因为熟的比较甜,是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不太熟的,是留给自己吃的。”强盗们听了很受感动,就把他放了。强盗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为何会把他放了?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孝心。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恶的人也会被感化。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责骂他?不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来影响他,影响社会。强盗们因为很感动,就把一些米和一些东西送给蔡顺,让他拿这些东西奉养母亲

8、。然而,蔡顺并没有拿。假如他拿回去才放到家里,突然官府里的官员来了。进门一看: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李四家的菜为什么在你家?此是人赃俱获,百口莫辩。所以,要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物品的来路是否清楚!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就是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观照,时时反思。这九思当中就提到“见得思义”。我们要获得任何一样东西,首先就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符合道义。假如与道义相违背,就绝对不能动用。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跟孩子们每讲一个故事,其中都蕴含着很多道理。这个故事蕴含的第一个道理,是“亲所好,力为具”。第二个道理,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应该用德行去感化。第三个道理,是“见得思义”

9、,“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我们在跟学生讲故事时,假如不把这些道理开显,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是觉得听了一个故事。假如只是单纯讲道理,没有讲故事,一般人听久了道理很可能会昏沉。所以,理与事要融合在一起,要理事圆融来讲故事。如此,学生就会很容易吸收其中蕴含的道理。孝子李忠中庸提到:“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一个人假如处处行善,自然就能“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这都是有护法神在保佑。所以,古代有很多孝感天地的实例,因为孝行而化解灾难的例子非常多。元朝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把很大一个地区的房屋都震垮了。当地有个孝子叫李忠,当震波沿着震中向外传播,快到他家的时候,突然传播的方向变成两条

10、,过了他家以后,震波传播的方向又合而为一,把他家绕过去了。结果,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只有他一家的房屋没倒。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真正是孝感天地。单衣顺母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芦花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让他驾马车。因为天气太冷,冷风飕飕,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了,原

11、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当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掉。闵子骞对他的后母还是一味的真诚。在此时只有一个念头,跪下来跟他的父亲说:“父亲,不能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假如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同时都要挨饿受冻。”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毛义养亲在古代,有个孝子叫毛义。

12、因为那时是乱世,读书人大多不愿意出来做官,只想自己独善其身,好好教学,不愿贪图所谓功名利禄。然而毛义就接受了一个官职,出来做官。他的一些好友就觉得他不可以这样做,因此就看不起他。毛义在接受官位的时候,还露出微笑,所以这些朋友都逐渐远离他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毛义的母亲往生了。毛义就把官职辞掉,从此就没有再出来为官。毛义的好友中,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读书人叫张奉,他看到毛义辞官回来,内心很惭愧。他说毛义当初这一笑是为谁笑的?我挨饿没关系,如何可以让我的母亲挨饿!他是为了奉养母亲,心生欢喜。等母亲往生以后,他要保守气节,就不愿再出去。这是通权达变。曾参受杖在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曾参。有一次他父亲很生气

13、,要处罚他。顺手拿起旁边一根很粗的棍子打他,他很乖动都不动。”父母责,须顺承”,就乖乖在那里让父亲打。父亲因为脾气比较大,竟把他打昏了。孔夫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对曾参说:“你这样做,即是不孝!”曾参觉得自己很乖,“父母责,须顺承”,连跑都不跑,怎么会不孝?孔夫子说:“假如你的父亲失手把你打死了,谁最伤心?”就是父母。如此是陷父亲于不义!孔夫子告诉曾参说“小杖则受”,小棍子可以接受;大杖则走”,就要赶快离开,要学灵活一点。所以,我们求学问也要灵活,要懂得权变。比如说,今天我们刚好犯了过失,父亲在骂,这时候我们要父母教,须敬听”。但是假如父亲有心脏病,愈看愈生气,这时就不可站在那里,要赶快离开。这就

14、说明,我们要懂得观察情况,处处为父母着想。弃官寻母宋朝有个读书人,叫朱寿昌。他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因此父亲的元配对他母亲很排斥,就设法逼他母亲改嫁。朱寿昌七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他。他长大以后,总是想着要把母亲接回来奉养,一直都没能如愿,过了五十年都没有找到。那时他做了官,内心一直在想,一个人一生不能奉养母亲,非常遗憾。他下定决心把官职辞掉,去找母亲。他对家人说,这次我去找母亲,假如没找到我就不回来。他就往陕西的方向一路走去。结果走到一个处所,突然下起雨来,他就停在那里躲雨。刚好遇到一些人,就跟他们询问有没有看到像他母亲那样的人?非常巧合,他母亲就在其中。这是孝感天地,他的孝心感得上天降下雨来,成

15、就了他的孝心因缘。后来,他就把母亲以及所有的小兄弟姐妹都接回来,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亲涤溺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黄庭坚。他虽然官位很高,但是每天回家,一定要亲手为他母亲洗尿桶,洗粪桶。即使佣人再多,这件事他也不愿假手他人。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黄庭坚是念念想着父母的生育教养恩德。假如每天没有帮母亲做些事,心里就不好受。所以,有父母可以奉养,内心很踏实;有父母可以奉养,是最大的福田。啮指心痛曾子(曾参)是古代一个很有名的孝子。有一天,他上山去砍柴,刚好有朋友来找他。在古代有朋友来拜访,可能都是走了两、三天的路才到的。他母亲为人特别忠厚,想到朋友从远地而来,假如又没有见到曾参,这样对朋友就很不礼貌。所以,她就立刻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曾参立即就觉得心痛,心想一定是母亲出事了,立刻快步赶回家里。结果一回家看到母亲,他马上跪下来说:“母亲,究竟有什么事,为什么我的心一阵痛?”母亲跟他解释说:“因为有朋友过来,我想赶快叫你回来,所以我才这样做。” 为亲负米孔夫子有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顺,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背回来让他的父母吃。后来子路做了大官,每天菜饭非常丰富,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问他:“这么好的山珍海味,你为什么吃不下?”子路对大家说:“这些饭菜比不上我帮父母背了一百里之外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现在也没有机会来吃这样丰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