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度计算因子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9383944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离度计算因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分离度计算因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离度计算因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度计算因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改变n和H 这两个参数首先与柱长L有关,L增大时,n就成比例地增加,但分析时间也增加。理想的方法是在不增加柱长的条件下减小H以达到增加u的目的。可采取的措施有采用接近uopt的载气流速,采用小内径的色谱柱,如果是填充柱就采用较小的填料粒度。2.改变k 改变k是提高分离度R的最容易的方法。图5-16所示为k与R以及分析时间的关系,可见,k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可有效地提高分离度,但当k大于5时R的变化就很小了,反而使保留时间迅速增加。所以,GC分析中K值最好控制在2-5之间,一般要求不超过10,否则会大大延长分析时间。 改变k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柱温,降低柱温可明显地提高k。此外,降低载气流速也是

2、提高k的常用方法。3.改变 可以看成是一个准热力学参数,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一定时,它只与柱温有关。当两个组分的接近1时,改变H和k都难以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实现完全分离。此时,应在保持k值为2-10之间的前提下,设法改变。下面是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几个改变的方法:改变柱温;改变固定相,即更换色谱柱;利用化学作用,如通过衍生化反应改变待测物的结构4.程序升温 毛细管GC可采用程序升温技术来优化分离。因为程序升温可使待测物在适当的温度下流出,以保证每个组分有合适的k值,同时改善分离度,因此是GC分离复杂混合物的有效方法。5.进样和检测条件的优化 除了采用适当的进样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离度以外,进样

3、和检测条件的优化主要与灵敏度有关。有关内容请参阅有关内容。 综上所述,GC的分离优化就是要在保证分分离度和灵敏度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分析。分离度、灵敏度和分析速度都是色谱工作者要追求的东西,但实际操作中,常常遇到鱼和熊掌的问题。如右面的三角形所示: 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当我们设法提高分离度的时候,往往不得不牺牲一些分析速度,而采用更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来提高灵敏度,就会以降低分析效率为代价。这就看我们首先注重什么。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首先满足分离度的要求,然后提高分析灵敏度,最后再考虑尽可能地缩短分析时间。色谱分析中的分离度公式如下:式中 分离因子; N 色谱柱(或薄层板)的理论板数; k容量因子。,N

4、和k 三个参数是完全独立的,每个参数均可被优化,分别达到最佳值,以使Rs达到最大。在优化,N和k,使欲测的痕量组分与干扰组分得到充分分离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要使欲测的痕量组分在洗脱过程中尽量少被稀释,以便检测器能够检测出来,也就是要使欲测的痕量组分具有最大的峰高。为此,在色谱过程中要尽量减小峰的展宽,因为同样面积的峰,如峰宽加大,则峰高降低,峰高降低到某一程度,检测器就无法检测了。在色谱痕量分析中,k值不能太大,多选在0.5-1.5,以减少欲测痕量组分被稀释,这样就能得到较窄的峰;要选用理论板数高的短柱(短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大峰高,而不降低分离度。但是,选用小的k 值和短柱都不利于提高分离度(Rs)),因此增大分离因子是改进色谱痕量分析准确度的最有效的方法。欲测的痕量组分的峰与干扰组分的峰严重重叠,往往只能通过改变色谱系统的选择性来消除,而不能用增加k 值和加长柱子的方法来消除。为此,在气相色谱中可以通过降低柱温,改变固定相等方法来增大分离因子();在液相色谱中则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的组成,选择合适的固定相等方法来增大分离因子(!)。对难分离的物质(趋于1时)对选择性作用的微小增加就会显著地影响峰高。如值由1.01 提高到1.025时,就可以适当减短柱长,保持分离度Rs不变,而峰高可增加2-5倍(k值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